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微知道之后也坐在骆时行身边说道:那如果用哪种凹陷轨道呢?
    凹陷轨道?骆时行一脸猫猫疑惑,程敬微就干脆在泥板上画了两条线说道:想是这样,然后车轮安置在这条轨道之内。
    反正他们需要的是窑车不要跑偏,又不要求轨道好看,什么形式也无所谓。
    骆时行瞬间反应了过来,程敬微所说的这种轨道更类似于后世家具用的轨道,轮子在门板上,而轨道凹槽在柜体,轮子一直放置其中来回滚动。
    这个好像真的可以试一试哎。
    骆时行开心地对着程敬微抛了个飞吻说道:我们阿微真是太聪明了,我都忘了这一点,好的,这个解决了!
    虽然他的动作比较大胆,但程敬微还是比较淡定的。
    毕竟大唐风气开放,而他们两个又都是男孩子。
    骆时行一开心就容易人来疯,他已经习惯了。
    等骆时行将轨道相关记录在泥板上之后,程敬微疑惑问道:这样的话砖窑没有人能进去,车要怎么进?
    骆时行干脆说道:制作专门的窑车,车斗相连,入口出安排人往里面推,出口处安排人往外拖。
    这样两处用力,里面的车又是联动的,自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的往外走。
    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的解决方式。
    后世的话其实大部分都是用机器来解决的,比如说烟道有抽风机,入风口有鼓风机,然后里面的窑车都是设定好时间全自动进出。
    然而如今骆时行一样都没有,那就只能用人力替代。
    所以他所涉及的隧道窑实际上比后世的那种隧道窑要稍微小一些,首先是不需要那么大产量,其次要考虑人力推车是不是不行。
    程敬微颇感兴趣地坐在他身边看他写的那些,骆时行头也不抬地说道:那些都只是一些粗浅的东西,好多数据我还没算呢。
    程敬微学着他的样子趴在桌子上问道:要算什么?
    骆时行点着上面的示意图说道:比如说有效高度,还有隧道长度以及各带的长度,这些都要计算。
    程敬微好奇问道:别的我还能理解,这个有效高度是什么?
    骆时行说道:这个就是指从车台平面到拱顶内衬的最大高度。
    程敬微随口问道:这个也需要精确计算吗?
    骆时行认真点头说道:当然了,这个涉及到砖窑的效率以及内燃燃料需求多少。
    然后程敬微就看到骆时行在泥板上分门别类地写了一堆,什么断面尺寸,什么窑顶结构,什么窑墙结构后面都给空了出来。
    程敬微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就觉得眼晕了,而骆时行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更准确的计算。
    他看着看着突然问道:你写的这是什么字?看上去好奇怪。
    说字的时候,程敬微都有些犹豫,因为那些东西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字,但是骆时行写得太顺畅了,一看就是经常用的那种,搞得程敬微都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读书读得不够多,所以没见识过。
    骆时行被打断思路有些烦躁的拍了程敬微一巴掌:哎,先别捣乱,等我算完这个。
    程敬微也不生气,就坐在旁边安安静静的等,然后他写出了更多让程敬微意外的花里胡哨的符号。
    等他写完之后让程敬微重复了一下刚刚的问题。
    骆时行听了之后看着泥板上加减乘除的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陷入了沉思。
    这个要他怎么解释?
    第81章
    还好程敬微并没有多想,骆时行努力运转着他小脑袋瓜解释说道:这些都是简略数字,你没发现它们笔画特别少吗?
    数字?程敬微有些意外:这居然是数字?
    骆时行用力点头:对。
    他指着数字给程敬微从一念到了十,然后解释说道:这个好写,计算的时候也简单,要是写字的话,写这些数字都要浪费好多时间,算起来太麻烦了。
    骆时行一边说一边给自己点赞,嗯,这个解释很完美,毕竟他年纪小拿着毛笔写字很累的嘛。
    程敬微看了一眼然后问出了最难解释的问题:那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符号来替代的?
    这些符号除了代表一的那个,剩下的他怎么看都跟汉字没什么关系,难不成是别的什么地方的文字?
    可骆时行又没去过别的地方,怎么会知道?
    骆时行眼一闭心一横:哦,这个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笈多商人,跟着他学了一点!就十个数字而已,挺简单的。
    所谓的笈多就是这个时代的印度,此时的印度正处在笈多王朝的统治时期。
    是的,虽然叫阿拉伯数字,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而且发明的时间很早,早在公元三世纪就出现了,一直等到公元七百多年才开始一点点向周边传播。
    虽然现在距离公元七百年还有个十几年,但印度跟大唐本身就是通商的。
    只不过阿拉伯数字在大唐没有流传开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唐有自己的文字啊,并且是天朝上国,怎么会去学习别人的文字?
    --

章节目录

[历史同人]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鸟临星/云长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鸟临星/云长歌并收藏[历史同人]我真不想当反贼[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