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在奉天殿举行,这里也是平常举行朝会的地方。
    121名来自全国各地,已经通过会试的举人,齐聚一堂,准备在此最后一搏。
    按照以往的惯例,通过会试这些人,已经基本上获得了进士资格。
    皇帝进行殿试,其实是例行公事,对进士进行排名,确定一甲、二甲、三甲名次。
    一般情况下,只是确定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人选和二甲的人选。剩下的就都是三甲。
    出的题目,也跟乡试、会试有所不同,一般只是一篇策论,比以前的考试要简单的多。
    剩下的,就是等着金榜题名,官兵报喜、骑马戴花游行。参加鹿鸣宴,认今年的考官为座师,吏部铨选当官儿,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升官发财……。
    举子们的心情,都是相似的。只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世、背景不同,期待有所差别而已。
    朝臣们也非常高兴。
    三年一次的常科取士,是一场盛事。既是朝廷的脸面,也是拉拢这些后辈的好机会。
    这些新科进士,将来会成为自己的部属,壮大自己的势力。
    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次辅、大学士李东阳、谢迁都到场。
    这三位大学士,是弘治帝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托孤大臣,时称:刘断、李谋、谢侃。
    意思是刘健善于决断,李东阳善于谋略,谢迁善于侃——善于沟通说服别人。
    不过,在朱厚照看来,这不过是时人吹捧他们几个,用房玄龄、杜如晦的“房谋杜断”来比附几个人罢了。
    所谓的九卿也都来了。
    礼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韩文、礼部尚书张昇、兵部尚书刘大夏、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敷华、大理寺卿何休,通政司通政使李彦。
    其中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就是后世有些人传说中的销毁了郑和航海图的人。
    不过,这个说法属于讹传。
    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航海图,还留下其他很多资料。以前保存在兵部、户部、太医院等处,去年年底,朱厚照下令,全都转移到了宫中内藏库保存,控制在他手下。
    三位内阁大学士,加上九卿,这12个人,构成了大明朝廷的决策和行政核心。
    这些人,都是弘治帝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的班底。
    史书中,对于这个班底的评价很不错。
    在修史的人看来,朱佑樘是个好皇帝,留下的班底自然也是好的。
    朱佑樘之所以是好皇帝,是因为他比较仁慈,喜欢纳谏。
    被文臣骂了,不仅不还口,不打廷杖、不杀人,不充军,还虚心接受文臣的意见。
    这样的皇帝,文臣们自然喜欢。
    两边肃立的,是锦衣卫的大汉将军卫士们。
    朱厚照进来,刘瑾高喊一声“迎驾”,举子们跪拜,三呼万岁。大臣们鞠躬致敬。
    朱厚照落座,目光转向礼部尚书。
    “张昇,举子们可曾到齐?”
    唐代李林甫为相之前,贡举均由吏部主持。李林甫封相并兼任礼部尚书之后,贡举改由礼部主持。此后历代流传,一直到今天。
    “回皇上,121名举子均已到齐,已经验明正身。”
    “好,开始吧。刘瑾,分卷。”
    刘瑾和张永、谷大用等几个太监,就和张昇等人开始分发试卷。
    试卷一到手,张昇就看出了异常。
    这卷子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啊,差异太大了。
    但是此时忙于分卷,也不敢说什么。
    把卷子分完,手里还剩下两份。
    正在犹豫怎么处理这两份卷子的时候,朱厚照说话了。
    “张昇,给几位阁老也看看吧,不过不要喧哗,免得打扰举子们答卷。”
    刘健拿过卷子一看,心里不禁一震。
    那边的次辅李东阳,也拿着一张卷子瞅着他发楞。
    胡闹啊,胡闹。
    平常不在宫里,私自出宫胡闹也就罢了。科举为朝廷选拔人才,乃是国之大事。这种事情上,也能胡闹?
    试卷的开始,是几条注意事项。
    第一条是答题时间为两个时辰。
    第二条为评分办法,一共是一百分,六十分为及格,获得进士及第资格。不及格者,即为落第。
    第三条,就是一些考试纪律之类的,都是寻常规定。
    答题时间,以前为四个时辰,现在缩短为两个时辰,也无不可。文章写的快一些,字迹潦草一些,也能完成一篇策论。
    这个一百分评分,是个什么名堂?
    虽然下面的每一道题上都注明了分数,但是从来没见过这样考试的。
    以前可都是凭着文章取胜的啊。
    更加出格的,是这些题目。
    以前都是一篇策论,这回怎么这么多题?
    什么填空题,选择题,多选题……。
    “历代以来的三大化学工艺是_________。(本题三分,每空一分)。”
    这个“化学”是个什么东西?
    “炼铁的三种氧化物是_________(本题每题三分,每空一分。)”
    何为氧化物?
    “(-0.7)+(-0.5)+(-0.3)+0.5,得数几何?(5分)”
    ……。
    刘健和李东阳看不懂,就把卷子给了谢迁和另外的人。
    其他人看了,自然也是一脸蒙圈。
    一个个的弯弯曲曲,圈圈点点,这都写的是什么,这是天书吗?
    怎么看不懂呢?
    四书五经呢,孔圣人,孟亚圣,程朱理学呢?怎么一个也见不到呢?
    这个题倒是能看懂,“写出五条丝绸之路的名称。”
    可是丝绸之路是什么路?知道大明有十三道,可从未听说有什么五条丝绸之路。
    这每个字都认识,可是放到一起,怎么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呢?
    我等都是饱学之士,天下大儒,怎么此刻倒像是蒙童、文盲一般,什么都不懂了呢。
    哦,文章有,却不是什么策论,题目叫做《我的一天》。
    什么文言、白话均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不超过八百字云云。
    什么文言、白话均可,八股文呢?起承转合呢?
    竟然还有什么白话文,粗鄙不堪啊。
    若是写什么白话文,那些市井文人、师爷、刀笔吏都能考进士。
    堂堂的科举取士,乡试、会试,殿试,怎么能如此有失体面。
    这是奉天殿,不是市井街巷。
    皇上啊,知道你一向胡闹,但是也分个场合,分个事情好不好?
    如此胡闹,会动摇国本,动摇社稷,天下不安啊。

章节目录

朕不吃这一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遍地沧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遍地沧桑并收藏朕不吃这一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