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帆叫了一辆三轮车,把杨希华买下的大包小包东西运回她的住处。
    骑三轮车的中年大叔这是第一次遇上如此大规模购物的主儿,好奇地问东问西,被陈逸帆一问三不知地搪塞了过去。
    到了盐化厂附近时,他碰巧遇上了一波熟人。
    为首的女人,是陈奎生在厂里的对头黄建国的老婆张红梅。
    陈奎生其实是个不难相处的人,但是,他年轻又能干、勤奋又踏实,从部队转业进厂后没几年就升了副主任。
    这让一心等着主任退休后顶班的副主任黄建国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黄建国能力平庸,工作态度也懒散,能升到副主任的位置,完全是靠工龄、靠老资格。
    他生怕自己的升官发财梦会断在陈奎生手中,整天鸡蛋里挑骨头,时不时地便要找对方的麻烦。
    张红梅自然跟丈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仗着自己的正式工身份和老资格,平时在厂里没少为难方玉兰这个临时工。
    其实,要不是这对夫妻领头上蹿下跳地反对,方玉兰早就该转成正式工了。
    陈逸帆懒得搭理张红梅一行人,打算借着身边的包装袋遮掩过去。
    张红梅却眼尖地发现了他,隔着五六米远就扯着尖厉的嗓子嚷嚷起来。
    “哟……这不是陈逸帆嘛,买这么多东西,你家发财啦?”
    要是只有张红梅一个人,陈逸帆倒可以选择置之不理。
    但是,张红梅身边还有其他女性,他不能一下子给这么多人留下没礼貌的坏印象,只好在三轮车经过这群人身边时吩咐车夫停一下车。
    他坐在车上没动,只是冲着满脸兴味的众人点头致意,乖巧地打招呼:“阿姨们好!”
    张红梅见满车的袋子上都印有“清河商场”字样,不怀好意地说道:“全是从商场买的?这么多得要千把块钱吧?看样子,你爸找到了赚钱的好门路啊!”
    ☆、第4章 挽回
    陈逸帆岂会听不出张红梅的恶意,平静地回应:“张阿姨,你误会了,我只是帮忙送货。我爸妈每个月拿多少钱,大家都知道,我家哪里买得起这些东西。”
    张红梅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恶意猜测道:“是给你救下的那个孕妇送货吧?她年纪轻轻的,怎么有这么多钱?还一个人住到我们这边?不会是哪个当官的在外面养的小老婆吧?”
    陈逸帆心生厌恶,面上依旧平静无波。
    “她的丈夫在美国留学访问,她从大城市来到这儿,是觉得这儿空气好,有利于胎儿健康。”
    “还有人觉得大城市不好,非要跑到我们这种又穷又破的小地方?骗鬼吧!”张红梅嗤笑道,“肯定是怕被人家正牌老婆逮到,跑这儿躲胎来了!”
    “大城市工厂多、汽车多,空气确实没我们这儿的好。没在大城市居住的人,自然不知道……”
    陈逸帆话没说完,张红梅就像只炸毛的猫一般张牙舞爪起来。
    “哟嗬……年纪不大,胆子倒不小,竟敢讽刺老娘!”
    张红梅双手叉腰,满脸凶横。
    “老娘在京城住的时候,你还没投胎呢!”
    陈逸帆知道张红梅曾经去过京城,也知道她得意洋洋地将这点破事对盐化厂上下宣扬了十来年,至今还觉得颇为光荣,心中越发地觉得不齿。
    “我不过是重复别人的话,怎么就成了讽刺了?你在北京住过一晚上这事,我从小就听说啦!”
    发现张红梅身后的人群中有人暗笑,他明白这群人不是铁板一块,暗暗放下心来。
    “张阿姨,我赶着送货,不跟你聊了。阿姨们再见!”
    “呸……见钱眼开的一家子,给个臭不要脸的小老婆舔/脚,把盐化厂的脸都丢尽了!”
