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点儿吃,别剩,要不然招耗子。”
    大球动了一下。
    韩耀:“我走了。”
    张杨忽然掀翻棉被坐起来:“啊?啊?!你等会儿啊!说好我去火车站送你你怎么不等我啊!”
    张杨一双眼睛让眼屎糊了个结实,边用手抠边迷茫的下地找鞋穿衣服,着急忙慌去后院上厕所,脸盆洗漱,叼着牙刷梳头发,十分钟齐活儿,变身蓬勃向上好少年,干净利索的跟韩耀面对面坐着吃早饭,边吃边道:“你怎么不叫我就走啊!你怎么这样呢!”
    韩耀:“……”
    清晨的火车站依然人声鼎沸,人潮摩肩接踵,相互推搡着进出站门。
    放眼看过去,有睡眼惺忪,刚下火车的;有火急火燎背着包裹赶路的;有茫然无措四处张望的,种种百态,不一而同。
    张杨陪韩耀等在检票口前,周遭挤得满满的全是人和大包袱,张杨警惕的四处环视,趴在韩耀耳朵边上,用气声问:“钱和车票都放好了么?”
    韩耀耳朵眼儿被哈气弄得痒痒,忍不住挠了两下,点头。
    张杨严肃地嘱咐道:“上下车都要弄清站点,万一下错地方就难办了,千万别睡过头,别跟不认识的人瞎唠嗑,行李包就放脚底下,省得别人乱动。”
    韩耀憋不住笑,应道:“嗯,嗯。”
    张杨在心里掂量着还有没有落下没说的,絮絮叨叨半天,最后轻声叹了口气。
    “哥,你到底去几天啊?”
    “四五天肯定就回来了。”韩耀摸摸张杨的额发,低声道:“自己在家注意安全,咱家门锁不好使,睡觉别睡得太死。早上早点儿起床上课,别磨磨蹭蹭再迟到了,我不在家就坐电车去吧,啊。”
    “嗯。”张杨仰脸看他,“你早点儿回来,我在家等你过年呢。我跟我妈写信说不回去了。”
    韩耀的大掌在张杨后脑拍了拍,“这次就是去探探路,用不上几天。”
    这时,进站检票的广播响起,检票员把铁栅栏门推开,人群向前推挤,一阵骚乱涌动。一个挺胖的中年秃顶男人在行李托运进站口前招了下手,示意韩耀赶紧来,就转身进站了。
    韩耀掏出车票,顺着人潮往里走,临到检票员跟前又回头看了眼,张杨还在看着他,眼睛唿扇着水润的光,眉头蹙得勾出两道小褶子,跟他使劲挥手。
    韩耀心底里忽然泛起一阵暖烘烘的酸涩,熏得他鼻头发紧。
    张杨望着他,嘴唇一张一合喊了句什么,可还没等传过来,就融进嘈杂的吵嚷声中。
    检票员向他伸出手:“快点儿快点儿!”身后旅客也都皱眉催促。
    韩耀忽然分开人群,大步走回张杨面前,使劲把他搂在怀里。少年还不到他肩膀高,瘦瘦小小的身板站得溜直。
    “哥,路上小心。”
    16张杨的技能
    在火车上度过了两天一夜,第二日傍晚终于抵达常州。
    下车时,铁轨上的云霞已经泛起火烧红,太阳马上就要落了。火车上的长途颠簸比力气活更消耗体力,老袁坑坑洼洼的胖脸上透着青黑,却一个劲儿催韩耀出站,要找车去厂子谈价钱进货。
    韩耀道:“大晚上的厂子里还能有人么?”
