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皇室中人的悲哀所在,这一点昭顺帝自己也深有体会。
    可是长乐她
    行了,这件事情已经定了下来,而且也已经跟夏朝国君达成一致,择日便会宣告天下,你回去告诉长乐一声,让她不要任性。昭顺帝揉了揉眉心,说道。
    明珠的两道秀眉皱的死死的,不死心地道:不是还没有昭告天下吗,既然如此,不就还有回转的余地吗?
    和亲的事情既然已定,又岂会反悔的道理,再者说了,长乐都未有跟朕提过意见,你又哪里来的这么多的话?昭顺帝的声音不怒而威,明珠,任性胡闹也要有个度,和亲乃是结的两国秦晋之好,此事,你莫要过问了。
    明珠听他口气,不禁咬了咬下唇,皇兄,您误会明珠的意思了明珠并非想破坏两国的和亲,而是认为换一位公主前去也未尝不可,何苦非要勉强长乐?
    朕只有三位公主,永安刚满九岁,常月三岁的生辰还差两个月。昭顺帝皱眉道:你难道想让她们代长乐远嫁不成?
    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死了
    明珠急的恨不得抓耳挠腮了,一鼓作气道:皇兄,明珠想代长乐嫁去夏朝!
    昭顺帝:
    明珠想嫁给夏国的那位郡王!明珠又鼓起勇气补充了一句,以表决心。
    你昭顺帝古怪地笑了一声,说半天,你就是想告诉朕这个吧?说什么长乐不愿意嫁,合着是你想嫁过去?
    明珠见自己的计谋被识破,一阵面红耳赤。
    明珠,你又不曾见过这位郡王,又何故如此坚持想要嫁他?昭顺帝口气正了很多。
    谁说我没有见过!
    明珠险些将这句话脱口而出了,那晚设宴,她是偷偷见了那位郡王的,可是这个自然不好对昭顺帝说。
    却不知道,就因为这一瞬间的犹豫她未将此事说出来,从而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
    明珠虽然没有见过他,可是明珠心想,皇兄这些年来也一直为明珠的亲事忧心,再加上明珠真的问过长乐了,长乐根本不愿远去夏朝既然如此,倒不如让明珠代长乐过去吧。
    昭顺帝沉思了片刻,面色慎重地道:两国和亲,求的乃是两国之间的和平,我朝与夏国已有百年之好,代代通婚,每次选去和亲的公主郡主,必都是贤淑温良之人,你性子太烈,嫁过去皇兄实在放心不下。长乐比你老成稳重,更能担起大责。
    而且,任谁都能感觉的到,夏朝近年来的态度转变,和逐渐壮大的国力,这一次的通婚更显得尤为重要,若真出了差池,只怕会造成不堪的后果。
    昭顺帝这么说其实都是含蓄的说法,明珠公主的性子岂止的烈,那根本就是一个蛮不讲理,谁都必须要顺着她的心意才可以,纯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青国众人尚且可以顺着她来,可若当真嫁去了夏国,哪里有可能人人都将她拿祖宗供奉着。
    说句不好听的,现如今的夏国,实力要比青国强太多,将公主送去和亲,姿态自然不能放的太高。
    昭顺帝的忧虑,来的很有道理。
    可明珠已是铁了心要嫁去夏国,青国上下的士族官宦子弟,她根本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唯独那晚上见到的那位俊冷的少年,只一眼,就闯进了她的心里。
    皇兄,明珠明白您的意思,明珠可以保证,待去了夏国,定全心全意地侍奉夫君,维护两国之好。绝不会给我大青抹黑。明珠有模有样地保证道。
    那个人是她心心念念着的人,嫁过去只会百倍对他好,又岂会惹什么祸端?
    正文、202:太后寿宴
    而且她真的已经暗暗下了决定,待嫁给了他之后,一定会将自己的性子收敛起来,不会再如此任性妄为,尽量做个贤妻良母不得不说,爱情真是个伟大的东西。
    昭顺帝却仍旧不能放心,他虽然从来不喜欢在国事上费心思,但他也没有没事找事的习惯,把明珠送到夏国,可不就是没事找事么。
    明珠欠身挽住了昭顺帝的一只胳膊,撒娇道:皇兄,您不是成日里就念叨给我招驸马的事情么,如此我代长乐出嫁,岂不是两全?
    是两全可一不小心,就恐怕会变成祸事。
    明珠跟皇兄保证,绝对安分守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任性!明珠公主伸出三根指头做发誓状,娇美的脸上写满了认真和坚定。
    昭顺帝不由地愣住了,这个妹妹的性格他最了解,鲜少会有这么认真的时候,而且他能感受的到她前所未有的决心。
    她是真的愿意为了嫁去夏国改掉自己的任性。
    可为什么会突然这样
    她的确没可能见过那位郡王,怎么会如此坚定地想要嫁过去?难道真的是像她方才所言,因为长乐透露出不愿意嫁的意思,她愿意代她?
    不不不,他这个妹妹,可没这么好心
    明珠跟长乐的关系,仅能称得上一般。
    昭顺帝怎么想也想不通,明珠怎么就突然想要嫁到夏国去,此事非同小可,再三思虑,他终究还是问道:你老老实实的告诉皇兄,你究竟为何执意要嫁这素未谋面的郡王?
    --

章节目录

悍女茶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非10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非10并收藏悍女茶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