    张红梅冲着陈逸帆的背影破口大骂。
    陈逸帆一阵恼火,转念想到这个女人猖狂不了几天了,又冷静下来。
    前世的陈奎生在公派出差培训归来的路上遭遇车祸。
    与他一起罹难的人,是黄建国。
    陈逸帆本来还想顺带挽救一下黄建国的性命,如今看来,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不如不管不问,顺其自然。
    杨希华接到必须卧床养胎的医嘱后,像只蔫茄子一样回到住处,老老实实地躺到了床上。
    方玉兰担心胎儿有恙,从家里搬了些日常用品过去,临时收拾出一间卧室,陪着杨希华住了下来。
    顺当日子过了没几天,院子深更半夜进了贼,杨希华受到惊吓落了红,方玉兰也吓得胆战心惊。
    陈奎生心疼老婆,义无反顾地报了警。
    杨希华这个手边没有身份证明的人二度与清河市警方打上了交道。
    陈逸帆认为,这是露富惹下的祸,杨希华就不该继续住在清河市。
    可是,杨希华现在的情况很凶险,不能轻易移动,还需要有人陪同照料。
    这事,自然落到了方玉兰头上。
    而方玉兰因为此番遇险,变得胆小起来,不敢独自走夜路。
    陈逸帆想到,过阵子,陈奎生就得与前世一样公派出差培训,忽然觉得,这是留下陈奎生的现成借口。
    本来,他还打算偷偷给陈奎生下泻药呢,如今没必要了,只需装害怕、装胆小即可。
    天气渐渐冷了,白天越来越短,他放学时,天都黑透了。
    他装害怕不敢走夜路,方玉兰也是同样的问题,陈奎生要是真的出差培训去了,娘儿俩可怎么办?
    陈奎生向来疼老婆、宠儿子,自然是心疼的,可是,他又舍不得主动放弃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
    他本打算在临走前把方玉兰的大哥、大嫂请过来住些日子,遭到儿子强烈抵制。
    发现儿子大发脾气后开始天天做噩梦,每晚尖叫、恸哭,精神萎靡得连学校都去不了了,他就算是再舍不得那个培训机会,也得忍痛拱手让人了。
    得知代替陈奎生出差培训的人是孟小军,早有预料的陈逸帆放下心来。
    这个孟小军,是盐化厂副厂长葛代福的外甥,仗着亲戚关系经常偷懒耍滑,给陈奎生增加了不少工作负担。
    前世,为了争夺出差培训的机会,他没少给陈奎生使绊子,对后者这块拦路石大为不满。
    当时,孟小军没能踢开陈奎生,避免了一场祸事,幸灾乐祸地跑到孤儿寡母面前说风凉话。
    他对方玉兰动了淫念,三番五次地骚扰,还曾经试图强行玷污,遭到激烈抵抗后到处散布谣言,败坏方玉兰名声,害得其整日以泪洗面,哭坏了眼睛,以至于去世前半年双眼失明。
    陈逸帆在前世时曾经试图为母报仇,被方玉兰以死相逼,只能含恨忍气吞声。
    他本打算等到学有所成后再寻机报仇,没想到,母亲早逝,他不久之后也丢了性命。
    如今,他有机会重活一次,岂能容得这个败类逍遥自在!
    10月底,黄建国、孟小军在盐化厂众人充满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洗礼之下风光无限地出差。
    陈奎生为此郁郁寡欢,暗叹流年不利,对杨希华这个罪魁祸首也生出几分怨气。
    方玉兰心怀愧疚之意,对丈夫更加体贴、温顺。
    陈逸帆默默瞧着,暗想:再过几天,你保证不会再感到郁闷。
    当黄建国、孟小军遭遇车祸身亡的噩耗传来时,陈奎生震惊得半晌没回过神来。
    他以陈逸帆身体不适为借口,提前下班回家,一进门便将老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后怕地连声说道:“幸亏我没去!幸亏我没去!”
    方玉兰察觉出丈夫的颤抖与害怕,不解道:“怎么了?什么幸亏没去?”
    “老黄和小孟出差回来的路上出车祸,死了。”陈奎生压低嗓音说道,“要是我没放弃这次机会,现在就回不来了。”
    方玉兰惊讶地张大嘴,连忙紧紧抱住陈奎生,眼圈渐渐红了。
    “他爸,你要是去了,我们娘儿俩可怎么活啊?”
    “我知道……知道……”陈奎生叹息着搂紧妻儿,仰头满怀感激地说道,“多谢老天爷成全!多谢!”
