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 作者:霜色十字

    分卷阅读40

    ,就算曹嵩做了大司农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如袁家这样的人家是看不上他们家的,但袁绍知道曹操有才干,所以他的想法是,日后曹操是他手下的一大助力,甚至是他非常倚重的人。

    袁绍真的很喜欢曹操。

    尤其是曹操这次回来之后,磨掉了原本过于锋利的棱角,他开始知道分寸了,这就更让袁绍高兴了。

    可曹操却在几次见面之后对袁绍有些不满起来。

    当然,不是袁绍对他不好,相反,袁绍对他很好,甚至爱屋及乌的,连曹旭他都照顾到了,时常有新奇好玩的东西了,就让人送给曹操,实际上那是给曹旭的。

    曹操是感谢袁绍的,但私事和正事他还分得清。

    曹旭察觉到了曹操对袁绍的不同,或者说,她可能是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察觉到的。

    “哥哥说起本初哥哥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了呢。”

    曹操眨眨眼,看向一脸无辜仿佛完全不知道自己说出这话意味着什么的曹旭,心里叹息一声。

    谁说曹旭不聪明呢,她聪明的很,甚至这种事也只有她看出来了。

    可曹操并不打算说:“一点小事,你不要在意,对了,你今日的功课如何了?”

    “书都背完啦,抄写也写好了。”

    好吧,曹操再次叹气,他觉得被请来教导曹旭的那位郑先生估摸着已经绝望了。

    据说最开始郑先生对曹旭的要求除了背诵默写还有释义之外,还要求她写感想,要学会举一反三,除了教的书,另外还给曹旭开了补充的书单。

    现在么,他只要求曹旭会背,懂得大概意思就好了,甚至就连任务量都减少了大半。

    郑先生大概真的是绝望了。

    不过伴随着郑先生绝望之下越来越宽松的要求的,是徐昌那边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标准,神奇的是,丁氏不止一次私下抱怨徐昌那事一般人做不到的,可曹旭每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大概这就是命。

    曹操夸了曹旭几句,曹旭却又说道:“哥哥有烦恼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又不会跟别人讲。”

    “你不懂这些,”曹操说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不用操心的。”

    可曹旭说道:“母亲说我也是大姑娘了,不是小孩子。”

    ……那是丁氏要你好好学管家呢!

    可这时候曹旭拿出来说,这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对,曹操看看自家妹妹,已经从十多年前的小团团一个,长成了如今的小少女了。

    那时候他可以把曹旭抱在怀里,真的是很小的一只,现在这孩子都快到他的肩膀了。

    好吧,曹旭长得快是一方面,曹操本身就不高,这也是个现实问题。

    但至少说曹旭不再是小孩子这话是没错了。

    曹操想了想,觉得说一说也没什么:“但不许告诉别人。”

    “放心吧,我不说的!”

    然后曹操就说起了袁绍最近干的事情,他对此的评价只有一句话:“本初的心太大了。”

    袁绍说起来是隐居在家,但实际上他私下里却广交朋友,其中多有党人,已经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袁绍还广养门客,收留资助家境贫寒的士子们,他虽不在朝堂,但外面提到袁家大公子,都得竖起拇指夸一句。

    袁绍贤德的名声不仅仅是洛阳,天下各处都有听闻。

    曹旭也是知道这事的,曹嵩提到过,甚至还说如果曹操也能像袁绍一样出息就好了。

    这时候曹旭歪头看向曹操:“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曹操说道:“我说本初心大,你道他这是学的谁?郑先生给你讲过战国四公子没有?”

    见曹旭点头,曹操继续说道:“他这是学孟尝君学信陵君呢!”

    说起这个,曹旭就更不懂了:“学他们不好吗?”

    不是说这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吗?

    提起这个,曹操冷笑一声:“当然好,但那也得看看时事和自己的身份!”

    战国公子说的可不像是现在,是个人都能称作公子,那时候的公子是真真正正的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袁绍跟这些人能一样吗?!

    可袁绍一个劲的学他们,没脑子的看了也就说一句,袁家大公子名满天下,是个公认的贤德之人,可有脑子的稍微想想,就都得问同一个问题。

    袁绍你这是想干啥呢?

    你丫胆儿肥了是吧!

    在曹操看来,袁绍现在说是声势浩大了,可实际上他是在自己给自己玩捧杀。

    曹操能够理解袁绍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袁绍如果做官,他或许确实有之前不错的表现,但他毕竟在家守孝六年,再回去,即便朝廷看着袁家的面子还是在原有的官职上给他升一升,但又能升多少呢?

    袁绍之前是做了县令回来的呀!

    再高一级其实也没多高。

    而以袁绍袁家子弟的身份,这个年纪却只能做个比县令大不了多少的官,这可真是够丢人了。

    就连他一向看不上的袁术,官职都比他大了好几截,袁绍当然不愿意。

    而且,就算他现在开始好好做官好好奋斗,但实际上这已经晚了,他慢了人家六年,以后也将很难超过,袁绍一辈子都得低袁术一头。

    袁绍怎么能甘心再继续从底层奋斗呢?

    县令这样的官职,说真的,放在普通人家里还能当个官看,放到他们这些人家里,就是个笑话,出入官场倒也罢了,要是过个十年八年再看还是县令,那就真是个笑话了。

    就连曹操都是第一次外放都是做个县令更何况是袁绍?他的家世注定了他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所以袁绍走了另外一条路,养贤养名养士,他不成也是个超然世外的形象,若是成了,一入官场就必定是高官厚禄。

    可曹操觉得,袁绍把声势搞的太大了,他知道放却不知道收。

    宦官家的另一重好处是,曹操能打听到不少宦官那边的消息。

    比如现在十常侍对袁绍就很不满意。

    原本袁绍在外面搞风搞雨跟他们都没关系,他们只要让皇帝高兴了就稳当了,可袁绍太过亲近党人,又做的太露痕迹,这就让宦官们紧张犯嘀咕了。

    谁不知道党人就跟宦官过不去,完全是有你无我的架势啊。

    看看前面几次党锢之乱啊!

    血淋淋的教训可摆在那里呢!

    曹操也为此劝说了袁绍,可袁绍压根不听,袁绍觉得曹操在这事上看的还是不够清楚,这是曹操家世带来的限制,他不怪曹操,可也要曹操别管他这事了。

    在这事上,袁绍听谁的?

    他听张邈的,听许攸的。

    这两人的话能听吗!

    在曹操看来,这就是两个只有

    分卷阅读40

    -

章节目录

窃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窃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