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7,38年中日武汉会战其间,蒋中正曾经三次从武汉来到鸡公山,这个防空洞还有前边的花旗楼,就是他和夫人下榻以及躲避战火,指挥武汉战役的指挥行营。武汉空战的时候,日军飞机曾多次轰炸过鸡公山。——据说曾经有很多游客都在这防空洞里听到过空袭的炸弹声,还有寻不到根源的说话声。”
    并不遥远的记忆,在杜剑南的脑海里面翻滚跌宕。
    让他浑身颤栗。
    “剑南你可小心别跑到民国去了,咯咯,到时候带回来几个民国奶奶级大美女当我的姐妹。”
    在防空洞里,姚雪回眸间的巧笑倩兮,在杜剑南的脑海里面定格。
    带回来几个民国奶奶级大美女当我的姐妹。
    带回来几个民国大美女。
    带回来。
    民国。
    “你哥我还真是到民国来了!”
    杜剑南哆嗦着手,掏出一支烟,‘擦擦擦’好几次才打着火机,点燃香烟。
    此时,他非常的需要静静。
    “叭叭叭——”
    船桥上面全是往来的人群货物,车子走得跟蜗牛有得一拼。
    那个扛着陆军少尉军衔的司机,不耐烦的连按着喇叭,提醒行人让路。
    可是狭窄的船桥上面人挤人,货挨货。
    不敢惹事的百姓就是想让,也腾不出空间。
    “叭叭叭——”
    那个少尉司机一边狂按喇叭,一边偏着脑袋对着前面挡路的百姓,满嘴‘麻痹,麻痹’的大骂。
    “不急,反正也不远,要不了半个小时的路程;过了桥就快了。”
    杜剑南实在看不过去这个二十出头的叼**孩子,对着一个六七十岁,扛着沉重的劈柴,要到北边城内的老人这么脏言秽语。
    就忍不住沙哑着嗓子说了一句。
    一缕怒气涌上那个少尉的脸上,他刚准备回头,不软不硬的‘刺’杜剑南几句话。
    后面坐着的高家辉,满脸带笑的轻声说道:“咱们是军人,不是土匪,不要让老百姓当面畏惧你,背后却骂你,连累你祖宗十八辈跟你一起遭罪。”
    高家辉这话可比杜剑南说得狠的多了,不过那个少尉愣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再也不敢狂按喇叭,咋咋呼呼。
    而是老老实实的开着车子,慢慢的顺着人流前进。
    高家辉笑着望着杜剑南问道:“杜队长怎么会说要不了半个小时,你知道去哪里?不要说出地名。”
    “信阳的公鸡煲可是一道名菜;这过河以后,除非去湖北,别的似乎也没有什么去处。”
    这个时候,杜剑南才觉得这个四十出头‘高家辉’少校,似乎并不简单。
    要知道自己刚才说‘要不了半个小时的路程’的时候,坐在前面的秦华腾和那个司机都是无动于衷,显然是在心里不知觉的已经认可了杜剑南的话。
    而这个高家辉,却立刻看出来更深的东西。
    明显是一个心思缜密反映灵敏,而且十分注重情报分析的人。
    “了不起!杜队长不愧是咱党国空军王牌第一;在南昌城北敢一对六十一,别人只看到这里面敌我之间力量悬殊的差距,还有杜队长巨大的勇气,不过却都忽视了杜队长的‘谋’,有勇有谋,党国的精英栋梁啊!”
    那个高家辉一脸欣赏的望着杜剑南问道:“要是我没有记错,杜队长还不是党员吧?”
    “老子是中共预备地下党员!”
    杜剑南在心里嘟囔一句,刚准备开口,就听到一个女人惊喜的喊声:“铁蛋,铁蛋!”
    震得杜剑南浑身一哆嗦。
    原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胖女人,右手扒着车门,嘴巴大嚷着都快伸到杜剑南的耳朵上面去了。
    槽!
    你谁呀?
    谁‘铁蛋’?
    老子我特么还是原子弹中子弹呢!
    被震得直发晕杜剑南刚要发怒,马上就发觉事情不对在哪里。
    “我槽,这也能遇得到?”
    这个女人的头像,飞快的在杜剑南的脑子里闪烁,随即就找到了对应的信息。
    原来是‘杜剑南’的大姨。
    “大姨,你怎么在这里,你怎么这么胖了?”