    老袁嘴里嘀嘀咕咕:“有没有人也得去,俩人都没带介绍信,招待所肯定不能放人进去,快点儿谈巴完事儿得了。”
    韩耀跟他并排走进出站通道,没说话,只在心里冷笑。
    姓袁的是个什么货色,韩耀在他手底下做工这么长时间,早把这人看透了。承包队上下一群大老爷们,连同别队的工友,没有不知道袁扒皮的。老袁为人心眼小,鬼心思多,出了名的自私吝啬,时时刻刻都在心里算计他那点儿利害。
    这年头介绍信大笔一挥就是一封,随便刻个假公章扣上去,到哪儿都好使。什么叫“没带介绍信”,其实就是不愿意多花韩耀那份钱。
    当初撺掇人来给他出力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又是出门吃住路费给报销,又是给分红给烟酒的,现在临到眼前了,还没等让他掏钱就显出这幅抠搜德行,以后还指不定要怎么变着法儿克扣利润,这么看来,之前说好的六|四分成,肯定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不过也无所谓,韩耀早料想到这些了。老袁鬼精,别人也不全是傻子,他根本没指望这份合作能长远,甚至就没指望过这次合伙能挣到什么钱。
    韩耀答应合伙,本来也不是为了挣钱。
    他有他的合计。
    要想稳当的干一番事业,韩耀觉得,他需要给自己先上上课。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瞎整,有时一个不留神就能把本钱砸得一干二净。韩耀整不起,他得找人给自己做示范,指路。老袁正好给他提供了不花钱的课程。
    他自然明白空手套白狼不现实,老袁一定不会让他一直分出四成利润去,早晚会找机会把他踹走。不过等到那时候,他也早摸清做生意的整个套路了,凭借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本钱,另起炉灶,开出一条大道,根本不是难事。
    要不是奔着这一点,谁他妈愿意给个守财老鬼出白搭的苦力。
    大巴车窗让冬雨淋得劈啪作响,雨水从边缘缝隙渗进来淌到地上,无声无息浸湿了乘客的裤脚。身旁老袁不停低声抱怨,伸腿在座椅下的行李袋上蹭泥水。
    韩耀靠在扶手栏杆上,冷冷瞥了他一眼:“把脚拿开。”
    老袁一滞,装傻:“啊?”
    韩耀转开视线,沉默。
    老袁斜眼轻蔑的瞥他,嘴里无声骂了句,操。
    沿途一路水雾模糊,行人弓缩着脊背快步走,口鼻呼出冷凝的白雾。韩耀不语也不动,垂下眼睑,如同蛰伏野兽的目光收敛。
    真他妈冷……
    小孩儿自己在家烧炕,别再把火墙引炸了……
    事实证明,韩耀多虑了,因为张杨根本就没有烧炕的闲功夫。
    春节在即,师哥师姐都要回家过年去了,老金爷子手底下没徒弟,整日里可着张杨折腾。
    省越众多老艺术家中,老金头是出了名的疼爱徒弟,平时稀罕的没边没延,让别人门下的学生看着都妒忌;而一旦到学戏的时候,老金头又比任何老师都下得去狠手。不管是谁,只要有丝毫懒散,巴掌宽的木头教尺直接带着风招呼上去,二话没有就是个揍。剧院里三天两头能见着小年轻捂着胳膊和后背嗷嗷跑,一老头在后面气喘吁吁,边骂边撵。
    张杨是老金爷子报以期望最重的学生,对他自然也最为严厉,四功五法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都紧盯着,不容一丝放松懈怠,尤其是唱功。越白里说话唱词一水儿全是平舌音,也不分前后鼻音,更别提还有七个音调。老金头让他每天早上边撕腿边念白,还给他选了两段小戏练舌头,到中午吃饭之前就站在没开灯的大舞台上,对着底下成排连片的空座位唱,唱错一个音,挨一个板子,什么时候全对了再吃饭。
    张杨要从零学起,天天难得抓耳挠腮,越白念不明白,东北话也快说不清楚了。
    熬过百般折磨的白天,张杨晚上坐电车也不能像前些天那样打盹,怕睡死过去耽误下车,好不容易强睁着眼皮爬回破屋,直接往炕上一倒,不脱棉衣不洗漱,晚上饭也省了,歪头就呼呼睡。
    只是,即便这么合衣将就着入睡,张杨也不能一觉睡到天亮。
    张杨长到十七八岁,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居住。原来在家时有爹妈,到省城了有韩耀,就是来省城的火车上,周围也是一堆男女老少,认不认识先不说,好歹身边有人气儿,有说话的声响。
