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愔离开长安之后,李成乾、李恪和李泰认为是李愔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被贬斥到了云州。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李愔能干,这点他们都不否认,但是也许正是因为他能干,因此引起了李世民的忌惮。
张玄素给李成乾分析过,梁王李愔为朝廷立下过很多大功,可是自从他从西域回来,皇上就对他没有重用过,仍然让他回去当一个不上台面的研究所副所长。
侯君集当了吏部尚书,却被免去了武警部队司令的职务,应该是皇上解除侯君集兵权的手段。李孝恭担任了皇家军事学院的副院长,这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
而梁王本身,一个堂堂的亲王,到一个蛮荒之地(李成乾等人对于边陲地区,都认为是蛮荒之地),还没有个明确的职务。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李恪和李泰也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他们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李世民还真是对李愔有些担心。由于长孙皇后的关系,加上他对玄武门之变的忌讳,他确实是希望太子李成乾能够顺利即位。
李愔太能干了,虽然他一直是辅佐太子的,可是太子的才智远远不是李愔的对手,即使他真心辅佐太子,他身边的人,比如侯君集等人,难免不会产生其它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同意李愔去云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侯君集掌管吏部以后,霸道的作风使得朝堂的风气一振。但是也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这次安排军中的军官接替地方空出的官职,他也在其中安插了大量的亲信。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识人,对于侯君集这样性格外向的人来说,看得就更清楚了。
侯君集为人霸道,好揽权。不过,李世民善于控制这样的人,觉得他比起那些暗藏心机的人要好对付的得多。
侯君集大肆安插亲信的做法,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一度有拿他开刀的想法。
就在李愔离开长安后不久,朝廷中发生了一件事情,险些要了侯君集的命。
朝廷收缴武器的事情,牵连到了不少的朝廷官员,各部都空出了不少的位置。
兵部也是如此。
自从军队改制以后,兵部就成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部分,类似于现代的国防部,就是一个对外的门面。
兵部一个叫黄德安的7品科员,在兵部任职年限已到,如果不能升职,就要做专业安排了。此人一直是吏部的一个普通科员,俸禄很低,夫人又有病,经济困难。
这次军队内部调整,有了不少的空缺,黄德安就借钱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送了礼,想得到提升。
房遗直答应了黄德安的要求,他没有告诉父亲房玄龄,而是打着房玄龄的名义,找到了兵部右侍郎李中立。李中立也答应了房遗直,没想到,最后事情没有办成。
黄德安的夫人原本有病,这次借了高利贷,事情还没有办成,一气之下死了。黄德安急怒攻心,就通过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向侯君集告发了房遗直。
侯君集不愿意管这件事,可是人命关天,他也不愿意替房遗直背黑锅,于是就告诉了魏征。
魏征眼里不揉沙子,直接就告发了房遗直。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房玄龄气得大病一场,坚决要求辞去左仆射职务。
李世民听说是侯君集把消息告诉魏征的,心里就犯开了嘀咕。他认为是侯君集有意打击房玄龄,好自己接替房玄龄的左仆射职务。
房玄龄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在李世民劝房玄龄收回辞呈的时候,他故意推荐了侯君集。
李世民决定试探侯君集一下。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皇上,您找臣来,有什么吩咐?”侯君集说道。
李世民说道:“君集啊,你最近的表现很出众,替我解决了很多麻烦。我很高兴。”
侯君集说道:“皇上,那是臣分内的事情,替您分忧是臣的本分。”
李世民说道:“君集,你跟随我多年,出生入死的,立下了汗马功劳。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
现在,有件事情,我还需要你来分忧。”
侯君集说道:“皇上,请您吩咐,臣万死不辞。”
李世民忧心地说道:“君集,最近玄龄的身体不好,加上房遗直的事情,他坚决要辞去左仆射的职务。我怎么劝他也不同意。
左仆射的职务对于朝廷十分重要,不能空缺。我考虑再三,觉得你是我信任的人,能力也没有问题,我决定由你来接替玄龄的职务。”
侯君集心中一动,他是真的想得到这个位置。不过,他想起了梁王李愔在他担任吏部尚书以后,专门和他的谈话。
李愔告诉侯君集,如果李世民有让他进一步提升的提议,千万不能够答应,吏部尚书的位置最重要了,只要保住这个位置就是胜利。千万不能奢望再进一步,那是取死之道。
侯君集当时答应了李愔,可是李愔不放心,他非要侯君集发誓才肯罢休。
李愔深知历史走向,知道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忌惮以及对房玄龄的信任,因此才特意提醒侯君集。
侯君集对于女婿梁王绝对信任,梁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侯君集当机立断,马上跪在地上,大声说道:“皇上,万万不可。房大人是臣的上官,臣一直对他从心里敬佩。臣愿意替皇上劝说房大人,务必请他继续担任左仆射,大唐离不开房大人的。”
李世民很满意侯君集的态度,但是他继续试探道:“君集,你的心意,玄龄也会心领的。可是,他毕竟是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我也体谅他,让他安度晚年。
而且,他也向我推荐了你。我看,你就接替了他吧。”
侯君集立刻猛力磕头,把地板磕得嘡嘡响,说道:“皇上,无论如何也不行。房大人是朝廷的柱石,无论如何也要留住房大人。
