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姜苗睁着双大眼睛,顶着一头乱的和鸡窝没啥两样的头发,她的头发经过几个月,已经长的不短了,姜苗平常都是披散着,在家的时候整到头顶,用皮筋胡乱的窝在一起。
    吴淑兰给闺女穿好衣裳,就拿过一旁的梳子给她梳头发,梳的姜苗嗷嗷叫,后来还是孙英子把梳子接了过来,她给小姑子通头发。
    苗儿啊,我问你,你啥时候会的啥德语,英语,法语啊?
    吴淑兰坐在床上盘问着闺女。
    姜苗面对盘问,一点都不慌,
    是我下乡的时候跟着在那住牛棚改造的人学的,你可不要往外说,工会里的赵干事问过我,我说是自己看词典自学的。
    吴淑兰和孙英子都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小姑子在乡下跟着改造的人学外语,这种事可不能往外讲,否则
    吴淑兰有点慌了神,
    你说的对,以后就对外面人说你是自学的,可别说漏嘴了,咱家里人要统一口径,就说你上学那会,就开始自学了,英子你回娘家也不要讲,这种事可不能让人知道喽。
    妈,我心里有数,你放心,我是不会说的。
    孙英子打心眼里服气,她这个小姑子真是走了狗屎运,下乡插队的地方竟然有那么厉害的人物,她跟着竟然学会了三门外语,怪不得外面的人都争着抢着来她家。
    要知道她所在的造纸厂连一个会外语的到没有,每次厂里来了外国的技术员或者工程师,她们厂长都是求爷爷告奶奶的去旁的厂子请人,还不一定能请到。
    这样一想,怪不得人家烟厂给小姑子开出一套房的条件,估计这套房肯定不是那种一二十平米的小房间。
    小姑子也是,咋不早说她会三门外语这事啊,要是早点说的话,还哪有棉花厂啥事啊。
    等姜苗一出屋,屋里的人哗的一下都围了上来。
    你就是姜苗同志吧,年纪轻轻会三门外语,真是不一般啊。
    挤到最前面的是灯泡厂的主任,
    你这样优秀的人,就应该来我们灯泡厂,我们灯泡厂也给你分房待遇好的很,你有啥条件尽管说。
    去啥灯泡厂啊,应该来我们家具厂,听说姜苗同志还没对象,你放心,只要来到我们家具厂,一准给你解决这个对象的事
    去啥家具厂啊,姜苗同志你来我们面包厂,我们也啥都给你解决,姜苗同志人这么有气质,有能力,到时候我给你介绍个优秀的男同志,我们厂子里的工程师,那有的可都是单身啊。
    戴眼镜的刘干事见这些人抢说了自己的话,有些恼的慌,他扒开这些人,挤到姜苗跟前,对姜苗伸出了手,
    姜苗同志,你好,我是烟厂的刘闻,我们烟厂待遇和福利都很好,只要你来我们厂,立马给你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你家里的人要是有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我们也能给解决。
    工资更是比这些厂子的都要高,我们烟厂热烈欢迎你去我们那,有啥条件尽管提。
    姜苗已经被挤回屋里面去了,她和这个叫刘闻的握了握手,
    你好,刘闻同志。
    棉花厂的吴厂长和王主席也想和姜苗搭话,可奈何压根就挤不过去,他急的没法子只好来到姜建国身边,
    姜师傅,你看看,姜苗同志那可是咱棉花厂的人,可不能让这些人把她给弄走了,你和吴师傅在厂子里这么多年,厂子可都没有对不起你们啊,你们说啥,也要让姜苗同志回到咱棉花厂。
    吴厂长不傻,姜苗这样会三门外语的人才,要是落到别的厂子里,这对棉花厂来说,可是很大的损失。
    他们费了老大劲请来的德国工程师,要是没有个翻译,这个工程师相当于是白请了,小姜的存在就相当于是一个桥梁,她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不能缺少的。
    要知道他们这些厂子有的时候不仅是在林城互相借人,甚至还跨省借会外语的人,不仅麻烦还特别费劲,从外省借来的人也在这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去,因为人家厂子也要用。
    借的多啦,人家还不愿意借你啦,每次都是又赔脸子又搭人情关系的,这次林城好不容易来了个会三门外语的,要知道吴厂长他们以前借来的人大多都是会英语,会德语的几乎没有。
    以前请来的工程师,好歹会点英语,如果他们不懂英语,也不懂中文,那就完犊子了。
    所以姜苗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块香饽饽,都想把这个会三门外语的人弄到自己厂子里。
    吴厂长,我你放心,我会尽力劝我闺女的,只是她那个人不听我这个当爸的话。
    姜建国一脸的为难,心里却乐开了花,他老姜啥时候这么风光过啊,连厂长都来求他让他闺女回棉花厂。
    还有这么多厂子都在争他闺女,姜建国心里既骄傲又得意的不行,腰杆挺得笔直,他以后再也不说他闺女不争气了。
    姜苗招呼着这些人都坐下来,慢慢说,最后来的吴厂长和王主席,以及充当透明人的赵干事来的晚,没地方坐,只能局促地站着。
    姜建国他们也是站着的。
    --

章节目录

在年代文里当搅家精[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乌鸦老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鸦老道并收藏在年代文里当搅家精[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