    杜剑南虽然不想喊这声‘大姨’,可是既然占有了这具身体,又冥冥偶遇,总得喊一声。
    不过他记得自己这个大姨嫁到了固始,因为太远,每年就是过年才走动一次。
    而且记忆里她虽然并不瘦,但是也没现在这么胖得离谱。
    看到杜剑南遇到了亲戚,那个司机不用提醒,就停下了车子。
    桥上车子四周的人也不走了,一个个睁大着眼睛瞧稀奇。
    “吓,你还不知道啊?你大姨和你大姨夫,你小老表两口子,都来跟你家干了。”
    那个胖女人一脸得意的嚷道:“自从去年夏儿打仗,你当飞行员的消息城里城外都知道了,人人都买咱家的豆腐吃;到了今春你在武汉,南场,打了几百架鬼子的飞机,咱家的豆腐都买疯了,人人都要吃一吃咱家的‘爱国豆腐’。”
    “就是,就是;少爷,现在在咱这信阳地面儿,谁家要是红白喜事不用咱‘杜记爱国豆腐’,都能让乡亲们指着脊梁骨给活活骂死!”
    后面一个身穿青袍子,手里拿着一个算盘布袋,腋窝里夹着账本的老头子,一脸的傲然谄媚。
    “这是老忠,咱家的账房,可是一个‘好算盘’。铁蛋,你这是上哪儿,中午在家吃饭?我好给你妈说这事儿。”
    ‘杜剑南’的大姨,依然是一脸的高兴。
    “账房?你们这是——”
    杜剑南突然有了很不好的想法。
    “给对面三里河送豆腐,顺便收一收上旬的账;你看——”
    那个胖女人得意的指着后面一溜儿三辆空了的独轮车:“这是今早三里河的豆腐车。”
    “是杜飞官回来了!”
    “打下来几十架鬼子的杜飞官回来了!”
    “什么几十架,再乱嚼舌头老子扇你的大脸!是几百架知不知道?几百架!”
    “杜飞官真给咱信阳长脸,不是有他,全世界谁知道咱信阳是哪地儿;我过桥就去买一斤,不!——三斤‘爱国豆腐’,咱也爱国!”
    “那你可得快点,人家现在的‘爱国豆腐’卖的快地很,排队都不一定能买到!现在谁家婚丧起屋来子,桌子上要是没一大碗‘爱国豆腐’,都没脸见人!”
    顿时,整个船桥都沸腾起来。
    并且,这种沸腾以着极快的速度,朝着南岸的三里河,北岸的信阳老城传播而去。
    ——
    “嗡——”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吉普车在两面夹山的公路上,一路南驰。
    杜剑南铁青着脸色,默默吸烟。
    ‘杜记爱国豆腐’。
    这六个字,如同六个大巴掌,在不断的扇着他的大脸。
    他杜剑南不介意因为自己的出现,让这个‘杜剑南’家的豆腐卖的供不应求。
    可是一旦用‘爱国’,来进行道德‘绑架’这里的老百姓。
    成为豆腐店的牟利工具。
    甚至已经十分扭曲的,改变了这一地界的习俗习性。
    把原本很严肃神圣的事情,进行表象化娱乐化金钱化的低级转移。
    这却是杜剑南万万难以忍受的事情。
    而且,假如杜剑南预料的不差,这家‘杜记’的猛然崛起,至少断绝了这城里及其周边十几家豆腐店的活路。
    现在正是抗战的艰难时期,民生更是处于破产前的悬崖边缘。
    杜剑南不禁想起了商丘城里面,那些逃荒无奈卖儿卖女的人。
    打开记忆的闸门。
    这具身体的家庭,在信阳城也算是小康水平,不然哪有闲钱供应他到南京上大学。
    而且在当飞行员以后,除了这两个月战乱四起(关键是已经换了灵魂),之前他经常给家里寄钱。
    也就是说,家里根本不缺钱。
    当然,想挣钱是人之常情。
    但是,即使不打‘杜记爱国豆腐’这个牌子,生意就会很好了。
    何必要做得这么狠?
    “咔!”
    杜剑南低头挡着风,点起一支烟。
    总希望事事简单,干净,没有什么牵挂和桎梏。
    好一心一意的跟鬼子决战在蓝天。
    可是,
    “唉!”
    春风吹拂,青烟遇风而散。
    杜剑南长叹一口气。
    人生之事,真是十之八九,皆不如意。

章节目录

抗战之血染长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西瓜是水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瓜是水果并收藏抗战之血染长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