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速速让开,让开!”
    飞鱼服,绣春刀。所谓的飞鱼服,上面的飞鱼图案,其实并不是鱼,而是一种蟒化的鱼。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锦衣卫都能有资格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服饰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等等,而有资格拿绣春刀的也都是锦衣卫中的高官。
    此时的京城大街上,到处都是锦衣卫的影子。许多身着飞鱼服,腰垮绣春刀的锦衣卫的出现,足见京城要发生大事。
    最先查抄的,就是御史为首的吴北。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无意为之。反正当初反对小诗诗最激烈的那几个官员,都被锦衣卫以贪腐的名义,弄到诏狱去了。
    原本,还在朝堂跳着脚,口口声声叫嚷着,要为朝廷为大明江山为社稷着想的吴北,坚决反对小诗诗立为太子妃的吴北,此刻早已吓得尿了裤子。
    “我、我是监察御史,我没贪污,我没有贪污,那些人贪的比我还多,为什么只抓我...”
    这种反抗是徒劳的,进了诏狱的人,没听说有几个能够活着出去的。
    一个月后,紫禁城朝堂。
    百官们比起之前安静的多了,他们现在个个的噤若寒蝉。锦衣卫在查贪腐,可终究也查了个半吊子。
    毕竟当整个大明王朝的体系都烂透了,查,怎么查,你想查谁。
    把百官们挨个都捏死么,全都拉出去剥皮萱草么。很显然,这不现实。
    现实就是,朱慈烺弄死了那几个反对小诗诗做太子妃的官员。以吴北为首的几个朝官,被砍了脑袋。
    剥皮萱草仅限于一个口号,只不过是用来震慑百官们的一个手段。目前为止,朱慈烺抓的那些贪官们,还没有一个遭受这样的惩罚的。
    不过,朝官们总算是收敛了许多。他们不敢再如之前那样,去肆意的捞钱。毕竟现在风声正紧,锦衣卫查的又严。
    可是锦衣卫依旧是查了个寂寞,在抓了以吴北为首的几个朝官之后,就没了动静。如果说,这是朱慈烺的公报私仇,那么其实也算。
    谁让你当初反对小诗诗立为太子妃的,你们谁反对,老子就抓谁。
    看着沉默不语的早朝,崇祯有些烦躁:“诸位爱卿,可有奏疏?”
    群臣沉默。
    崇祯皇帝愈发的烦躁:“你们、就没有什么想跟朕说的,就没有什么谏言么。”
    群臣,依旧沉默。
    这其实是很不给面子的一件事,面对皇帝的问询,群臣竟然集体沉默。
    不是他们想沉默,实在是这些日子锦衣卫查贪腐查的厉害,大家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启奏万岁。
    没有人回答,崇祯刚要动怒,朕要你们这群尸位素餐的狗官们有何用。
    就在这个时候,下首的朱慈烺,倒是站出来了:“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崇祯还以为朱慈烺是为了避免自己尴尬,于是欣慰的点点头:“太子有何话说。”
    “父皇,”朱慈烺一拱手:“儿臣执掌锦衣卫,这半月来查出了以监察御史吴北为首的贪腐集团,缴获纹银共计壹拾玖万两。八位大小官员,皆尽伏法。”
    群臣无不栗栗,什么八位官员。这八个人不正是当初反对沈氏立为太子妃的那几个么,太子爷分明就是打击报复。
    尽管所有人心里明镜一般,知道朱慈烺这都是打击报复。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一个官员敢站出来,站出来指认太子这是公报私仇。
    毕竟大家伙儿屁股都不干净,你敢再出来指正太子。若是太子反手让锦衣卫查查你的老底,怕接下来你的下场,就会和吴北等人一样了。
    大家伙儿的把柄都在锦衣卫手里,百官寒颤。
    查抄贪污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会造成朝局动荡,甚至于朝政体系停摆。
    不过这已经无所谓了,手里有兵,才有话语权。京畿三大营不敢说,十二团营尚未整编,依旧牢牢控制在朱慈烺手里。
    自己手里有军权,他和崇祯父子就不会怕这些官员们翻了天。所以,将来肃贪还会继续。
    吃了我的,早晚得叫你还回来。切忌打击面太大,是目前首要。
    所以朱慈烺只抓了吴北几个,崇祯似乎也非常满意儿子的做法,跟着点点头:“太子做的不错,凡是鱼肉百姓者,锦衣卫必会严查。朝廷,也必严惩不贷。”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朱慈烺再次施礼。
    崇祯皇帝一怔:“讲。”
    “民女沈氏,虽家父早亡,兄长战死。然乃是忠良世家,其父为反对阉党魏忠贤惨遭横祸,这才郁郁而终。家兄为保我大明,力抗建奴而死。儿臣以能娶此女为傲,此等忠烈之家,当配得上太子妃之位。”
    此言一出,群臣又是大吃一惊。旧事重提啊这是,之前不是群臣反对,太子并没有提出异议么。
    怎么,如今太子抓了吴北几个,立刻就翻了脸。然后,竟然要旧事重提的,重新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
    群臣立刻炸了锅,众人开始窃窃私语。均自觉得过分,原来太子爷所谓的治贪,不过还是为了册立那个沈氏女子做铺垫。
    崇祯皇帝也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刚要开口,看着下面窃窃私语的群臣。崇祯一愣,最终什么话都没有说。
    崇祯学聪明了,这种事上他不宜过早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先要看看群臣们的反应,然后再做打算。
    儿子为了这个女子当真是不惜一切,在四川之时,就上书严明非沈氏不娶。
    可是架不住群臣的反对,朱慈烺弄死了吴北,实际上也是为崇祯皇帝争取了脸面。让这些臣子们知道,和皇权作对的下场。
    统御臣子之道,崇祯皇帝已经慢慢的摸到了窍门。
    朱慈烺再次提出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然后,整个朝堂没有了反对之声。
    虽然下面臣子们议论纷纷,可是毕竟没有人敢再站出来了。
    大概过了一盏茶时分,还是有胆子大的臣子,勇敢的站了出来。
    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是内阁成员,武英殿大学士刘子涛。这多少,还是出了朱慈烺的意料之外。

章节目录

大明逆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货大联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货大联盟并收藏大明逆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