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820

    党员之一,并被选为党议员。党首是名可秀,卫希颜为资政理事,丁起、赵鼎、宋藻、郑彀四人为执事,他们六人共同组成党内常议会,即理事会,处置党内常务。

    五月初六,名可秀召开大公党第一次理事会,选举并任命理事会下诸职务。

    至此,史上第一个政党才算真正建立起来了。

    大公党的成立对于“名党”的影响是深刻的——

    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权力的分配方式。以前的“名党”,权力集中于名可秀一人,名可秀是的“君”,他们是“臣”,名可秀是主,他们是从——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名可秀的给予,权力的分配是上对下。成立政党后,权力则于集中于名可秀一人分散到理事会和理事会下诸职,而最高的决策权是在党议会。虽然因为名可秀无与伦比的威望,她的意志仍然是大公党的意志,但是,权力的分配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上对下,而是平行的——大公党党员拥有的“议”和“决”的权力,来自于党章的规定,而不是名可秀的给予。

    “……这个重要的变化用一句话概论,即党内人人平等之思想。党章之下,同党者同志,同志者同行,区别只在于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多少,而不是主与从。这是一种权力地位上的平等。初始,这种平等思想只是一种不明确的意识,但当它从萌芽到渐渐明确,并最终成为党员成员的信仰时,便随着党员的政治活动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权力阶层,这就必然而然地推动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思想嬗变,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与士大夫共有天下”……。这种思想嬗变是对国家权力的‘共有’要求,它从权力形式上要求改变权力来自君主赐予的这种‘不平等’,于是,国家立宪产生了。”

    ——摘自《论大公党对华夏政治体制的影响》,著者文天祥(大公党第十二任司宣,帝国内阁文化及教育大臣),华夏纪年3998年、宋历340年7月出版。

    这一年,是建炎十三年。

    大公党的成立对于此时的大宋帝国而言是默默无闻的,尽管它在后世被史书称为“国家立宪的奠基”,但是,这一年对于大宋臣民来说,唯一不寻常的是皇帝的驾崩和新君的继立。

    这一年九月十七,在经过两府全方面的考察后,皇长子赵瑗被立为储君。

    按储君易名之制,由皇太后代大行皇帝赐名为昚(射n)。

    九月十八,新帝登基。

    次年,改元大宪。

    《诗》曰“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宪为喜乐之意;谥法曰“宪”为“圣善周达、创制垂法、表正万邦、仪范永昭”——新的年号表征了这些美好的意义。

    但在大公党内部,这个年号还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在后世的史书中,赵昚被称为“元宪皇帝”,相比雄心勃勃的“中兴皇帝”赵构,赵昚留名于青史的却恰恰是他的“无为”。而在历史功绩上,这位“无为”的元宪皇帝,也比称为中兴之主的高宗皇帝有着更高的地位,最重要的功绩即在于“宪”。

    大宪年号持续了六十二年,这六十二年,史称“大宪盛治”。

    那是一个真正的盛世。

    那不仅仅是一个帝国的盛世,更是一个文明的盛世。

    而大宪盛世的意义,远远不止如此。

    或许可以用大宪五十年,在帝国第一届国家议会上,首任议长名可秀的致词以概言——

    “这是一个新的世界,吾等开创了历史!”

    第六卷国疆完。

    ***

    第七卷盛世

    第一章南域华章(一)

    大宪二年,才刚进入六月,大宋京城已暑热如火。

    六月初二,一份来自广西经略司的急报,让这暑热如火的天,仿佛泼了油般,“腾”的一下窜烧起来。

    就在五月十七,广西路的邕州(广西南宁)与交趾毗邻的永平寨博易场,也就是大宋与交趾边境的互市榷场,被一股交趾军偷袭,死伤大宋商民数十人,掳去财货无数。这一事件是自侬智高叛乱平息后,广西承平百余来的首次边乱,震惊无数军民。

    邕州守臣李易上报广西经略司,请求出兵,严惩交趾,以平边患,以安民心。广西经略司接报后立即派遣桂州武安军增兵邕州,加强边防;同时急报朝廷,附李易奏折,请求朝廷出兵讨伐交趾。

    朝堂接报后震动。消息传出,朝野议论沸然。

    交趾在秦、汉、东吴、曹魏、晋朝、刘宋、南齐、南梁、隋、唐时代曾为华夏统治属地,唐末交趾李朝脱离华夏王朝独立,宋初又接受宋太祖册封的“交趾郡王”,与宋朝算是半藩属的关系,但实际上是不朝贡的独立王国。大宋对屡屡挑动蛮峒祸乱广西的交趾向有用兵之心,而交趾也向来觊觎广西的地盘和资源,两国在宋神宗时期终于爆发战争,但双方均未得利,之后交趾不敢再挑战事,而宋朝也因辽国和西夏之患不便南面用兵,遂百余年无战事。而今邕州又起边衅,对于军事强盛不同于往昔的大宋帝国而言,是绝不能容忍的挑衅。

    六月初三,崇政殿朝议交趾事件。

    年方十五的大宋皇帝赵昚表情肃然、实际懵懂地听着下面大臣们的争论。他心里谨记着前礼部参政、现任太傅兼学士院承旨胡安国的嘱咐“少动口,多动耳”,拱袖端然不发一辞。

    虽然年少的皇帝对殿上大臣们的争论多半没有听懂,但从一些关键语中也弄明白了不同大臣的立场:以卫国师为首的枢密院赞同出兵;以太傅胡安国为首的学士院认为应以调解为上、不可轻启战事;以丁相公为首的政事堂则认为应先礼后兵,视交趾的态度再定出兵与否。赵昚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而朝议也并不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做判断。

    根据以前的经验,年少的皇帝知道:最终的决策必出自于二府,端看哪方的相公占上风罢了。

    此次朝议最终是政事堂的相公们暂时占了上风,决议:先派使臣谴责交趾,要求交趾交出偷袭永平寨的所有官兵,交趾国主向伤亡的大宋商民道歉,并十倍赔偿损失,保证今后永不侵犯;若交趾拒绝上述条款,则遣王师讨伐。

    次日,枢密院和鸿胪寺的使臣出使交趾。

    六月二十日,交趾国派出使臣,押送偷袭永平寨的四十七名谅州巴外城驻兵交赴邕州宋军,并言道,这些驻守巴外城的交趾兵是受了宋朝禄州蛮峒的蛊惑,里应外合袭扰了永平寨博易场,言下之意是罪魁祸首不在交趾,而是不服王化的禄州蛮峒。

    禄州是邕州的羁縻州,永平寨即在禄州境内,与交趾谅州辖地仅一涧之隔。整个邕州地域辽阔,不止禄州一个羁縻州,其地南接交趾,西接大理,共设有四十七个羁縻州,其中与交趾、大理接壤之地均为

    分卷阅读820

    -

章节目录

凰涅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君朝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朝西并收藏凰涅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