    现在,是真的只剩他一个人呆着了。
    原来嫌小的破土房子立刻空落起来,甚至桃酥叫一声都隐约能听见回音。没烧火墙的屋里像地窖一样冷,隔着棉衣也能冰的人脊背发麻。
    张杨总是睡不到后半夜就给结结实实冻醒过来,吸着鼻涕到院子里抱柴火烧炕,铺被褥,可是等一切收拾妥当后,前半夜最困乏的劲儿早已经过了,醒来后再躺回温暖的被窝里,也不能马上入睡,脑袋里总能喷泉般涌出无数东西,戏词,调子,折子戏,老师的骂l声……白天的焦头烂额充斥在脑仁骨缝里,挥不走,滤不掉,变成了夜晚的魔障,钻进他梦里一遍遍重复。
    有时候实在太累,刚要迷糊着睡过去,心里又惦记起安全问题。
    以前他睡觉挺实,从来不担心家里遭贼什么的,一是确实没什么可偷的,再就是因为韩耀在家。现在他自个儿睡觉,胆子立刻就毛了,只要门外积雪压断树杈发出轻响,或是窗户上影影绰绰晃过影儿,张杨就会惊醒,立刻跳起来警惕的盯着大门。
    张杨怕自己瘦胳膊细腿的打不过贼,还做了个防身工具――把掏炉灰的铁钩子扳直,变成一头尖的铁钎,晚上睡觉放在手边,有动静即刻就能操起来捅人,跟宝剑似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睡不好觉。
    打从韩耀出门开始就晚晚这么折腾,一到后半夜死活就是睡不着,瞪着俩眼珠子,脑瓜里一会“洞房悄悄静幽幽,花烛高烧暖心头”,一会“大雪飞寒气入心,腹中饥苦楚难忍”,桃酥打个哈欠就跟神经病似的蹦起来。
    熬到第五宿,张杨实在挺不了了。他觉得,既然躺下也睡不着,瞎想事情还烦得慌,不如干点儿活。于是――
    快过年了,得赶紧给爸妈写信汇钱。
    屋里得扫尘擦灰。
    趁雪化之前把院子扫出来。
    墙角耗子洞全堵上,让你们丫的跑。
    墙上和顶棚报纸都黄了,全糊新的,亮亮堂堂像个过年样子。
    诶呦我去,这耗子还他妈在上头絮窝了……
    就在这天半夜,韩耀从常州回到省城,跟老袁确定了来年跑买卖的时间和地方后,坐彻夜的拉脚三轮车回城南。
    他钻过大水泥管子,抬头一看,屋里竟还亮着灯。灯光透过窗上的霜花变得暖盈盈,韩耀笑着摇头,心说小崽子大晚上的还不睡觉,这是知道我要回家啊……
    可是当他走到门边时,却听到屋里传来 “扑哧”“扑哧”的诡异声音。
    韩耀一听这动静惊得倒吸一口冷气,唯一反应就是家里进来人了!
    卧槽小孩儿就自己个在家啊!
    大惊之下,韩耀撸袖子抬腿上去一脚踹烂木门,登时就冲进去喊:“张杨!!!”
    屋里一片狼藉,张杨拎着铁钎子攀在大立柜上,见是韩耀,立刻大笑着蹿下地跑过去,“哥,你回来啦!”
    “你……”韩耀看着他身后地面上的血,后背冷汗哗哗往下淌,扳住他肩膀问:“你没事吧?卧槽咱家这是咋的了?这他妈谁的血啊这是!?”
    张杨一愣,继而反应过来,挣开他道:“没事没事,哥,我这不是打扫卫生么。”说着,他伸直胳膊用铁钎在千疮百孔的顶棚报纸上划出一道大缝,然后成片成片的黑色物体顷刻间倾卸了满地,吧唧吧唧砸在水泥地上,立柜上,炕沿上,窗台上,桃酥的脑袋上,毛烘烘铺的满地都是,有的仰着一动不动,有的还痛苦的抽搐两下,蹬个腿儿什么的。
    张杨穿起一只递到韩耀面前,炫耀:“看!都是我捅的!”
    一箭穿心的胖老鼠痉挛着朝韩耀伸出前爪:“吱……”
    韩耀:“……”
    17韩耀的礼物
    韩耀看着屠杀现场似的家,满屋满地的死耗子,黑血和屎粒,愣是气乐了,抡胳膊在张杨后脑勺上扇了两巴掌,狠骂一顿给他长记性。
    俩人用整个后半夜的时间捡耗子,擦血迹,扫老鼠屎,从桃酥嘴里抢饭,一趟趟往院里空地上倒动,大锅烧热醋浇地消毒,最后用装煤渣的大口袋运到南墙外的大荒地里,跟柴火堆在一起焚烧。
    空旷的雪地里,寒风呼啸,卷着雪末和枯草叶子刮在老树干上。韩耀用铁锨铲出一片圆形的冻土,把木头和苞米棒子铺搭在满登登的大麻袋周围,划燃两根火柴随手抛进去,看明黄的火苗渐渐漫延,上升。
    张杨站在边上看,两手拢进袖子里,火堆把他鼻息喷出的冷雾清晰映在夜晚的空气里。
    韩耀蹙着眉头往里踢柴火,给小孩儿脑瓜顶罩上衣领子,“以后不能再这么干,听见没有?”
