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内,崇祯皇帝有点懵。
    对于这位范兄弟方略,他大概是清楚的。
    利用那诸多流民印刷书籍,而后变卖书籍获取银两。
    只是……而今年头兵荒马乱的,那书籍,岂是说卖就卖出去的?
    而后……他就看到了眼前的万余辆银子。
    书,卖出去了!
    而且价钱不菲,一本书价格,足有四钱多银子。
    三万本,一万多两银子!
    这……简直就是在捡钱啊!
    “兄弟,这条路……行得通吗?”崇祯皇帝不由得问。
    “不好说。”
    范旭也是一脸的担忧。
    这条路是否行得通在于书籍受欢迎度,若是百姓们都喜欢这本书,那么,身为行商的胡不归一定会再次赶来收购书籍,也就意味着文安县的印刷业可以继续走下去。
    可若百姓们不喜欢这书……那么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说不好听些,他与那胡不归都在赌。
    输赢未可知!
    “总的来说,应该不会亏。”范旭叹息道。
    越是兵荒马乱,书籍价格越贵。
    这是其一!
    其二是他也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受众甚广。
    而今大明,娱乐性的东西太少了,除了一些个识文断字的人,主要的文化传播还在于说书人。
    寻常百姓,除了劳作,多无所事事。
    那么,闲暇之余,除了听一听书,凑个热闹,还能做什么呢?
    “可若不行的话……”
    崇祯皇帝有些担忧:“那一切可就完蛋了啊。”
    书籍销量不好,那个收书的胡不归也就不会继续收,文安县售卖书籍产业也将戛然而止。
    “那就让……弓箭飞一会。”范旭笑道。
    书籍的销量好不好,受众广不广,一切,交由市场评判。
    也是此间,交割了三万本书籍后,胡不归一番斟酌,将书籍运送至不同的地方。
    向北,如京城,大概运送过去一千本。
    向南,如江南等地,运送数量便多一些,因为相对而言,江南是富余的,百信们手里的钱多,更愿意购买这些东西。
    而后……便等待起来。
    行与不行,就看百姓们是否喜爱这本书了。
    京城,城外。
    作为一个说书人,李大仙忧愁不已。
    而今天下,不大太平啊!
    流民死起,纷争不断,想要在这个时候靠说书赚钱,难于登天。
    因为,不太平,各种粮食价格上涨,愿意为听书而出钱的人,不多了!
    这一日,他与两三个说书人凑在一起,随便言语了一番,又是一阵无奈。
    “东城那边不行了,都是穷人,听个书也不愿出钱,老夫说了两天,就得到几十个大子,吃饭也不够。”
    “西城那边也不行了,有钱人倒是不少,却是都不愿意听了。”
    几个人,一阵无奈。
    传统的曲目,诸多百姓都听过了,说来说去,也都是老套路,听着没什么意思。
    “还是要怪天下不太平啊!”
    有人开口:“这若是太平年代,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书籍,现在好了,市场上没有新的书,大家伙说什么?”
    李大仙不住的点头:“是啊,要是多一些书就好了,最起码大家可以说一说,混一口饭吃。”
    问题,很明显。
    书,不多。
    没什么内容可以说了啊!
    若是说的好,倒也还好,最起码能混一口饭吃。
    若说得不大好,没多少百姓愿意听,也就没有赏钱。
    怎么搞?
    就在几人叹息之间,旁边忽而有声音响起。
    “听说了吗?后传啊,简直是一本神书!”
    “知道倒是知道,问题是咱不认识字啊,据说其间内容甚是鲜美。”
    “哈哈,老子认识字,刚刚买了一本,美滋滋。”
    酒楼间,听着几个食客的言语,几名说书人皆是一阵侧目。
    来新书了?
    还是后传?
    到底是什么书啊?
    李大仙等几人立刻提起精神,仔细听了半晌,不禁意动。
    那所谓的后传,似乎……不是什么好书。
    可看百姓们这架势,又十分喜爱这本书。
    这……岂不就意味着可以拿来说一说,赚个饭钱?
    “后传吗?”
    李大仙喃喃着,直接起身道:“诸位,咱还有点事,先出去一趟。”
    “咱也有点事。”
    “咱也……”
    片刻之后,数名说书人跑的一干二净,跟着,几刻钟后,几人又聚集在书局内,泛着一本书,仔细观看。
    转来翌日。
    李大仙早早起来,用仅剩的十多个大子买了一顿早饭,而后走出成为,大声吆喝起来。
    “后传,今日讲后传,想听的快来啊,过期不候!”
    声音落下,顿时吸引了诸多百信。
    后传,这个名字可是新奇的,刚刚出现在京城,据说,期间内容很有意思。
    跟着,不足一刻钟,城外的一个小摊跟前便挤满了人,纷纷期待起来。
    “大仙,什么时候开始讲啊?”
    “就是,咱都给了赏钱了,三文,可快点开始吧。”
    “咱给两文,却不知是不是少了些,不肯讲。”
    四周百姓一阵催促。
    李大仙喝了口茶,略微酝酿,终于开口:“话说北宋年间,有一妇人叫金莲……”
    一口气下来,将故事开头介绍一番,而后开始讲述旁白等等。
    又过了两刻钟,李大仙停顿下来,话也不说,只是淡淡喝茶。
    “然后呢?”
    “就是啊,然后呢?后面怎么回事啊?西门大官人呢?快说啊!”
    “快些说吧!”
    诸多百姓催促,先后将大钱丢了进去。
    李大仙又讲了一段,跟着大手一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而后,收起银钱,潇洒的离开了。
    四周围观的百姓气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又过了一日,城外,天色刚放亮不久,已是云集了近百百姓,等待起来。
    新的一天,又是一片火热,李大仙又开始讲起了后传的故事。
    另外一边,文安县。
    自新书发行后,以过去数日。
    这几日本一直平淡,直至这一日,街头上出现了多名说书先生,口中所说的内容,正是后传。
    四周百姓,多以男性为主,听的不亦乐乎,沉迷其间。
    范旭与崇祯皇帝走上街头,听着四周熟悉的声音,终于长出一口气。
    “大哥,事儿,成了!”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猛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何夜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夜月并收藏大明第一猛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