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692

    他说得有趣,不由大笑起来。

    那宋商咋嘴道:“所以说,这传统也要分适合不适合,适合的保持,不适合的就要改——像‘美妆颜’,也得与时俱进呀。不然,不但不是美人,还很吓人。”

    “哈哈哈——”兄弟俩趣笑不止。

    “听闻这倭国的皇族、公卿贵族都是以涂白脸为风雅。后来,派出遣宋使出使咱大宋后,方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风雅,那些皇族贵族往脸上抹的白粉就少了些,至少不是白无常,出来就吓人……”那宋商压低了嗓子嘿嘿笑着,说起平安京的风闻轶事来头头是道,显然是经常来往倭国的熟客。

    三人说笑了阵,又互相通报姓名,结识话契,不一会就熟悉得称兄道弟了。

    郑七郎转头望了望东边海面上的水师舰队,有些期待地叹了声,“不知卫国师会不会登岸……”他们这些商人,虽然从海门码头就一路跟随舰队,却从未觑见过那位传说中的国师枢密使真容,心中不免抱憾。

    他族兄的消息十分灵通,闻言就欣羡道:“听说,卫国师会在舰上接见通州、秀州和明州的大商,像通州舶商行的邓行首,和昌帛号的吴行老,福兴棉布号的刘十四官人,盛隆茶号的李二官人,九珍阁的胡十七官人……哎,我等虽然谋了些家财,但和这些绿服缙商、行老、纲首相比,就好比河里的虾蟹,没的身份谒见国师。”

    他说的绿服缙商是指前两年江南、两淮大旱时,响应朝廷诏令踊跃捐输粮食的通州大商户,事后都得了朝廷赐封的“缙商”称号,见绿服官员可以不拜,并赐这些缙商“服绿”——按大宋服制,庶民不得穿着赭红、赭黄、正紫、正朱和正绿的服色——“服绿”是九品至七品官员的服色,所以这些缙商又被人们称为绿服缙商。

    据说,济灾最得力的共济会中还有不少“赐绯”的绯服缙商,而那位名大会首就是最高的紫服缙商,见相公都可以不拜。

    郑七郎艳羡地叹了口气。

    他家里原是经营丝帛铺的帛商,这两年棉花行业兴起,他果断结束营事多年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丝帛铺,转而经营棉布行,不到两年就将原来的家资翻了两番,以前和他交往的商人都啧啧羡慕不已,但这样的身家在海州城仍只算中等商人而已。

    那些行首行老,以及拥有海船的纲首,才是垛脚可闻声的豪商巨贾,而这些人多半都是被朝廷赐服的缙商。可以说,江南、两淮路能从大旱和蝗灾中很快回复生机,大半都是得力于商贾的积极援灾。就像郑七郎,虽然没那个财力挣个绿服缙商,却也向官府捐了三百贯交子——在城中大商都捐献的景况下,不捐就是“为富不仁”,更何况,很多商人都是如郑七郎这般,自认还是有良心的善商。

    那叫魏东福的宋商消息更灵通,眨巴着眼道:“卫国师接见的也不尽是大商大贾,某听说,咱们通州寻常书坊的米大官人就在谒见之内……”

    “啊?”郑氏兄弟俩都吃惊了。

    他们听说过“寻常书坊”的大名,就在通州城东的文林坊。

    书坊主姓米名希孟,据说是翰林书画院的院士米友仁(米芾之子)的族弟,和米翰林一样写得一手好字,是解试举子出身,可惜未能得中进士。

    听说他落第回到通州后,不久就卖了家中经营的一个香料铺子,换得银钱开了家书坊,取了个怪异的名字叫“寻常书坊”,书坊里面的书籍可售可借阅,售价比别家便宜,《论语》《孟子》等儒家经籍,只售百文一部,还是全国闻名的杭刻本,而借阅一书所花不过十文,可带回家誊抄三日,惠及不少贫寒学子,米希孟因之在通州士子中享有很高德望。但论财力,米家在通州大商贾中是排不上号的。

    魏东福道:“米大官人财力虽不及那些行首纲首,惠及读书人的德行却是有口皆碑,这次能得国师接见应该不是偶然……听说他这次带的货除了湖笔、苏墨、建砚、竹纸外,还有开蒙书、名家词集、朝廷允许外销的经史子集类——都是元边纸建本。”

    大宋的湖笔、苏墨远没有宣笔、徽墨出名,在文房用具中,和建州陶砚、竹纸一样价格不高,但质量却不差,很受中下家庭的读书人喜爱,远销日本自然是卖给日本的中等贵族。

    以前日本学习大唐时,公卿贵族都以使用大唐商品为荣,现在日本学习大宋,上下贵族都以使用大宋商品为荣,视本国出产的为“土货”,包括文房用品。比如,日本纸在大宋很受欢迎,尤以但马纸为贵,但倭人却以用宋纸为荣。

    像元边纸在大宋就卖不起价,它是竹纸中较脆又较粗糙的纸张,所以价钱便宜,当然印书的元边纸比书写元边纸稍厚,但纸价也很低,贩到日本后即使起价四五倍,也不过三四百文一刀。虽然比起同等质量的日本纸价钱略高一点,但很多有余钱的倭人宁肯多花几十文买宋纸,而不买国产纸。所以,不少宋商卖文房用品到倭国其获利翻了几番。

    并且,日本国的书价尤贵。以前都是公卿贵族才拥有藏书,识字读书也是贵族的特权——虽然日本后来学习大唐兴办官学,但官学只收贵族子弟,到平安时代前期兴办私学,才开始招收庶民,但私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及官学,庶民子弟能上学的仍是少数。而日本的印刷术远不如大宋发达,使得书贵如金,即使中等贵族的家里藏书量也是不多的。

    南廷允许外销书籍后,很多海商看中了日本的书市。而宋版书比日版书印刷更精美,字体排版更清晰工整,很快便占据了日本大半书市。有财力的宋商从书肆批买印刷精贵的官刻本和杭刻本卖给公卿贵族,而中等财力的宋商则批售价格较低的建刻书。所谓建刻是指福建建阳的刻本,世称建本,以量大价廉而闻名。所以“元边纸建本”在大宋意味着低价书——当然绝不是坊间的劣刻本——销到日本的价格虽比本国贵了好几倍,但比起日版书还是便宜的。

    无形中,使得能买得起书的日本平民多了起来,如商人、坊市民,还有那些拥有“士”的身份却被排斥在贵族圈外的中下层武士。而这些人,有可能最先接触的就是来自大宋的蒙学书,接受的是大宋的文化……

    这位米大官人将“寻常书”卖到倭国,也想让更多的倭人读得起书?——郑七郎脑海中突然蹦出这个念头。

    便听魏东福道:“……现下会说大宋官话的倭人越来越多了,七郎就算头回来倭国,也不怕出门没了方

    分卷阅读692

    -

章节目录

凰涅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君朝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朝西并收藏凰涅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