    张杨不吭声,低着头吸鼻涕。
    韩耀大手在他后脖颈使劲按了把,把人夹在臂弯里挡住浓烟和鹅毛雪,迈开大步朝胡同里走,张杨跟着一溜烟小跑,颠儿颠儿的直跄步。
    回到家,屋里一股子醋味儿也放出去了,俩人把破裂的顶棚用新报纸重新糊好,引热火墙和土炕,又烧水好好洗刷一边身体,等规整好家里的一切之后,前院人家养的公鸡已经打过三遍鸣了,天边儿也隐约泛起的鱼肚白。
    韩耀在火车上颠簸的半死不活,回家还遭遇这么个事儿,几乎就等于两天两夜没合眼。他随手擦干身上的水,也顾不上头发还湿着就光膀子躺进被窝里,解脱般叹了口气,刚闭上眼睛准备补觉,就感觉张杨蔫声不语跟着钻了进来。
    张杨也光着上身,脊背干净滑腻,还直往下淌水珠,韩耀习惯性展臂搭住他,低声道:“你别睡了,咱俩一会儿都起不来,耽误你上课。”
    “不耽误。”张杨把脸埋进叠起来的棉衣里,含糊不清道:“老爷子给放年假,从明天开始……”
    “是么。”韩耀翻身侧躺,把被扯到肩膀上头盖好,“放到初几?”
    “正月十六。”
    “嗯。挺好。”
    “哥。”张杨从棉衣枕头里露出小半边侧脸,“这次出门顺利么?”
    “顺利。”韩耀在常州马不停蹄的奔走,坐火车上几乎就没合过眼。他实在乏了,眼睛也不睁,半晌后才从喉咙里微微震动出沉哑的声音:“跟厂家讲好价钱了,出正月开始倒货。”
    张杨点点头,鼻头轻蹭过韩耀的鼻梁,也闭上眼睛,没一会儿工夫就打起小呼。
    连着四五宿,俩人总算都睡上踏实觉了。
    跟韩耀睡在一起,张杨就跟有了仰仗似的,前几天脑袋里乱窜的事情都消散了,一直睡到下午五点,连梦都没做。
    韩耀没张杨那么嗜睡,也是常年卸车皮锻炼出来的好体格,不管多乏累,睡上四五个小时就能缓过来,掀被下地照样精神抖擞。
    张杨睡觉的这一下午时间,他到南墙荒地拉回十几趟玉米杆和柴火枝儿,去粮油店买回五斤醋,在屋里屋外又掸了一边消毒,还在院里重新钉了个结实的后门板,双扣锁,铁条楔进去的大锁头,下边再按上横木门闩,门轴跟门框紧紧嵌在一起,踹上七|八脚也纹丝不动。
    把这些活都做完,日头才不过稍稍偏西,韩耀无所事事的坐在炕上给桃酥挠肚皮,目光扫过矮桌上的行李包,这才想起来,包里还装着给小孩儿从常州带回来的礼物。
    南方经济比北方发展的更快,各方面跟北方都不太一样。韩耀在常州呆了不过一天时间,触目的建筑也好,行人也好,都带着跟北方截然不同的气质,无论是穿着,语言还是想法,都更多姿多彩,也显得更富裕。跟厂家谈好订货价钱之后,老袁说要去商店买点儿时新货回去卖钱,韩耀没地方呆着,只能跟他一起去,正好逛一逛,也给张杨买些东西。
    商店里的货品琳琅满目,比之省城的二商店还丰富不少,里面顾客不少,有些时髦的妇女还烫了高刘海,甚至还能看见外国人。
    服装区挂着的大衣各式各样,有些里头添的棉花和鸭绒,很厚也很软和。张杨的两件冬衣是家里缝了又补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里衬用碎布头绷在一起,连块完整的布都算不上,棉花从开线口往外漏,里面剩下的只有薄薄一层,风雪一刮直接能透到身上,湿冷冰凉。
    当韩耀看见挂在墙上的墨蓝色羊绒厚大衣,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件衣服小孩儿穿上正好。过年了,好歹得有一件像样的新衣裳。
    售货员是个中年女人,脖子上挂着绳尺,瞥了眼韩耀身上灰突突的破夹克和臂弯里挎着的脏行李包,脸上的堆笑立刻垮了,皱起眉头往后斜身,随口哼道:“四百块钱一分不讲,不买赶紧走。”
    韩耀知道自己穿着寒酸让人瞧不起,他习惯了,也不在乎这些,仰头端详那件大衣。
    真是太好看了,就像是给张杨量身做的。小孩儿穿上它之后,肯定比城里人更像城里人。
    售货员把韩耀边上的衣服往里撤,生怕沾上脏东西,边不耐烦催促:“买不买,你买不买?”
