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娘子。
    郑大人。赵清回礼。
    她是慈宁宫一等女使,只是没有李瑞雪、杜月婉两位女尚书地位更高,但这也代表着她的面容更少地有人看见。
    赵清没有穿公服,而是着了一身官宦人家的小姐装扮,戴着一层面纱。
    她道:主人家说,原不该来的,也知道你情愿不让她来,但若是想到不该、不可,便不去做,人也就是违了心而活着。
    郑玉衡目光转过去,望着绘着银色凤凰的车帘。
    他喃喃道:我知道她的意思,我都知道的。
    赵清道:一别千里,主人说,郑郎君从小没有出过远门,头一次走这么远,若是在外面冻着饿着、水土不服,郎君聪明年轻,自己有能耐料理好,不须她操心。只有一件事不好。
    郑玉衡道:自然我已不是小孩子了,没什么事做不了,请她实在不用为我担心的。
    赵清微笑了一下,将手中之物呈给他看,道:主人说,她只担忧郑郎君今日别后,难解相思疾苦。
    郑玉衡怔了一下,见到她手上有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的是一把红豆。
    他喉结微动,眼眶猛然热上来,又碍于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太过情绪起伏,便从赵清手里接过木盒,摩挲着上面纹路,低声道:多谢赵娘子。
    赵清回了一个女礼。
    刚刚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张子墨也瞟了两眼盒子上的图样,多嘴道:这是揭陀国王舍城东北的灵山鹫峰图?此为世尊如来讲《法华经》之地。慈悲之山,佛门之土,我依稀记得小时候佛门大行之时,连石柱、窗户上,都有这个图样錾刻。
    赵清道:这位大人好眼力。
    张子墨念了一声佛号,搭话道:娘子主人家信佛?只是这图样却不兴用,早几年的人都知道,犯了贵人的讳,先圣人在时频频提及,虽未追究,到底还是改了。
    赵清摇头不语,只转而问郑玉衡:郑大人有什么要妾带的话吗?
    郑玉衡又看了马车一眼,语调不自觉地温柔起来:我要说的话,她也都明白。只是劳烦问一句赵娘子,昨夜我走后,她何时醒来,咳了几声,药喝了没有?说是春日,可春寒料峭,请娘子劝她添衣早睡,莫忧勿念。
    赵清先是一一回答了,然后答应下来。此刻,最前方的队列已经在军卫的环绕下开动出京。
    两人对彼此行了个礼,赵清便回身登车,她掀开帘子的那一瞬间,郑玉衡似乎见到一双白皙熟悉的手,握着那串细腻的珊瑚手串,指尖落在她膝头上繁密的华服衣摆上。
    随后,车帘匆匆地落下。
    张子墨拉了他一把,调侃道:回神、回神,快别看了,真该走了,不是说没人送你吗?
    郑玉衡翻身上马,等着张子墨进车,他挽了挽袖口,低头道:我也不知道她会来。
    队伍缓缓前行,张子墨的头从车窗里伸出来,心思活泛地问道:什么人家呀,啊?这车驾、这气派,这传话的婢女,哎哟喂,怪不得你娶不到呢,这换谁能娶到,天王老子才行是吧,这不会是京中那几个公侯门第的女儿吧?
    郑玉衡没有表情地道:不是。
    你不愿意说就不说,怎么总是这个脸色。张子墨道,不过这样的人家,你嗯,寒微之士,我说钧之,到时候人家公府动一动手腕,亲戚妯娌遍地都是,你从五品的京官寒士,我看还是不要凑这个热闹了。
    郑玉衡没搭理他。
    钧之,钧之?你上车跟我聊几句呗,我腰上有伤骑不了马
    郑玉衡一边敷衍地回了他一句,一边扭身回望。
    那架车还停留在原地,已经随着距离的变化看起来缩小了数倍。在他回首时,车檐上的铃铛随着风依依颤动,破冰之时,寒气鼓动、马声嘶鸣。
    分明春风,竟觉萧萧。
    三月初,郑玉衡出京后的第五日。
    董灵鹫在慈宁宫跟温皓兰议政毕,遣人将温大人送出宫去。
    她先是看了一遍后勤辎重的几条路线、几种配置,而后又看了看行军路线,以及耿将军麾下的众部将路线,手里压着一沓关乎军事的陈词和建议。
    才动身几日,就开始对在外的臣子将领指手画脚。董灵鹫将其中的一份扔在案上,若哀家残暴些,这人该杀。
    女尚书瑞雪应道:娘娘仁心爱民。
    言官以笔杀人,他们写这些东西,是冲着诛心去的。诛帝王君主的心,就是要在外之将的命。董灵鹫道,拟旨,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去采桑种地,一天天写什么归隐诗贬低朝廷、抬高身价,哀家对这股不正之风早就忍了很久了。
    瑞雪颔首称是,铺纸提笔。
    就在她起草懿旨之刻,外面的内侍通报说凤藻宫娘娘来请安。
    王婉柔一向是不愿意在忙碌时打扰她的,此刻前来,必定有她自己的缘故。董灵鹫便撂下眼前的事,令她进来。
    王皇后仍旧一派端庄,只是此刻眼眉上带着掩都掩不住的笑意,行礼问安之后,便道:儿臣给母后报喜。
    --

章节目录

太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道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道玄并收藏太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