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眨了眨眼睛,便笑着与太后撒娇:那您可要帮帮外孙女,早点叫萧照回京。
    太后眼皮子一动,对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外孙女多了些真心实意的喜欢,便着手给她指点一些朝堂上的事,莺莺毕竟聪慧,很快就如鱼得水。
    第118章
    转眼就快到寒食节。
    这几天举国上下无论穷富都不能开火, 莺莺便提早做了些粉樱糕、芥辣瓜、糟鹌鹑这样不用开火也能吃的吃食,先给长帝姬府上送去一份,又进宫去给太后送去。
    走到烟凌阁时就见甬道上又来了一对人,莺莺如今进出宫闱熟门熟路, 自然就往侧面的夹道里走过去, 想着等对方走了她才出来。
    谁知那队人走到夹道边时忽然就有个人鼻子夸张嗅了嗅, 道:好香的酒味!
    他的语调并不太规范,有很重的气音。
    他立在那里不走,宫人便解释:这是官员女眷,进宫觐见太后的。
    那人便有些不满:汴京人难道就是见人就躲的规矩?莫不是怕我讨要酒水?
    话说到这里, 莺莺便只好出来给人见礼,她抬起头来就恍然大悟, 怪不得听得说话语气奇奇怪怪,原来这人酱红色脸庞, 口鼻前凸, 头发卷曲浓黑,脖颈粗, 一看就不是中原人士。
    那人见莺莺后一愣, 而后便从鼻孔里嗤了一声,语气很是不屑:女眷身上这么重的酒味, 也是荒唐。
    莺莺还未说话,绿儿先急了:谁说我们酒味了!明明是酒糟的味道。
    哝,你自己看!她气鼓鼓把篮子往前一努,揭开盖在上面的苫布,这明明就是酒糟鹌鹑!
    对方一看有些歉然, 忙拱手行礼:是我不对。
    他虽然有些多事还有些自说自话, 但知错后这么快就道歉也是难得, 莺莺便摇摇头不与他计较,福上一福就与绿儿越过他们继续往太后宫里去。
    如今北夷作乱,朝廷内外气氛有些压抑,是以寒食节将至宫里也冷冷清清,即便是太后这里也只有宫门口插着面做的枣锢柳条,应个景罢了。
    莺莺送上节礼,太后点点头,也不绕弯就将北夷的战况说与她知道:如今萧照这个沧州做节度使留后还不用上阵,只不过粮草羁押免不了。
    事关军国大事,便是萧照家书上也不会写,也亏了太后才能知道这些,莺莺忙起身道谢。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解:沧州境内没有长城防护,为何北夷不以此为攻入?
    太后赞许点点头,而后给她解惑:北夷内部也有内讧,领兵的主帅是临时点的,又刚愎自用,不愿采纳久经沙场副将的建议。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莺莺听完后放下心来,她如今自然是希望北夷越早退兵越好,不由得念了声佛。
    太后却不乐观:北夷秣马厉兵,我朝又承平数年,只怕这一仗难打。眉宇间多一丝愁闷。
    莺莺忙说了些零碎之事给外祖母解闷,许久太后脸上才有了笑意,她贴身嬷嬷颇赞赏瞧了莺莺一眼:太后这些年金银地位是不缺,可难得的是有个知冷知热的亲人照应着,这萧夫人便做得极好。
    而后嬷嬷便上前笑道:外头给萧夫人收拾了几盒子香簞杂菌,一会也一并带走。
    莺莺喜欢吃菌子,闻言就笑。
    太后一听便知:是逻尨枞,南诏新上任的国主,如今来拜会我朝,带了些南诏之物,想必你爱吃。
    莺莺立刻适才路上的插曲:遇到个怪模怪样红脸庞的人。莫非那就是逻尨枞?原来是国主,怪不得这么傲气。
    再想起自己在南诏生活时老国主已经六十开头了,想必这几年寿终正好是新人上位之时。
    太后点点头:正是,才见过他,劝勉了他几句。神色中自有□□上国的气度。
    不过对方再怎么是国主太后也轻描淡写,附属本朝的小藩国有十几个,正月里大朝会时大殿里站半殿呢,她已经与莺莺说起旁的事:我已经叫人给苏家给了个教训。
    ?
    莺莺抬眼。
    太后不说话端起茶杯喝茶。
    嬷嬷便殷勤给莺莺道:听说苏家又卡着你娘的牌位不许进祠堂又是换了你的亲事,苏家让三娘吃了那么多苦,自然要给他们瞧瞧厉害!神色中颇有不忿。
    太后神色不变,显然这些情报她早已信手查来,放下茶杯淡淡道:侯府世子倒是一表人才,又加之有父母管束长辈帮衬,你若是想嫁他回头便能嫁过去。保准他一生一世只能守着你一个人。
    怎么嫁过去?当然是休了李菁,再遣散妾室通房丫头。莺莺一时有些骇然。
    你若是嫌上面有公婆约束,哀家大可叫官家下旨封你为帝姬另行开府,召他为驸马便是。太后误解了莺莺的沉默,倾身关切看莺莺。
    莺莺忙摆摆手:多谢外祖母为莺莺打算,只不过这门婚事是我自己个求来的,使得苏家上下入彀而已。
    太后眼中颇有欣慰之意:嗯,能在危急时候蹚出一条路来,不愧是我孙女。
    等莺莺出了宫之后就赶紧叫绿儿去打听苏家的事,她忧心萧照又忙着进宫觐见,居然也没留意民间的传闻。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