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习惯了他这幅模样,顾钦辞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我一个有职无官的闲人罢了,怎么不可能是我。
    倒是你,堂堂左金吾卫将军,天子得力近臣,今日怎么有空到茶楼里来?他环顾四周猜测,有案子?
    和顾钦辞年纪一般大的男子名叫杨子规,兵部尚书嫡子。他家老头儿是个狠人,见自家儿子小时候成天爬树掏鸟蛋,下湖摸虾蟹,顽劣不堪,一气之下直接把人送到北地边疆历练去了。
    并且给顾大将军书信一封,不准他关照自家儿子,怎么苦怎么来。
    好在杨子规自个儿争气,跟在顾小将军也就是顾钦辞身边,一路升到副将的位置。表面是上下属,实际更胜兄弟。当初顾钦辞潜入敌营取敌方将帅首级的成名一战,就有杨子规大份功劳在里头。
    直到去年,他老爹兴许是听到了皇帝忌惮顾家的风向,把人召回金陵,凭着一身战功入了金吾卫。
    他终究比顾钦辞更幸运些,压下被那句有职无官的闲人勾起的怅惘愁绪,杨子规道:忙里偷闲而已。
    我是实在扛不住了,本来好好的十旬一休沐,现在被他戛然而止地顿了顿,被弄得连续半个月没休也就算了,还天天熬到半夜,老子这身体又不是铁打的,扛不住,实在扛不住。
    杨子规就算在边境待了五六年,一开口也没改掉钟鸣鼎食之家养出来的公子哥味儿。
    顾钦辞不以为意:杨伯父又怎么你了。
    杨子规摆了摆手:嗐,这回不是我爹。
    他压低声音:是长公主。
    顾钦辞端茶盏的手指微顿,再抬眸,看向杨子规的眼神添染几分难言的古怪。
    亲信最近几次给他递送长公主的动静,无不有相同的一条:夜夜与诸多郎君红烛共寝。且入长公主寝殿的人,时而是后院面首公子,时而是十六卫年轻儿郎。
    金吾卫隶属于十六卫之一,杨子规这张集公子斯文贵气与武将棱角硬朗的脸更是无可挑剔。
    顾钦辞端茶的手几番举了又放,放了又举。
    他知道金陵有不少人对长公主府那道门槛趋之若鹜。就像父母常将闺女嫁高门,攀附高位给家族谋权势。同样的,长公主掌握监国大权,自然也有郎君想走此捷径求个一官半职,升官发财。
    但以色侍人能有几时好,且听闻宁扶疏在榻上酷爱折辱人,长公主的入幕之宾岂是容易当的。
    万一再传了出去,终究不是什么正道。
    顾钦辞没兴趣在意宁扶疏究竟多□□,可杨子规到底是他的挚交好友,于情于理都该劝一劝。他微微蹙眉,语重心长道:子规,你出身名门,没必要这样自
    有必要,这事儿妥妥的有必要。顾钦辞自甘堕落四个字没说完,被杨子规骤然打断。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那位打着往六部安插亲信的目的,但这一个个下狱的滑头贪墨敛财也是事实。如果不连根拔起,日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银两进到这些渣滓的腰包里。
    顾钦辞将临到嘴边的话,默默全部咽回去。
    他想的和杨子规说的,好像不是同一件事。
    顾钦辞淡淡嗯了一声,往半空的茶盏中添上一些茶,假装微抿龙井新茶香。
    不过这事到如今吧,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横渠,你跟那位的接触终究比旁人要多一点,你帮我分析分析。
    杨子规手肘往桌面一撑,脚下翘起二郎腿,琢磨说道:此事大理寺主审,金吾卫辅佐,目前总共查到二十七名涉事官员,证据确凿,抵赖不得。但奇怪就奇怪在,这二十七个人
    全都非长公主党。
    他嘴里花生米嚼得咯嘣脆响,掩盖住议论乘舆者的窃窃私语:你说,究竟是那位真的手脚干干净净,没拿国库和百姓一金一银?还是她手段更高一筹,事先把自己的人都摘干净了?
    后者。顾钦辞回答得毫不犹豫。
    营私罔利、善于弄权,这也是几乎所有中立派和非长公主党官员对宁扶疏的印象。
    他们不信监国多年的长公主手脚干净。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杨子规随之附和,可我今早问家里老头子,他居然以为是前者。说什么兵部之中不乏有长公主党的官员,在他手底下做事,他都盯得一清二楚。这些人除了喜欢拉帮结党以外,没有其他过错。
    横渠,你是不知道,老头子说这话的时候,那副表情认真的,险些叫我以为他要摒弃中立,站队那位。
    杨子规一边说,一边连连拍打胸脯,可见是当真受到了惊吓。
    忽然,他动作猛地停住,不拘小节的豪放坐姿也收了,手里花生米放回碟中。
    顾钦辞顺着他目光停留处看去,拾级而上的人当中,有一袭褐底银绣腰缠玉犀缓带的官服,独属于金吾卫,是杨子规的下属。
    来人抱拳对他们行了一礼,而后俯身附到杨子规耳畔说了什么。
    青年懒散神态霎时变得严肃,对顾钦辞解释有紧急公务需要处理,先行告辞。
    --

章节目录

偏执驸马每天都在黑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暮行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暮行也并收藏偏执驸马每天都在黑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