臣就是每天去背着房大人,也要请他来主持大局的。”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玄龄,你出来吧!”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
李愔能干,这点他们都不否认,但是也许正是因为他能干,因此引起了李世民的忌惮。
张玄素给李成乾分析过,梁王李愔为朝廷立下过很多大功,可是自从他从西域回来,皇上就对他没有重用过,仍然让他回去当一个不上台面的研究所副所长。
侯君集当了吏部尚书,却被免去了武警部队司令的职务,应该是皇上解除侯君集兵权的手段。李孝恭担任了皇家军事学院的副院长,这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
而梁王本身,一个堂堂的亲王,到一个蛮荒之地(李成乾等人对于边陲地区,都认为是蛮荒之地),还没有个明确的职务。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李恪和李泰也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他们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李世民还真是对李愔有些担心。由于长孙皇后的关系,加上他对玄武门之变的忌讳,他确实是希望太子李成乾能够顺利即位。
李愔太能干了,虽然他一直是辅佐太子的,可是太子的才智远远不是李愔的对手,即使他真心辅佐太子,他身边的人,比如侯君集等人,难免不会产生其它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同意李愔去云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侯君集掌管吏部以后,霸道的作风使得朝堂的风气一振。但是也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这次安排军中的军官接替地方空出的官职,他也在其中安插了大量的亲信。
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识人,对于侯君集这样性格外向的人来说,看得就更清楚了。
侯君集为人霸道,好揽权。不过,李世民善于控制这样的人,觉得他比起那些暗藏心机的人要好对付的得多。
侯君集大肆安插亲信的做法,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一度有拿他开刀的想法。
就在李愔离开长安后不久,朝廷中发生了一件事情,险些要了侯君集的命。
朝廷收缴武器的事情,牵连到了不少的朝廷官员,各部都空出了不少的位置。
兵部也是如此。
自从军队改制以后,兵部就成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部分,类似于现代的国防部,就是一个对外的门面。
兵部一个叫黄德安的7品科员,在兵部任职年限已到,如果不能升职,就要做专业安排了。此人一直是吏部的一个普通科员,俸禄很低,夫人又有病,经济困难。
这次军队内部调整,有了不少的空缺,黄德安就借钱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送了礼,想得到提升。
房遗直答应了黄德安的要求,他没有告诉父亲房玄龄,而是打着房玄龄的名义,找到了兵部右侍郎李中立。李中立也答应了房遗直,没想到,最后事情没有办成。
黄德安的夫人原本有病,这次借了高利贷,事情还没有办成,一气之下死了。黄德安急怒攻心,就通过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向侯君集告发了房遗直。
侯君集不愿意管这件事,可是人命关天,他也不愿意替房遗直背黑锅,于是就告诉了魏征。
魏征眼里不揉沙子,直接就告发了房遗直。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房玄龄气得大病一场,坚决要求辞去左仆射职务。
李世民听说是侯君集把消息告诉魏征的,心里就犯开了嘀咕。他认为是侯君集有意打击房玄龄,好自己接替房玄龄的左仆射职务。
房玄龄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在李世民劝房玄龄收回辞呈的时候,他故意推荐了侯君集。
李世民决定试探侯君集一下。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皇上,您找臣来,有什么吩咐?”侯君集说道。
李世民说道:“君集啊,你最近的表现很出众,替我解决了很多麻烦。我很高兴。”
侯君集说道:“皇上,那是臣分内的事情,替您分忧是臣的本分。”
李世民说道:“君集,你跟随我多年,出生入死的,立下了汗马功劳。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
现在,有件事情,我还需要你来分忧。”
侯君集说道:“皇上,请您吩咐,臣万死不辞。”
李世民忧心地说道:“君集,最近玄龄的身体不好,加上房遗直的事情,他坚决要辞去左仆射的职务。我怎么劝他也不同意。
左仆射的职务对于朝廷十分重要,不能空缺。我考虑再三,觉得你是我信任的人,能力也没有问题,我决定由你来接替玄龄的职务。”
侯君集心中一动,他是真的想得到这个位置。不过,他想起了梁王李愔在他担任吏部尚书以后,专门和他的谈话。
李愔告诉侯君集,如果李世民有让他进一步提升的提议,千万不能够答应,吏部尚书的位置最重要了,只要保住这个位置就是胜利。千万不能奢望再进一步,那是取死之道。
侯君集当时答应了李愔,可是李愔不放心,他非要侯君集发誓才肯罢休。
李愔深知历史走向,知道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忌惮以及对房玄龄的信任,因此才特意提醒侯君集。
侯君集对于女婿梁王绝对信任,梁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没有让他失望过。
侯君集当机立断,马上跪在地上,大声说道:“皇上,万万不可。房大人是臣的上官,臣一直对他从心里敬佩。臣愿意替皇上劝说房大人,务必请他继续担任左仆射,大唐离不开房大人的。”
李世民很满意侯君集的态度,但是他继续试探道:“君集,你的心意,玄龄也会心领的。可是,他毕竟是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我也体谅他,让他安度晚年。
而且,他也向我推荐了你。我看,你就接替了他吧。”
侯君集立刻猛力磕头,把地板磕得嘡嘡响,说道:“皇上,无论如何也不行。房大人是朝廷的柱石,无论如何也要留住房大人。
臣就是每天去背着房大人,也要请他来主持大局的。”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玄龄,你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