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咬牙发狠,额头青筋暴起,怒吼一声:竖子找死!说罢便张弓搭箭,直直地指着郑玉衡、张见清那两匹马。
    而在脱离营地的远处山坡上,一个军士刚要驭马上前举盾,就见那个手缠绷带、一身是血的柔弱京官伸出手来,取下他背上的弓和箭,抬手就拉。
    督运大人!这是一百斤的柘木弓
    劝阻声还没完全出口,只听嗖地破空声响,眼前这位年轻柔弱的督运竟然将足有百斤的弓完全拉满,目若寒星,冷如冰雪,手指一松,羽箭破空而去
    李宗光胯/下马头当众中箭,嘶鸣而倒,连带着他也滚落在了地面上。
    随着副都统落马,周围的李宗光部也顾不上追了,纷纷掉头来掩护保卫。
    好箭术!何成飞脱口而出,转头想看是自己哪个部下,一转眼发现是郑玉衡,脸色霎时五颜六色。
    他的手背又迸出来一股血,浑身狼狈不堪。郑玉衡将弓箭还给这位军士,道:多谢。
    不敢军士吃惊喃喃道,督运大人真英雄也,百步穿杨、天下无双
    就在何成飞也想插嘴的时候,郑玉衡的脸色从冷漠疏离忽然变了变,抬手捂住了嘴,但在马上颠簸了几下,又转身弯腰,当场吐了。
    军士大惊道:英雄好汉,督运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郑玉衡握着缰绳,在马上缓了好半天,才低低地道:第一次杀人好恶心。
    军士一愣,倒是何成飞呆了呆,随后哈哈大笑,领着队伍向过江的方向而去,边走边道:我就说嘛,你这哪有半点文人样子,小郑大人也有不如人的时候啊!你这反应来得也太迟了,你看这位张大人,一早就晕过去了!
    郑玉衡的心一松下来,差点都要被颠得没气儿了。他仰头呼吸,叹道:我本就是很柔弱的,不要乱讲。
    作者有话说:
    我前面铺垫过小郑的手劲很大,骑射是君子六艺,儒生从小就学,男主这方面是满点的。
    至于一百斤的弓,古代跟现代的计量方法不一样,岳飞能拉三百斤,赵云能拉四百斤,不过这种神射手属于少数例子。《天工开物》(宋应星)说,能拉120斤是上等兵,正常情况下是80、90斤,考虑到小郑确实是从文从医再转从文,但年少力强、臂力手劲都还不错,再浅浅开点男主光环,所以这里是100斤。
    范仲淹、辛弃疾这样的文人也能上阵杀敌。不要像何统制一样对文臣有偏见啦,小郑也很想柔弱邀宠的hhhhhhh
    第92章
    何统制干脆地道:柔弱个屁你真吓老子一跳。
    暂得安全, 郑玉衡也是心神稍松,他调整了半晌的呼吸, 听一旁军士耐不住好奇询问:郑督运, 你这骑术也就罢了,这弓怎么还
    一百斤的柘木弓,我十三岁就拉得开了。郑玉衡道,久旷六艺, 射技生疏, 见笑了。
    他倒真是当谦辞说的。
    只不过这谦辞听得人实在牙痒痒, 不光是问这话的军士愣了一下, 一旁本来打算不理他的何成飞都禁不住哼了一声, 转头上下扫视他一番,又望了望远处火把之光已然黯淡的李宗光部,道:让你和张大人囫囵个逃出来, 此人恐怕真是死罪难逃了,除非他在这北疆战场上能拿个力斩贼首的头功, 否则短短不能赦的。
    郑玉衡擦干净脸上、身上的血,又接过军士的酒壶漱了漱口,舌尖还残留着烈酒的辛辣, 但寒风一吹,他的意识格外清醒:这反倒不好。
    怎么不好?何成飞不禁问他, 既然犯了要杀朝廷命官来脱罪的心, 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有舍有得,就是小儿辈都知晓的道理,他李宗光长到这么大, 难道敢做不敢当?小郑大人听到谋害自己的人必然受死, 不觉得痛快?
    痛快是有的。郑玉衡极坦诚, 但旋即又道,李善德知道这样一个下场,这是北疆前线,难保他麾下这几千众会不会反?会不会延误大局?
    李宗光字善德,说来也是有趣,这样一个为了金银财帛、腰缠万贯而吃空饷、杀朝臣的人,不仅要光宗耀祖,还要良善德行,实在讽刺不已。
    他这么一说,连何成飞都回过味儿来,脸色有些严肃:你说得是,既然那一位给你这样的调遣之令,我手底下这两千人马想来也是为了大局准备的了,小郑大人尽管说,只要不违背天地祖宗、不违背君臣纲常,老何什么都听你的!
    郑玉衡当机立断:请何统制不要休息,我们今夜便作筏渡河,一定要赶在与康州四郡交兵之前,将此事面呈统帅。
    好!
    与此同时,在同样风萧不止的凄清午夜,慈宁宫寝殿珠帘外的陪侍小榻上,听见咳声的赵清当即拢衣而起,秉烛近前。
    今夜正是赵清赵女使当值,她此前仅是一位斟酒女使,是一步步被赏识抬举着成了一等女使,而后又作为近侍值夜、在董灵鹫面前有个名姓的。
    加上赵清前些时日为太后办了送别小郑太医之事,在慈宁宫中便愈发算是有头脸的人了,但她寡言少语,是一位素来事不关己不开口的冷淡脾性,除了在娘娘身上尽心之外,居然也没有什么莫逆好友、父母亲眷。
    --

章节目录

太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道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道玄并收藏太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