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骆时行是可以肯定的,他的阅读量肯定比不上现在的李隆基。
    李隆基显然有些不相信:不可能,没读过书怎么写得出那么好的诗呢?
    骆时行伸手搭在他肩膀上十分哥俩好地说道:写诗看得可不是读书多少,而是看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几分,有没有认真观察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然不是说一点书都不读,只是读书多却不认真体会生活的话,只会让诗词流于匠气,写出来的诗整体没问题,却并没有打动他人的力量。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要怎么观察生活呢?
    骆时行说道:有些事情啊,要自己去体会才行,比如说我在岭南时写的诗是因为我亲眼看到了百姓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甚至我也有过那样的日子所以才能写出来,真正论起来,写情要真情实感,写景要观察入微,你要想写人呢,就要去看人间百态。
    李隆基一脸的似懂非懂,骆时行心中叹气,算了,也不指望两句话就能让李隆基改了性子,更何况人是会变的。
    现在的李隆基跟以后的李隆基不一样,不过骆时行总觉得,年幼时候的影响很大,通过历史记载就能看得出,李隆基这个人重情但也薄情,这两种都是分人的。
    他只是想给李隆基灌输一种思想,虽然未必有用,但万一呢。
    可武曌和李旦却都一脸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李旦是觉得盛名之下无虚士,骆时行能说出这些话可见他在这方面造诣之深,相较而言,他所说的自己没读过什么书都不算什么了。
    读书死记硬背没用,还是要学以致用。
    而武曌想得似乎更多了一些。
    等到晚膳结束,武曌看着李旦说道:四郎带着大郎他们先回去吧,无咎,你留下。
    李旦顿了顿,有些担心地看了一眼骆时行。
    骆时行心里也有些奇怪,不明白为什么武曌还不放他走。
    快放他回家啊,家里大猫都要等急了,万一他一着急拆家怎么办?
    然而很快他就察觉出了不对,武曌居然把所有人都摒退,除了心腹宦官宫女,一个都没留,张氏兄弟都退下了。
    这是要干啥?
    等人都走了之后,武曌看着骆时行问道:朕有意立太子,爱卿觉得谁更合适?
    骆时行:靠,送命题!
    第409章
    骆时行整个人都懵了,显然没想到武曌居然会问这个问题。
    他抓了抓头说道:臣臣对朝中了解不是很多,不敢随便发表意见,陛下可曾问过宰相们?
    他记得是狄仁杰劝动的武曌,如果武曌已经问过狄仁杰,那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他就要小心一点了。
    武曌轻轻摇头:朕目前只问了你。
    骆时行:
    他要不要谢谢女皇陛下看重?
    骆时行纠结了一下,他其实不太摸得清武曌的想法,唯一知道的就是武曌现在也很摇摆不定,但她摇摆不定就意味着在这件事情上很可能喜怒无常,你说得再有道理也没用。
    这种时候他其实可以用很万金油的回答,比如说陛下眼光独到,选谁都一定是明主啦,反正就是以武曌的想法为圭臬,不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机会,狄仁杰劝说武曌的话,武曌可能会把庐陵王召回来,但骆时行觉得李显当个富贵闲王挺好的,皇帝就算了吧。
    他在那里垂眸沉思,武曌也不着急,就那么静静等着他。
    半晌才看到这孩子似乎鼓足勇气一般,抬头看向自己问道:陛下,臣斗胆直言,还请陛下莫要生气。
    武曌听后好笑问道:你只是让朕别生气,为何不请求朕不罚你?
    骆时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臣有的时候说话不懂得迂回,被李先生他们念过好多次,臣倒是不怕您罚我,说错话就该罚嘛,臣就怕把您气到。
    武曌换了一个十分放松地姿势说道:说吧,朕不生气。
    武曌经历的事情多了,现在太子人选也就那么几个,无论骆时行选谁她都不可能生气。
    骆时行果断说道:臣觉得,魏王和梁王是最不合适的。
    武曌挑眉:你跟武承嗣不是很要好?
    骆时行认真解释:臣跟魏王的交情不能跟天下大事混为一谈,魏王作为朋友很好,但他不适合当皇帝,更何况他当皇帝也很有隐患,据臣所知,过继的皇子在当上皇帝之后都会追封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说两位大王是陛下的侄子,过继都不合格,到时候他们会追封自己的父母,然后可能会尽全力减少陛下的影响,或许再过几代,史书之上再无陛下的记载,可能自己的两位大王得到了皇位。
    武曌面色一沉:没有朕的记载?他们敢?
    骆时行说道:他们是陛下的侄子,尊敬陛下爱戴陛下自然是不敢的,但谁能保证以后呢?万一有人觉得自己的先祖从姑母手中得来皇位不太光彩呢?子孙后代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武曌皱眉,却并没有发怒只是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在庐陵王和皇嗣之间做选择?
    --

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鸟临星/云长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鸟临星/云长歌并收藏[历史同人]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