    “我买”这两个字,韩耀想说却说不出。
    他来时就拿了一百块钱,觉得这些钱都要顶天了,买啥还买不起啊,没想到还是低估了南方的消费,大商店里的东西比省城高出不止三四倍。买票吃饭虽说都是老袁消费,但内抠搜劲儿,韩耀指望他就得饿死,到底还得掏腰包管自己的饱饭。一天多下来,身上还剩八十块钱,连这衣服的一条袖子都买不回来。
    虽然知道买不起,可韩耀还是忍不住问:“八十,能卖给我么?我身上只有这么多。”
    售货员跟听笑话似的从鼻孔里嗤出一声气,连话都懒得答,坐下朝门外招呼生意。
    韩耀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老袁睁着老鼠眼四处撒么,搜罗回一堆大包小包。一上午把整个商场溜达完,韩耀发现,所有商品里,他能支付得起,张杨又有可能喜欢的只有一样――一盒五百枚的拼图。
    卖儿童小玩具的老板很热情,用带着常州味儿的普通话说,“小孩都喜欢玩。”
    韩耀将信将疑:“这东西好玩?”
    “好玩!我家孩子就喜欢,自己坐在家里能研究一下午!”老板笑容满面的帮他展开图纸,上面四个狗崽并排趴着,小眼珠耷拉下来,憨态可掬。“你看这,就按照图来拼,慢慢琢磨比照,既能让小孩动脑,又能培养他在一件事情上的钻研精神,还有实在的作用,他玩这个就不闹人了,你做事安静,哈哈哈!”
    老板道:“这东西卖得好,只剩这一盒。你要是买的话就免去五块,收你三十块钱。很便宜的!”
    韩耀一点儿不觉得便宜,但他还是买了。
    出一趟远门,总要给孩子带回点东西,要不万一他在家等着盼着,回来看见哥空着两只手,心里不得怎么难受。
    韩耀打开盒子翻来覆去的看,觉得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把整张画撕巴稀碎,完了再让你重新拼上,等于穷他妈折腾,好玩儿个屁啊……
    傍晚,张杨从被窝里伸出头就看到满炕的彩色碎纸片,韩耀面前铺着半个零碎的狗屁股,大手在纸片里来回翻腾。
    “什么东西?”
    “拼图。给你买的,过来。”
    张杨以前没见过拼图,穿上棉衣爬过去兴致勃勃的看,俩人面对面坐着,聚精会神的开始拼啊拼,肚子饿得咕噜叫也不愿意动一下。耗到晚上九点钟,韩耀把最后一块图片按进去,四只狗崽儿终于四肢健全,大功告成。张杨小心翼翼把拼好的一大张图移到炕角,勒令桃酥不能动之后去厨房做饭。
    晚饭是打卤面,张杨用萝卜丝炒的酱油卤,就着苏城家前些天给送来的腌菜,可香了。俩人端着碗蹲坐在l小木凳上,张杨大口小口的吸溜,边听韩耀说在南方的见闻和开春之后的生意。
    老袁要在省城搞服装批发卖钱,韩耀负责南北两头奔走运货。货源不能断,货物还要便宜多样,不同的厂子在不同的地区,每次除了联系火车皮运大量货以外,还要亲自扛着大包把量少的轻快东西弄回来,不然用车皮拉太贵,不值。韩耀以后跑线儿倒货几乎就等于脚不沾地,这趟下了火车把货物运到批发街,顶多在家呆一天,或者家都不回,直接坐上下一趟火车再去。等从厂家订的所有货卖完一并结钱,按说好的六|四分成。
    韩耀道:“门板换了,看见没有?这个结实,你自个儿在家住安全,晚上进出记着锁门。”
    张杨抬头看他:“你以后不在家住了?”
