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虽然遭遇大败,但是司马懿并未因此妥协退兵,经过数日的休整,司马师已经送往宛城休养,其余的魏军却依然没有退走。
    “诸位!”
    司马懿阴沉着脸,账内诸将顿时神色紧张。
    “此战我军虽然受挫,”司马懿继续说道:“但是我军尚有数万兵马在此,经过这几日的休整,本都决定,继续攻打武关。”
    “都督!”
    一直没有说话的左将军张郃,还是站了出来,他道:“蜀军弓弩射程超出常理,我军若是再度出战,这...”
    张郃依然对蜀军的弓弩,十分忌惮。
    古往今来,再强的弓弩,他也是听说过的。
    可是这射程五百步以上的弓弩,他是闻所未闻。
    “左将军!”
    司马懿沉声道:“难道就因为蜀军弓弩强劲,我军就要因此退兵乎,就坐视关中尽归西蜀?”
    司马懿很生气,虽然蜀军的弓弩厉害,但是魏军也不可能因此就退兵罢战,他是无法接受的。
    更何况,此战让其儿子丢失一条臂膀。
    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攻破武关,往大了说是为国收复失地,往小了说他得给儿子报这一臂之仇。
    “大都督。”
    牙门将文钦出列说道:“末将以为,此番我军遭此惨败,并不是蜀军有多厉害,只是其弓弩突射冷箭所致;”说着他看了一圈账内诸将,才又说道:“若大都督意欲再战蜀军,末将以为可遣人先入蜀地,打探蜀军此战所用弓弩,如此我军便可与之再战。”
    “仲若所言极是;”偏将军夏侯霸跟着出列附和。
    这可让司马懿脑瓜生疼,他本欲再起大军攻打武关,可是因为蜀军突然用了一种,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弓弩,就吓得手下诸将无一人敢于再战。
    诸将皆已惧怕,如果此时再次出战蜀军,或许根本没有胜算可言,司马懿不得不放弃再战武关的念头。
    公元229年,四月三日。
    曹魏伐蜀大都督司马懿,领着数万魏军,从武关暂时撤出,退到了上庸城。
    司马懿武关大败,消息很快传遍各地。
    秭归城。
    陆逊看了一眼曹魏的战报,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
    “联魏伐蜀?”
    “呵呵!”
    “司马仲达经此一败,”陆逊叹了一口气,说道:“曹魏想要再夺关中已是不易,我军想要趁机攻占蜀地,也没有了可能。”
    “此战本就是无功之战,”副都督朱恒,也是叹了口气说道:“也只有张昭等人,才会觉得趁魏蜀厮杀,我军可入益州。”
    朱恒早就对这一仗不报希望,先不说魏军能否攻进关中,纵使魏军打进关中,与蜀军在关中鏖战。
    吴军真的就有机会吗?
    蜀军占据长江上游,吴军想要进入益州,需得逆江而上,蜀军只需在长江上游设置万余兵马,吴军纵使水军称道,也极难逆江而上击败蜀军。
    可是,张昭等人却劝说吴主孙权,蜀汉若得关中,曹魏势力必将削弱,蜀汉则必势强。
    魏强,则吴蜀可联盟。
    魏弱,则必先伐蜀。
    去年蜀汉攻占关中,断了曹魏与雍凉的联系,一旦让蜀汉占据雍凉之地,很快蜀汉就会组建强大的骑兵,其势力或比曹魏更强。
    张昭认为,蜀汉强势。
    诸葛亮南可出长江威胁东吴,东可出潼关威胁曹魏,但是蜀汉却有长江、武关、潼关等险关据守。
    相比起来,现在已经不是与蜀汉联合的时机。
    唯有削弱或者减缓蜀汉强势的势头。
    因为诸葛亮一心复兴汉室,光复中原。
    一旦蜀汉东出潼关,曹魏一旦败亡,下一个必然就是东吴。
    所以,当司马懿遣使入吴,张昭等人当即劝说孙权,联魏伐蜀。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司马懿大军却在武关又遭惨败。
    陆逊有些无语。
    原本想着等司马懿占据优势之时,他便可趁机逆江而上,突袭益州,可是现在,司马懿败退上庸。
    “吾等该当如何?”
    陆逊摇了摇头,现在魏军已经战败,他现在自然更不可能逆江而上去打益州。
    与之陆逊不同,西凉的羌人就显得务实多了。
    在得知诸葛亮在武关一战击败了司马懿,羌人首领马天啸很快就偃旗息鼓,而且还派出使者来到长安面见诸葛亮。
    长安——
    “还请使者回去告知马天啸首领,”诸葛亮笑着说道:“从今往后,汉羌便是兄弟。”
    “多谢丞相!”西凉使者很高兴。
    此番进入长安,不但得到诸葛亮的重视,而且临行之前,大汉还赠予羌人五十石精盐,三十石麦芽糖,以及一些高度蜀酒。
    送走西凉使者,诸葛亮又派出费祎前往武昌面见孙权,希望东吴依然保持与大汉的联盟关系。
    两个月之后。
    吴主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提议,汉吴重归盟好。
    其实答应重新与大汉联盟,孙权也是逼不得已。
    因为这次与曹魏的联合,东吴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却也没有让东吴捞到任何好处。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几年的拉锯,还有现在三国重新划定的格局。
    东吴已经不在惧怕曹魏。
    经过东吴众臣提议,孙权于公元229年六月十八日,在武昌登基称帝,国号大吴。
    孙权称帝,必然不想这个时候与大汉结怨。
    相比较起来,大汉现在的主要对手,依然还是曹魏,若是联合大汉,这对于东吴是有利而无弊。
    七月二十三日。
    成都。
    “外臣张温,拜见陛下。”
    张温又一次出使成都,相比于前两次,这次他的身份就显得高了一截,因为现在他代表的是吴国。
    行完拜见之礼后,张温向刘禅递交了东吴的国书。
    时隔一年之久,刘禅算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朝会。
    诸葛亮也于月初返回成都。
    东吴的国书很简单。
    大意就是我东吴现在也正式建国了,作为盟邦,算是以国之名来与大汉结盟。
    刘禅仔细翻看了一遍国书,随后便将此国书又递给了丞相诸葛亮说道:“相父,您看看!”
    就在诸葛亮接过国书翻阅时,张温又一次开口说道:“陛下,外臣此来,是希望陛下能够承认吴国,当然我国一直是承认陛下的大汉王朝。”
    “那曹魏呢?”
    刘禅闻言,故意疑惑的问道。
    ......
    ......

章节目录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酸汤折耳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酸汤折耳根并收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