何况这俩还是外语专业的。
    而一旁的赵涵却是若有所思,他觉得他是越来越看不懂叶未歇这个人了。
    对方说他来自农村,却用着BB机,进出每次消费都要几十块的西餐厅,还有这一口地道的英语,他敢肯定,就是他那个去留过学的小叔都没有叶未歇说的流利。
    简直是充满了违和感。
    未歇,你口语是怎么学的?韦远眼含期待的问道。
    据他所知,叶未歇也是来自农村,那他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和对方一样,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
    叶未歇道:没什么技巧,就是多说多听。
    当初他学的时候脸皮可厚了,只要有时间就往留学生那边凑。
    刚开始时也说不好,发音更是奇怪,被人笑了不少次,但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
    他想了下,道:其实口语就像我们学说话一样,说多了,形成了语言系统后,自然就会了,至于读音的问题,需要自己跟着磁带去一个个纠正,所以多听多说就好了。
    多听多说,大家都懂,但也得有条件才行。
    韦远和林子胜面上都有些尴尬,他们的生活费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根本买不起录音机和磁带,但人家也是好心的给了建议。
    他们感激的道了谢。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台录音机。
    不客气。叶未歇笑笑说。
    下午上课前,叶未歇旁敲侧击的问了问苏小明,平时宿舍的人都在干什么。
    说到韦远和林子胜时,叶未歇状似随意的问道:他们平时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吗?
    嗯。苏小明点头,反正他们每天就两点一线,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图书馆看书,剩下就是在宿舍的睡觉时间了。
    叶未歇若有所思。
    半晌后他又问道:你在宿舍的时候,有看到有人出去打工的吗?
    打工?苏小明怔愣,不明白叶未歇是什么意思,打什么工?
    叶未歇:兼职挣钱,比如洗洗盘子之类的。
    苏小明想了想,摇头,没有哦。
    叶未歇点点头表示明白。
    不过这个事情他还是要多问问几个人才行,苏小明人缘是好,但和他接触的大都家世不错,也就是不缺钱花的,所以他这里的消息不一定准确。
    苏小明有点狐疑,正想问问叶未歇为什么问这个,老师就恰好进来了,这个话题只能暂时结束。
    他本来是想下课后再问问的,却不想,下课铃声刚响,叶未歇就丢下一句有事先走了就急匆匆的跑没了影。
    苏小明:
    算了,明天再问吧。
    另一头,叶未歇到家后也没休息或者忙活别的,而是装上画稿后骑车去了于兵所在的星雨图书文化有限公司。
    昨天晚上他们就约好了,今天下午他过去送画稿。
    因为之前于兵说离的不远,所以他特地看了时间,发现从家里出发的话,要花三十四分钟,如果改成学校,那要近一点,二十多分钟就差不多了。
    于兵接到叶未歇的电话后就等在了大门口。
    等叶未歇过来,他赶紧把人迎了进去。
    地方简陋,希望小叶你别介意。
    叶未歇环顾一圈,道:挺好的。
    星雨图书设立在路边的一套小民房里,大门进去后有个院子,院子里种了两颗挂花树和一颗白玉兰,穿过院子后是一栋一层的民房。
    于兵介绍,那边,尽头那间是老板的办公室,过来是财务办公室和档案室,第四间是会议室,那边的两间是打通的大办公室。
    你下次来的话,直接去那找我就行。我就坐离门近的地方,进去后一眼就能看到。
    叶未歇点点头。
    于兵就带着他往会议室离走。
    路过大办公室时,叶未歇往里看了一眼,发现星雨图书的员工并不多,大约是平时过来的人不少,所以大家对来来了陌生人的事并不好奇,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进了会议室,于兵先给叶未歇倒了水,之后又寒暄了几句近况,然后才接过叶未歇的稿子开始审稿。
    倒不是要审具体的内容,而是大致的看看漫画的话数对不对,中间有没有缺内容之类的。
    等看到后面还没刊登的内容时,于兵狐疑道:是增加了新内容吗?
    他记得叶未歇说过,就剩两话没连载完,但现在看内容,他没看过的一共有四话之多,所以他猜测是不是增加了内容。
    算是吧。叶未歇道。
    于兵:
    算是?
    叶未歇解释,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话番外,一份是地球的,一份是外星的,按着内容放进去就行。
    番外?于兵闻言有点小激动,你的意思是,这部分内容只有我们有,杂志连载是没有的?
    对。叶未歇点头说,不然内容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大家根本没有必要买我们出的书。
    于兵非常认同这一点,是这个理。
    还有,他以前咋没想到呢?
    --

章节目录

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路小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路小哥并收藏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