    陈逸帆依偎在父亲结实的胸膛,回想起前世丧父后的艰苦生活,心中痛楚难当。
    真的要多谢老天爷成全,让他能够挽救父亲的生命。
    他相信,只要家里有父亲这根顶梁柱在,日子就能越过越好。
    当晚,陈奎生、方玉兰激情四溢,折腾了半宿方才歇息。
    他俩呼唤过陈逸帆,见睡在客厅折叠沙发上的儿子没有回应,以为对方已经睡熟,却不知换了个芯子的儿子故意没有搭理。
    被迫听活春宫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陈逸帆在脑海里唤出系统,启用了里面的定向屏蔽功能。
    这样一来,不管热情如火的两口子闹出什么样的动静,除了他们自己,其他人都听不见。
    陈逸帆觉得这项功能很不错,兴致勃勃地跟系统交流起来。
    为了得到更多有用的功能,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奴役,一口气接下了多个种植任务,在系统空间里当起了勤恳的农夫。
    黄建国、孟小军的遗体被运回来后,两家人全家上阵,齐齐跑到厂领导面前哭闹。
    他们要求领导将二人的去世定为因公殉职,要求发放高额抚恤费,要求获得优先分房的特权,要求由各自家属顶替二人的职位,还要求盐化厂替二人的孩子预留两个正式工名额。
    前世,黄家同样提出了这些要求。
    六神无主的方玉兰在两边亲戚的撺掇下,还多提了一个将自己转成正式工的要求,给厂领导留下了贪得无厌的坏印象,以至于日后在厂里受尽欺压,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今生,死者家属从无根浮萍陈家变成了副厂长亲戚孟家,同样是家属漫天要价、领导就地还钱,态势和结果却变得不同了。
    孟家得到的实惠更多,黄家则势必会给厂领导留下坏印象。
    跟厂里的讨价还价得到了结果,孟家紧接着将矛头转向陈奎生。
    他们抱着孟小军年仅3岁的独生子,披麻戴孝堵在陈家所在的宿舍门口,控诉陈奎生阴险狠毒,拉孟小军做替死鬼,要求陈奎生赔偿5000元。
    黄家正为没能得偿所愿而怨恨,也披麻戴孝地过来凑热闹,痛骂陈奎生是杀人凶手,也要求陈奎生赔偿黄家5000元。
    陈奎生原本对孟小军稍稍有点愧疚,现在见孟家无理取闹、黄家趁火打劫,心中窝火。
    他向厂领导反映情况,被后者以照顾死者家属情绪为由要求暂且忍耐。
    陈奎生愤恨地向妻儿表示,孟家敢这么闹,背后肯定有葛代福撑腰。
    他曾经多次批评孟小军,得罪了葛代福。
    他一向受到厂长吴树荣赏识,本以为对方会力挺自己,没想到,吴树荣也同样吩咐他忍耐,搞得他好不气闷。
    陈逸帆想起前世父亲去世后,自己与母亲根本没有受到吴树荣的照顾,暗叹父亲识人不明,抱错了大腿。
    再想到葛代福与盐化厂党委书记是一派,3年后便会荣升厂长,他觉得,父亲继续耗在盐化厂这个巴掌大小的泥潭里,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今生,光是成功挽救父亲的性命还不够,他还得引导父亲飞出泥潭,助其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生。
    孟家、黄家天天上门闹腾,严重影响了陈奎生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也给职工宿舍二楼的居民和整栋楼的居民造成了困扰,引起公愤。
    随着职工投诉越来越多、争议声越来越大,一直龟缩的吴树荣终于站出来主持公道、还民清净了。
    此举颇得人心,为吴树荣争取到了更高的声望。
    陈奎生被吴树荣叫过去谈话,回来后一扫往日阴霾,干劲十足。
    陈逸帆默默看着,暗想: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把陈奎生这种直肠子玩得团团转。可是,毕竟老了,就算没被□□、挺到正常退休,也不过是6年以后。到时候,陈奎生又该何去何从?
    ☆、第5章 初
    系统空间里的植物生长速度极快,仅仅一个月就能收获。
    生命之果是最先成熟的,一粒粒黑不溜秋,像圆润的珍珠。
    陈逸帆尝试着吃了两个星期,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精气神都比以往好,便以同学给的为借口,拿出来给父母吃,还特意给杨希华送过去一些。
    杨希华在医院里住了大半个月,战战兢兢地保住了胎。
    得知自己怀上了双胞胎,她开心不已。
    陈逸帆从母亲口中得知这一喜讯后,方才反应过来为何系统会说他拯救了3个生命,高兴之余,又觉得伤感。
    如果,他在前世时能够拥有这么个系统,能够成功挽救父亲的性命,他跟母亲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面对那么多的丑陋。
    那样的成长,布满溃烂的伤痕,太血腥!太残酷!