    “嗯。没时间,有一白天在家算宽裕的了。”韩耀给他碗里夹了一筷子面,“赶上半夜下火车就回家住。”
    张杨放下筷子,忽然就觉得吃到嘴里的面条没了味道。
    韩耀用筷子挑了挑张杨下颌,“咋了?吃着饭还不高兴?”
    “没不高兴。”张杨三两口吃干净碗里的面条,起身去烧水刷碗。
    土坯房的厨房顶棚很低,斜塌塌朝一面栽歪。张杨站在水槽前洗碗,低着头,露出好看的脖颈。
    韩耀站在窗边抽烟,忽然道:“你长高了。”
    张杨笑起来:“咱俩才认识多长时间啊,你就能看出我长高了?”
    “去年八|九月份在车站见着的,到现在正好半年。”韩耀叼着烟走过去,扯他棉衣的下摆,“就最近三个月窜得快,衣服都不够长了。”
    张杨低头看看身上的旧棉衣,是短了不少,稍微抬手就露出腰。
    “明年让我妈做新的就好了。给哥也做一件,让她多放棉花,厚的挡风。”
    他身后,韩耀的声音低沉,从堂屋一路走近,“等什么明年,等到明年你不得冻成两截。转过来,试试合身不。”
    “嗯?”张杨纳闷的回头,愣了。
    韩耀抖开手里的大衣,笑着挑眉:“来,穿上给哥看看。”
    张杨站在堂屋中央,别扭的手脚大开大岔,不敢动也不敢摸,僵直地问韩耀:“哥,给我的?”
    “废这话有意思么。不是给你的能上你身?”韩耀搂着桃酥,满意的点头,“好看。桃酥是不是?好看不?”
    桃太后看了眼,非常给面子的说:“喵。”
    羊绒大衣厚实,温暖,墨蓝色衬得张杨皮肤很白。无论袖口还是腰身都很贴合,正正好,像量身定做的一样。张杨刚才只草草洗了下手就被韩耀扯过来试衣服,手心还带着刷碗时的卤汁,黏糊油腻。他不敢伸手摸,但只是脖颈在衣领摩挲,就能感受到不同寻常的柔软。
    这么好的料子,肯定得花不少钱。
    韩耀拍拍他后脑勺,道:“你那两件旧冬衣赶紧卷巴卷巴搁柜里,以后别穿了,小孩儿就得穿精神点儿,这样多好。”
    张杨问:“哥,这衣服……贵么?”
    韩耀垂眼给他整理领子,轻笑:“贵个毛,贵了哥也买不起。不跟你说了么,给老袁倒货都是服装,我顺回来一件儿给你,穿着吧,等来年开春,哥再挑别样式的给你捎回来。”
    张杨鼻头一酸,心说捎个屁。这衣服要真是倒货时候顺的,你怎么不给你自己顺一件,你那破夹克袖子都磨出窟窿了,补都没法补,天天早上穿衣服把手从窟窿眼里捅出来……
    韩耀叼着烟推开端详,一个劲儿说好看,好看。
    张杨低头看着前襟上的衣扣,眼眶红了。
    张杨的年假从小年放到正月十五,总算不用去剧团,能在家好好歇着了。他那两件旧棉衣没有被无情淘汰,都在下边接了一截腰身,继续穿,把羊绒大衣小心翼翼用布包起来,放在立柜最上面一格。韩耀看他不穿还挺生气的,天天磨叽他,心说老子脸都不要跟老守财奴借钱给你买回来的,你怎么还给我藏起来了呢!
    张杨舍不得穿那么好的大衣,怕弄脏刮破了,后来让韩耀磨叽的心烦,想了想,道:“哥,你教我骑自行车吧,以后我自己骑车去上学。”
    于是,胡同口大土道上,周围的左邻右舍天天能看见一大一小俩男的在大冰溜子上学骑自行车,骑上就摔,摔了还骑,惨不忍睹。
    买早点的大婶还跟他老公小声议论,“谁大冬天学自行车的啊,又是冰又是雪,滑不溜秋的,能学会都有鬼。”
    他男人炸着油条,眼睛都不抬,点评道:“俩二傻子。”
    韩耀一听说要学自行车,就寻思着能给他省电车费了,也没想那么多,想学就教他呗。完了推车到大冰道上练好几天也没反应过来,还纳闷别人学都是在后头扶着,往前骑一段就差不多会了,就张杨不得,只要后面一松手,立刻栽歪着就躺倒了。
    第十天,腊月二十七,张杨摔了第不知道多少次之后,俩人杵在大街上开始找原因。
    韩耀说,“你咋这笨呢,你看谁家有人学自行车学十天还没会的,啊?”
