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同窗并无想要对方性命的想法。
    官府不听,将同窗上了镣铐下了大狱。
    这位同窗的父亲在当地有些势力,当即寻访了当季的巫医哭诉,请巫医为自己的儿子洗刷冤屈。
    巫医走访那位瘫痪学子家中,才发现他家居然有个火塘。
    巫医盘问过那位瘫痪的学子才知他祖籍在北方山里,冬日有围着火塘取暖的习惯,是以他才砌了个火塘。
    而他那天在吃晚饭之后又回了自己房里靠着火塘烤了一会火,不小心迷迷糊糊睡了过去,直到火塘里的火烤伤了他半条腿,热气才熏蒸得他吓醒。
    巫医便翻出祖传的记载,说银蝶粉本身毒性微弱,可若是遇到高温则毒性加强蔓延周身,害得人无法行走。
    千百年来南诏天气暖和,冬天熬熬便过去了,大家便没有烤火的习惯,因而没有这种先例。
    而那位学子是从北地深山深处出来的学子,他的家乡有围着火塘烤火的习惯,巧的就是他吃过银蝶粉之后又围着火塘烤火,直害得半条腿都瘫痪了。
    萧大人不就是这样吗?莺莺振振有词,进了火场之后才招惹了这么个病。
    可我家大人又不会吃那样奇怪的东西。闻讯赶来飘石凑过来看完后有些不以为然。
    激流也皱起眉头:是啊,或许这就是巧合罢了。
    可是这时候却听得萧照低沉的声音:太子曾经监国时安抚南疆土著,或许在那时他就网罗了南疆的能人志士。
    啊原来那位刺杀皇帝的太子居然还与南疆有关联。
    莺莺立刻严肃起来:太子肯定给萧大人下药了!
    还有这样的事么?飘石神色清明起来,他回忆起那天的膳食:那天没有饮酒,不过厨房做得饮食却很可口。
    莺莺也好奇:若是太子想给你们下药借机放火,为何不通过给你们灌酒呢?
    她记得看过的话本子上那些坏人要杀人放火都会拿酒灌醉守军,却不知为何太子反而要费这么大周折。
    大人当差的时候从来不喝酒,或许是因着这个原因激流的声音越来越低,显然他说着说着就觉自己已经逐渐逼近了真相。
    萧照一对凤目微微眯起,回忆起当天的疑点:那天着火后,守军反应都慢吞吞的,各个手忙脚乱,我还当他们遇事慌乱,说不定就是吃了毒药思维迟缓。
    怪道那天救火耽误了老半天。飘石一拍大腿。
    太子想烧死官家,可又怕官家身边奴仆成群自己无法得手。便想起自己在南疆曾听说过的一味迷药。
    萧照微微蜷曲起中指,轻轻叩击着檀木桌面,一面推理着那天的情形,太子为了计划成行所以给西苑的守军伙食中加了这种银蝶粉,守军们吃了毒草,因而那天行动迟滞脑力也不大利索。
    是以失火后诸人手忙脚乱,由着火势越来越大,最终将官家困死在西苑的宫闱里。
    而萧大人身体比寻常人要强健些,是以他吃了药还算敏捷奋不顾身将官家救了出来,可惜体内的银蝶粉因着救火受了热,于是萧大人的腿便伤了。
    莺莺也恍然大悟:太医们见萧大人腿部被立柱砸中,便当伤在皮肉,因而皮肉痊愈后萧大人还不能走他们便束手无策,殊不知萧大人即使没被立柱砸中只要进火场救人就会瘫痪。
    怪不得太医们都找不出救萧照的法子,萧照的皮肉陬里都完完整整毫无任何问题,因而太医们就是想破了天去也拿不出个完整的方子。
    而这种毒草本可以很快代谢出来,是以其他守军很快便好了。是以无人发现。
    好啊这个太子也太狡猾了些,被罢免后都闭口不提这件事!飘石恨得牙根痒痒。
    而自己萧大人吃完后又进了火场被大火焚烧,毒性游走全身,才会导致瘫痪。
    萧照不说话,修长的手指却轻轻蜷了起来,似乎在酝酿着更大的风雨:
    太子被废后,许多文武官员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希望太子能够东山再起,毕竟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可这一出之后,他萧照自然不会让废太子就此嚣张下去。
    既然被废了,那就去宗庙好好烧香祭祀吧。
    瞬息之间他已经决定要将此事搅浑捅到官家那里,直叫官家想起这个心狠手辣的儿子就生了后怕不敢再起复他。
    满屋的人没注意他的神态变化,他们都高兴于终于发现了可能导致萧大人病重的缘由。
    绿儿催促莺莺:娘子,娘子,快看看治疗的法子。
    莺莺便将后面的记载说出来:于是巫医治疗了书生,书生痊愈之后给同窗洗冤,同窗也从牢狱中被放了出来,同窗父亲甚为满意,给巫医赠送了五个金饼。
    这个离奇的案件算是有个圆满的结局,可是手册上丝毫没写巫医治疗书生的方子。
    莺莺发了难。
    绿儿托腮,飘石和激流齐齐叹了口气,这还不如没有翻到呢。
    不然知道致病的原因是什么却无法医治,这不是叫人白白着急么?
    就在这时萧照道:这事不急,我叫人去南诏寻访便是了。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