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在两人指间扑腾了几下,冲着郑玉衡把牙齿碰得咯吱响,对这个抢自己主人的可恶大猫喵喵直叫。
    他亲昵细致地整理好太后娘娘的衣饰,将落在刺绣上的细微绒毛挑下去,眉目认真地道:我也特别喜欢您。
    董灵鹫刚要开口,他就先行一步说:我们一定是两情相悦。为了不负此情,臣一定将户部的底儿摸个清清楚楚,拿捏住他们每一个人的把柄,然后逼他们祝福我跟太后娘娘。
    太后:你这说话放肆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学的,得改。
    她反思了一下自己,心道,我也没有太宠他啊?
    作者有话说:
    太后:我觉得我也没宠他啊。
    (旁边是经常霸占主人怀抱、欺负皑皑、无恶不作、尾巴翘到天上去的小郑喵)
    存稿箱没了,最近精力不够,学校的事情比较多,应该要单更一段时间。
    第60章
    所谓的门路, 不止是身为秉笔太监的许祥有。就是京中的世家大族、公侯门第,也不乏将子孙后代送入朝中为官的门路, 只不过那都是一份清贵闲职, 大多只有名声体面,而且他们拿到的俸禄,实际上还不如走门路时付出得多。
    这里面的门道不好详说,大殷并非新立之朝, 往前数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明德帝之前还有十几代皇帝, 其中虽不乏昏庸、残暴、无能之辈, 但大多中正平和。只是明德帝继位之前, 正好达到了一个积贫积弱的衰弱期皇权式微,官场也说不上有多干净。
    本朝能够延续至今,还有越来越强盛的景象和征兆, 都仰赖孟臻与董灵鹫这对夫妻合作伙伴的深思熟虑,要是两人都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往后看,又能保下几十年的国运。
    惠宁二年冬月,耿将军清缴地方匪祸, 持着皇太后手谕杀除污吏时,郑玉衡领到了一份末等官僚的绿衣公服。
    文官跟医官的服饰样式大抵相同, 身上的绣图配饰差别不大, 但太医院所属的官员,公服大多是一种颜色的范围之内,但到了六科中正经文官的身上, 衣袍的颜色大有规定, 这样的绿衣小吏是没有上朝资格的。
    不过这样也好, 他还怕跟孟诚见了面彼此尴尬。
    许祥既然给他安排门路,自然也将他的身份一并处理妥当。
    户部官吏捧着文书官印,上下看了又看,随意指了指房中低头整理账本的书令史,道:你带他去仓部司玄号房干活儿。
    书令史殷勤地应了一声,转头引着郑玉衡出去,才一跨出门就变了一番脸色,面上一点儿笑意也无,仿佛很厌烦这类琐碎差事,他领着路,冷飘飘地开腔:我就说,没听过哪家公子愿意来六科的,谁不讨个翰林院的闲差?你长成这样,我还以为是官爵人家,真是晦气。
    方才他初见郑玉衡,惊为天人,此人一向苦思讨好世家公爵无果,也不听解释,就将他带到了户部长官面前后经过详细分说,才知道原委。
    此人大大丢了面子,对郑玉衡的态度变了又变,堪称一身的变脸绝技。
    郑玉衡丝毫不恼,神情温文平静,一看便知道是性子很好的读书人:实在有劳你了。
    书令史见他脾气这么好,也不好再埋怨责怪,将他带到办公场地之后,砰砰敲了门,扭身就走了。
    这敲门方式虽然粗暴,但门声一响,里头就炸起噼里啪啦地奇怪声响。郑玉衡颇为意外,推开房门,登时愣在当场。
    仓部司地方虽然不大,但也有数位主事、许多书令史、计史、掌固,加上掾属,林林总总,也有几十号人,分了好几个办公房间。
    他一开门,面前不是堆积如山的账目公文,各自忙碌的官员背影,而是一面巨大的桌子,大约是由四张拼在一起的,周围有十几号人,桌上没有一支笔、一片纸,只有赌博用的木牌和签子,还有一壶一壶的酒。
    这些人听到敲门声后,似乎手忙脚乱地藏酒藏牌,在地上捉起不知道哪一片儿纸和书,就要遮挡上来,结果门一开,门前站着一个绿衣小冠的清俊男子,看年龄,还不过弱冠。
    彼此相对,俱是懵然对视,瞠目结舌。
    嗨坐在中间的那人拍向大腿,我还以为是我哥来骂我了,吓我们一跳,你他娘的谁啊?!
    郑玉衡抱着公文官印,对眼前的一切产生一种深深的疑惑和迷思,但他毕竟在慈宁宫旁观、耳濡目染地修炼了一年,没有像什么愣头青似的上去大骂他失职,而是斯斯文文地行礼,声音清朗:我是新来的仓部司主事,姓郑,名钧之。
    哟,这名字。坐在中间的男子从椅子上往前坐了坐,他官服不整,烂泥似的倒在上面,此刻才收拾出一点正形儿来。秉钧执政,国家大事称钧。你家大人志气不小啊。
    郑玉衡心想,我家大人?我命中注定的好妻子、世上独一无二的太后娘娘,她的志气本来就很大,这还用你说么。
    我姓温,叫温皓成。他懒洋洋地说着,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我长兄是户部侍郎温皓兰,就是尚书大人都敬让两分的人物。既然来了户部,别说你没听过他我呢,是这里的主事。
    --

章节目录

太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道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道玄并收藏太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