    张杨一听不乐意了,还不想承认自己笨,梗着脖子说:“我这就是坐小汽车的命,老天爷就不用我学会自行车。”
    韩耀嗤笑,“你给人开小汽车都费劲,还坐呢,做梦吧你就。”
    张杨:“你才做梦呢你!有能耐你买辆小汽车啊!”
    韩耀:“我买也不用你当司机啊!你急个什么劲儿啊!”
    “你大爷!”张杨撸袖子冲上去,一个猛推就把韩耀按在雪堆上。
    “卧槽!”韩耀怒吼,翻身把张杨按到往衣领子里塞雪。
    ……
    于是,苏城和陈晓云拎着大包小包来送年礼的时候,就看见破二八自行车打横倒在胡同口,这俩人在道边墙根底下扭打成一团,互相咆哮要干|死对方。周围一群街坊邻居指指点点,边笑边议论。
    苏城愣了,“咋的了这是?!”
    陈晓云立刻放下东西劝散看热闹的路人,边朝苏城喊:“你傻啊!赶紧把他们弄家去!丢不丢人!”
    苏城反应过来,上去要拉开两人,不料刚伸手就被一个横扫飞雪击中,头发全白了。
    苏城一抹脸:“扔我干啥啊!我劝架还劝出错了么我!”
    张杨:“滚犊子!谁他妈用你劝了!”
    “你他妈跟我横个毛!”苏城登时就怒了,破口大骂就扑了上去,往张杨嘴里塞雪。
    韩耀一看顿时急眼,劈头盖脸就给苏城脑袋上敲下一大雪块,“你他妈给我松手!”
    苏城被敲得昏头转向,张杨爬起来眼睛都红了,连推带拱就要用雪堆把苏城埋起来。韩耀坐在苏城身上不让他动,横叨叨的咬牙:“你再动我家小孩儿一下?再动一下把你撅折了!”
    陈晓云好说歹说劝走了周围一大群人,回头一看,“……”
    18除夕
    张杨最终还是也没学会骑自行车,而且痛恨自行车。韩耀不痛恨自行车,但他从此痛恨教张杨骑车。最可怜的是苏城,好好地去送个年礼还平白挨一顿揍,气愤不l已。不过好在东北男人这种地域性生物,就是一句不合撸袖子就打,打完喝杯酒就又称兄道弟的品种,回家吃饭一顿晌午饭又好得勾肩搭背了。
    苏城送来的年礼很厚,米面鱼肉甚至还有烧炕的煤炭,而且明说了不要张杨的回礼。苏城和陈晓云知道,张杨到省越学习之后就没有收入了,天天有出帐没进账,手头拮据,这时候就应该变着法儿帮他。苏城觉得,好哥们儿之间就得互相拉扯,那才是真的好哥们儿,现在张杨苦点儿,不怕,兄弟在后边拽着你走,挺过去就好了。锦上添花算个屁,雪中送炭真感情。
    陈晓云也说:“人活着就是走上坡路,现在你没劲儿了,我拉你一把,以后我走不动了,你也拉我,一样的。累是累,但也早晚能一起爬到高处。要不然等俩眼睛看着兄弟过苦日子,自己日子过得再好,心里都不舒坦。”
    他们两口子的心意,张杨明白,这份情他一直记着,也感激着,忘不了。人一辈子能交到几个真正为你着想的朋友呢,有这两口子的友谊,不管以后啥样,省城这一遭就没白走。
    其实年礼这玩意儿,朋友平辈之间送来送去也就是图个浑和,给长辈老人送就是孝心。张杨往年在家里过年都是逢进腊月就开始走家串户送这送那,就是最不愿意见的二姨和二舅,张杨也得硬着头皮去,不然让屯子里的看笑话,说这家孩子没孝心。张母在回信里也说,不回家过年正好到人家里窜窜感情,平时不落人情,过年的时候更不能落下,礼不用贵,不然让人家不自在,回头还不知道怎么回你,买个心意送句吉祥话就行了。

章节目录

涛声依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茄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茄梨并收藏涛声依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