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体仁管了?
    徐煌眉头微皱,暗骂那让我选个锤子?还有事做吗?这是打算架空老子?
    看着这胖子,徐煌不容他打马虎眼,认真道:“赵老哥,你就给我透个底,上官们的意思是什么?”
    说着,他从桌下不动声色的塞了一个二十五两的大银锭。
    感受到手中之物的沉重,赵三泰面露为难之色,道:“这个嘛,卫城的意见是,让贤弟负责营操和戍守......”
    说着,赵三泰更觉不好意思。
    明末时期,大明各卫所的营操早就停了,有名无实。
    至于戍守,就是每年春秋两季,地方卫所派班军去边境轮值戍边,大多充当杂役修建防御工事,天天累死累活还没工钱,苦的一逼,没人愿意去受罪。
    徐煌面色沉重,果然啊,在他来之前,毕温、罗体仁这帮人,就已经给他安排好了。
    场面有点冷,正在这时,毕节和钱塘二人从后堂转出,似乎是商量好了事情。
    二人看了眼赵三泰,又瞧了眼徐煌。
    钱塘开口道:“卫城分理之责,毕大人交代了,小徐大人暂时负责营操,至于戍守,派谁去九边轮值,到了明年再议。”
    他转头看向毕节:“小毕大人,你说呢?”
    毕节点点头,高冷说道:“嗯,我爹是这个意思。”
    去你爹的!
    上任第一天,绝不能被人压了气势,该争的一定要争!
    徐煌不顾官场体统,当即站起身。
    众人惊愕看来,以为这年轻人生气了,想要搞事情。
    毕节脸色突变,当即沉了下来,道:“小徐大人,你这是做什么?莫非对我爹的安排有意见?”
    扬州卫一把手毕温不在,毕节作为他的儿子,出现在此处,相当于替毕温说话,因而底气十足。
    徐煌手指敲打着桌面,瞥了他一眼,显然没把他当回事。
    接着徐煌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看向几人道:“这是保督杨大人的手札,本官来初来咋到,许多不明之处,还请诸位大人多多指点。”
    手札,也就是亲笔信,保定总督杨文岳的亲笔信?
    赵三泰第一个反应过来,以极快的身手闪现到徐煌面前,双手接过手札,又极具仪式感的高高举起,面北拜了数拜,方才小心拆开。
    赵三泰如同影帝临尘,一字一字恭敬看着,脸上表情浮夸,如获至宝。
    看完书信,又小心装好,双手轻轻高举,还给徐煌。
    这才面带崇敬之意,高声说道:“能亲启杨督臣手书,下官三生有幸!”
    赵三泰堆起一脸肥肉,满面亲热地拉着徐煌的手臂,道:“杨督臣慧眼识珠,竟能将徐大人这样的国之干才安置扬州卫,实乃我等之福啊!”
    官场等于戏精大舞台,不管上官在不在,只要登台亮相了,就得抓住一切机会拍马屁,万一拍中了呢?
    钱塘和毕节被赵三泰说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二人久在官场,一眼便知杨文岳的手札意味着什么。
    有一方总督为后盾,难怪徐煌这小子行事一点不谦虚,傲气乍现。
    保定总督杨文岳是高级文官,虽身处河南,但身上兼着兵部侍郎衔,不是他们扬州卫这帮小人物能比的。
    若惹恼了人家,杨文岳往中军都督府手书一份,随便说几句指挥使毕温的不好,就够扬州卫上下喝一壶的。
    知徐煌背景雄厚,钱塘和毕节连忙抱拳,冲着徐煌道:“原来徐大人是杨督臣的门人,失礼了。”
    二人也不敢称‘小徐大人’了。
    徐煌也不拿架子,抱拳回礼,笑着道:“方才是在下失礼才是。”
    他不容这帮孙子打哈哈,直入主题,说道:“本官初任指挥佥事,也不给诸位大人添乱,营操一职本官分理了,就在通州千户所办理公事吧。”
    他的话看似商量,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语气,让人再度对徐煌高看一眼。
    毕节小眼睛转动几下,没能第一时间明白徐煌的意图。
    钱塘看了毕节一眼,毕节微微点头,钱塘会意后对徐煌道:“那便先请徐大人在通州千户所安置了。”
    见二人松口,赵三泰忙锦上添花,说道:“徐大人日后在屯田上若有难处,只管开金口,我定当尽力相助!”
    徐煌抱拳道:“那便有劳赵大人了。”
    宴会接近尾声,众人坐下闲聊着,不时有人偷偷打量徐煌。
    原以为这是个愣头青,好糊弄,怎么就下来一个大爷?
    毕节等人心中发苦,这小子的命真好,竟然得总督赏识!
    兵部掌管着全国人马,里面的人都是得罪不起的主,若是徐煌在扬州卫闹出点什么事,颇让人头疼。
    将他放到远离卫城的通州千户所,倒是个极为合适的选择。
    徐煌知道过了今日,往后再找这几人办事就不容易了,于是趁着卫城几个高官都在,他开口说道:
    “本官手下有一批人,需要安置在通州千户所,这跺集与屯田之事,还希望诸位大人能安置一下。”
    “好说好说!”
    赵三泰拉着徐煌的手,客气地道:“不知徐大人手下有多少人需要安置?”
    徐煌不着痕迹地抽回手,笑道:“本官手下有五百零八个兵,其中有二百人是泰州千户所的军户,希望能转籍到到通州千户所。”
    “这......”
    赵三泰面露难色,看向钱塘,这是他分理的职责。
    钱塘又看向毕节。
    见毕节首肯,这才点头说道:“些许小事,本官即日安排下去,请徐大人放心。”
    只要能让徐煌原离卫城,问题都不大。
    在他们眼中,泰州千户所的千户都死了,他手下那些废物兵,全死了也没关系。
    只要徐煌的手不伸向泰州千户所,还有那空出的千户之职,一切都好说。
    “赵大人。”
    徐煌看向赵三泰,又道:“本官在河南剿贼时又招了些兵,他们的家人也尽数随军来到了扬州卫,希望赵大人能为他们跺集,安置在通州千户所,分些田地给他们,让他们屯田安生。”
    “有多少人?”赵三泰问道。
    按照大明卫所定制,每个军户分五十亩地,若徐煌带的人少还好说,若是上百个,便是几千亩地,因此他要询问清楚。
    徐煌抿了口酒,道:“不多,六百二十个壮丁,皆是拖家带口的。”
    “六百二十人!”
    赵三泰瞪大双眼,心头发紧。
    连毕节和钱塘二人,也是一脸震惊。
    在他们印象中,徐煌不过是个正百户,就算在河南升了千总,管着千名营兵,那也是名义上啊。
    按照大明军队吃空饷的传统,能有个二三百人就不错了。
    可他手下竟有这么多兵,足足上千名,还有近千家属?玩儿呢?
    卫所好点的田地早已被侵吞一空,军户大多已经变成各官的佃户,扬州卫几个高官哪个不是侵占了几千上万亩地?
    这要是一口气拿出上万亩地,任谁也是割肉大出血的行为!

章节目录

煌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明第一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明第一帅并收藏煌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