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大笑起来。就在这时萧家大门打开,两辆牛车赶出来,车上油纸布下正是一袋袋粮食,大家看得分明:萧家果然是去做善事了。
    对啊,原本并没有声张,要不是古家二夫人纠缠大伙儿还不知道呢。
    你一言我一语将个唐红叶臊得满脸通红,她嘀咕了一句: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
    正好她婆母听人说儿媳出了丑急匆匆出来拉她,听见这句话呸了一声:旁人有钱是他的有钱,又没有来招你惹你,干你何事?!
    说罢便给莺莺摆手致歉:萧夫人,对不住,我家二儿媳失了管教,给你添了麻烦。
    莺莺自然是摇摇头:不辨不明,街坊们也知道我当初买粮是为着什么,又不是为着囤积居奇,如今雨不停我又拿多的粮食送了穷人,于情于理都没有伤到街坊半分,还请古老夫人明鉴。
    说罢便向街坊们道谢转身回了府中。
    古老夫人扯着儿媳妇就往自己家去,边走边念叨她:你是猪油蒙了心不成,何苦与人置气?人家又没有碍着你你上赶着去挨骂,莫不是个傻子?
    唐红叶丢了面子,又被婆母责骂,剩下几天的日子都不好过。
    莺莺回府后梳洗一番,便跟着牛车一起去花木行。
    这回她的粮食要送给花木行的同行们,花木行汇聚了汴京城里所有从事花木行当的人,这些人有富裕的大皇商,也有提篮叫卖的卖花娘子。
    如今粮价暴涨自然也有同行揭不开锅。行老便召集诸人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为的是同行守望互助。
    莺莺这两车粮食来得便极其及时,她吩咐长寿在院里卸车,自己则走进兀廊收起油纸伞,而后理理仪容便向行老行礼。
    行老旁边除了几个花木商人还有个人郑良吉。他今日是来花木行请行老召集几个花木工去支援:行宫的御花园池水上涨,许多花木泡了水,原来的匠人便不够用了,须得找些身家清白信得过的工人去搭把手。
    看到莺莺捐出了两车粮食郑良吉颇为赞赏:\quot;如今大雨倾盆,能捐出粮食之人是真仁义。\quot;
    莺莺便笑:我也是恰好买多了,谁能想到赶上了雨季。
    她想起原先的打算,便趁着郑良吉在屋檐下时问郑良吉:前些天我做了些花烛,不怎么珍贵,好在稀罕,想今儿送到贵府不知大人可在府里?
    郑良吉大大咧咧道:你差人送来便是。
    他想了想又道:不过我不喜欢花啊朵啊,我娘又在别院,还得麻烦你送到北边。
    他娘就是莺莺想要寻找的长帝姬,她忙应下,仔细记下地址,想着赶紧去拜访。
    等从花木行出来,莺莺回店里取了包好的花烛又顾不得下雨便将长寿赶车去长帝姬处。
    长帝姬住得别院庭院深深,莺莺向门人道:在下花满蹊店主,问过了郑大人特来此处送花烛给长帝姬。
    门房查验过她的名帖才将她放了进去。
    而后便有一位丫鬟来接她,莺莺捧着花烛谨言慎行,并不多看周围一眼。
    行至一处亭台,才有一位嬷嬷来接待莺莺,莺莺禀明了来意,嬷嬷便从她手里接过了花烛。莺莺便热心告诉她这花烛如何使用、如何保存,而后才告辞出来。
    可惜这一趟没有见到长帝姬。不过莺莺毫不气馁,来日方长,有了这个由头以后时不时过来拜访,总能有机会见到长帝姬。
    莺莺回去之后河水越发上涨,汴河的水面逐渐涨了上来,市面上的粮食越发紧缺。
    而与此同时百姓们又开始有新的担忧:随着连日大雨,河堤崩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了。
    往年的夏天,冰井务早研究出来漉梨浆、酸梅汤、凉水荔枝膏、雪泡缩脾饮等各色凉饮售卖了,满汴京城的百姓都在消暑乘凉。
    可今年因着大雨大家都无心吃这些饮子,只忧心忡忡等着官府的消息。
    官府倒没有旁的消息,只是街市上乱了起来,听说平民住的地方还有人为了抢着买粮斗殴的,更听说有匪徒铤而走险偷粮抢粮的。
    汴京城的治安虽然好,可人总要吃饭,为了粮食铤而走险算不得什么,再加上这些天多了许多从周围郊野过来投奔亲戚的,城里算得上是人心惶惶。
    莺莺索性将花满蹊三家店铺都关了,猪剩嫂子几个都带着粮食回了家,她们遗属家眷都住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青娘子和十几个娘子们则被莺莺请到了萧家做客,她们还要推辞,莺莺便道:你几个俱是娘子,如今外面正乱,若是出什么事可怎生是好?强拉着她们住进了萧家。
    横竖萧家内外有专供客人居住的侧院,正好能住下。
    她们住下后也闲不下来,不是帮着乌婶做饭便是帮奶娘打络子,院里倒热热闹闹。
    不管外面如今如何乱象纷起,萧家院子还算是太平安宁,每日吃得也比外面好。乌婶甚至还有心思做油封肉给大伙儿吃。
    萧家粮食倒不缺,萧照和飘石激流都不在家,莺莺几个吃得又不多,再加上她囤积的粮食,即使是运出去不少粮食帮助旁人,自家的吃用也不愁的。
    到如今乌婶还能做出茱萸蒸腊鱼、干炸荷花、咸菜疙瘩丝炒河虾、红烧鲤鱼这样的菜式,吃用不愁。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