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如她猜测的这样,也就是说这么久以来,一直是有一只幕后黑手,在时刻准备着取她性命
    而或许她所知道的这几次暗杀,只是一部分罢了。
    属下会尽力去调查此事。白古亦觉得事情非同小可。
    若果真如此,那隐藏蛰伏在事情背后的人,实在不容小觑。
    两日过后,一则突然传至京中的消息震惊了朝野。
    由睿郡王所带领的荣家军突围而出,敌营俘军无数,同日,临近的凉州与登州,将领亲开城门俯首投降,为荣家军让道,两州不攻自破。
    这消息可属实?明太师惊得下巴快要掉了下来。
    余下百官,亦是个个瞠目结舌。
    一夕之间,形势怎会有了如此之大的反转!
    虽说荣家军个个骁勇善战,但能在如此绝境中破敌,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若荣家军真的有这等逆天的本领,又何故拖了近一个月?
    而且余下两州纷纷投降又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乎,百官的想法都是跟明太师一样的这消息,该不是有误吧?
    太师说笑了,此等大事本殿岂会信口开河。一连近半月没有露面的太子卢治,随着这则消息一同出现在了早朝之上。
    短暂的寂静之后,殿中随着官僚们低声交谈的声音,开始变得喧闹起来。
    大家无不是在表达这么几个想法这消息如果当真属实,那么他们该不会是在做梦吧以及这种感觉的确不像是在做梦
    咸丰帝轻咳了两声,示意众人肃静。
    消息乃是睿郡王亲笔所书命手下心腹传回京中,绝不会出错。咸丰帝目光扫过众人,道:睿郡王反败为胜,此乃大捷之报众爱卿们若有其它想法,不若大声说出来,让朕也好好听听。
    咸丰帝这话一出来,下面便立即安静了下来。
    其中数十位趁此上奏弹劾睿郡王,说其好大喜功,不顾对方实力贸然出兵,显然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宜再担当主帅之职。
    意思很明确倘若程思谣将被围困的荣家军救出,该将荣寅暂时革职调回京中,让程思谣担任主帅一职。
    而这十余位,此刻头垂的却是不能再低。
    睿郡王年少,气盛是难免的。卢治在一侧开口说道,声音淡漠中带有一丝嘲讽,可这两年时间,打下青国半壁江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睿郡王,倘若诸位有谁觉得自己能比睿郡王做的更好的,尽管站出来自荐
    大臣们面面相觑,未有出声。
    而不是借机企图将荣家军所立功劳抹掉,避其长反扬其过。卢治抬眼,视线落在对面三五个人身上,又道:睿郡王是大夏朝的英雄,本殿不希望在他身先士卒,在战场上杀敌之际,反受他人在朝中戳脊梁骨。
    臣等不敢。众官纷纷应道。
    然而各人此刻的心思却是不尽相同。
    荣寅早就成了太子卢治的人,这并不是个秘密。
    自从荣寅领兵伐青之后,并拒绝程思谣相助,朝中弹劾便不曾间断。
    咸丰帝对此报以模棱不清的态度,卢治也从未发声。
    卢治现在拿出来说事,为荣寅拨乱正名,不外乎是因为拣着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现如今荣寅在程思谣还未赶到之际,不仅靠自身能力破敌而出,且不费一兵一卒便接连拿下两座城池,这番事实不外乎是一记耳光,狠狠甩在了一干人等脸上。
    正文、408:后知后觉
    有这件事情压在这里,没人敢再质疑荣寅。
    至少,没人敢在明面上质疑荣寅。
    人家年轻也好,气盛也罢,却都盖不住日益显赫的功劳。
    正如卢治所说,能替朝廷打下青国半壁江山的人不是别人,而放眼朝野,试问还有谁有这等能力?
    朝堂上的气氛一时间有些诡异。
    分明是该上下欢庆的大好消息,却无人敢冒头出声。
    太子所说无意针对谁,但众卿既听了,有过则思过,无过权当告诫罢。咸丰帝一抬眼皮子,出声做了总结。
    臣等遵命。
    咸丰帝见状面上闪过一抹冷笑,而后道:若无他事要禀,便退朝罢。
    话音刚落,百官便跪倒在地,俯首恭送咸丰帝退朝而去。
    待咸丰帝走远,百官这才纷沓起身。
    绝大部分面上都有喜色,譬如明太师白景亭等人。
    而另一部分,则是一干武将等,脸色均是不妙的甩袖而去。
    消息很快便传至宫外。
    白景亭下朝的路上途径西雀街,更是让车夫拐去了三伏巷,特地将这件事情告知了落银。
    落银几天前就从白古那里得到了消息,但此刻从白景亭口中得到这更加官方、更加明确的话,自然是喜不自胜,彻底放下了心。
    她无从得知荣寅在这一战中究竟是有着怎样的一番算计。但她只需知道他平安无事,便已经足够了这是她最希望听到的结果。
    落银的身子一日日的好起来。
    --

章节目录

悍女茶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非10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非10并收藏悍女茶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