    杨希华知道遭贼的原因是露了富,感到后悔不已,拜托陈奎生重新找了套房子。
    这一次,她没要院子,选择了简单的一室一厅,安上了防盗窗、换上了防盗门,整天把自己关在笼子里。
    吃了陈逸帆送来的生命之果后,她觉得胃口、体力、精神得到明显改善,便拿出200元钱,吩咐陈逸帆去同学家里多买些果子回来。
    陈逸帆留下50元钱,给杨希华送来5斤果子和150元钱,表示同学家里剩得不多,叮嘱对方省着点吃。
    他还带来系统空间里出产的苹果、梨子,谎称是同学送的。
    他知道,杨希华是吃惯好东西的人,如果她觉得这些果子好吃,那就证明系统空间出产的水果确实有过人之处。
    杨希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空间产品的试吃者。
    她不知道,自己每称赞一次,就增加了陈逸帆销售精品水果的一分信心。
    杨希华搬家后,陈奎生本打算将签了一年租约的院子租出去。
    可惜,这个院子太大、租金贵,又刚遭过贼,无人问津。
    他只好把院子里的地全改成菜地,又在院子一角造了个鸡舍,用来养鸡。
    为了防止院子再度进贼,他在院墙上加了一圈尖尖的碎玻璃,在院子里设了陷阱,还回老家牵了一只一岁多的狼狗回来看家护院。
    陈逸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系统的帮助下,将适宜目前气候的空间植物引种到院子里。
    他怕这些植物出现怪异情况,没有单独开辟一块地,而是趁着陈奎生不在时,把空间植物跟父亲原先种下的植物混在一起。
    他还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起为菜地浇水、施肥的任务。
    陈奎生乐得培养儿子的劳动能力,大致教导了一下,便没有多管。
    他不知道,儿子的劳作都是按照系统提示进行的,针对每株植物的生长情况,浇水量、施肥量都是不同的。
    如此精细的劳作,自然要比粗放式的浇水、施肥强上许多。
    脱离了系统空间的特异环境,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再那么吓人的疯狂,不过,仍旧超越了经验。
    陈奎生打小务农,很熟悉这些常用蔬菜的种植。
    见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竟然这么快就熟了,他觉得有点惊讶。
    他试吃了一下这些早熟的蔬菜,发现口感比市面上销售的要好上许多,猜测这些可能是经过改良的早熟品种,没再纠结这事。
    种出来的蔬菜太多,一家人根本吃不完,陈奎生打算免费送给厂里的同事。
    陈逸帆觉得这是傻帽的行为,毛遂自荐出去卖菜,遭到父亲严词拒绝。
    陈奎生爱面子,觉得背着自家种的蔬菜出去卖太丢人。
    陈逸帆可不在乎这个。
    前世,为了挣钱,他帮有钱的同学做过作业,出售过课堂笔记,发过传单,给人洗过车,做过家教,还去过夜总会打工。
    只要不违背道德良心、不违法犯罪,他什么都愿意做。
    在残酷的生活面前,面子算什么?
    为了阻止陈奎生的“败家”行为,陈逸帆偷偷收走了绝大部分蔬菜,存进系统空间,又接着种第二茬。
    陈奎生初见光秃秃的菜地时,第一反应是遭贼了。
    发现地里剩下的蔬菜量正好够自家人吃,他才意识到这是陈逸帆在捣鬼。
    他询问儿子把蔬菜藏到了哪儿,得到两个字的回答――秘密。
    他在院子里找了一圈,又回宿舍找了一通,还询问方玉兰是否看到儿子往杨希华家中藏蔬菜,都没能找到蔬菜的踪影。
    他平时工作忙,经常需要加班,也没工夫纠缠这事,便警告了一下儿子,不允许对方出去卖菜,便没再过问这事。
    他哪里知道,陈逸帆以早读为借口,每天骑车早走半个小时,在上学的路上拐到市集上卖菜去了。
    系统空间像个超级保鲜箱,蔬菜、水果不管放多久,都是新鲜的。储存空间也超级大,放啥都行。
    陈逸帆会在半路上找个无人的地方,将书包放进系统空间,再从空间里拿出4个自制折叠筐绑在自行车上,装满各式蔬菜。
    这些蔬菜,他都已经提前清洗干净,半斤一捆地捆好,整整齐齐地码在筐里。
    他戴着帽子和黑框平光眼镜抵达市集后,会打开自制折叠价格牌,高高地立在自行车笼头上,让每种菜的价格、特殊的购买方式显得一目了然。
    他的蔬菜不掺水、卖相好,价格只有别家的一半。
    为了一角钱都要讨价还价的市民们见状,自然会过来购买。
    哪怕他只按半斤一捆卖,不散称,他们也能接受。
    一开始,人们还会担心便宜没好货。
    回家试吃后,他们方知捡到了大便宜。
    于是乎,凡是购买过陈逸帆的蔬菜的消费者,全部成了回头客。
    陈逸帆每次只卖4筐菜,既不必不停地回答顾客的询价,又不必拿称称重,只负责拿菜、收钱、找零,销售速度极快。
    最初,他需要近半个小时才能卖光菜。
    一个星期后,他只要一到市集,4筐菜就会被提前守候在那里的市民们抢购一空。
    他的蔬菜售价低,不过,他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等等也低,计算下来,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平均每天能挣20元钱左右。
    一个月后,陈逸帆忽然接到系统通知,得知自己获得1颗爱心。
    他又惊又喜,却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问系统,自己为何能获得爱心,又被对方假高深地要求自己领悟。
    他气得在心中比了个中指,把系统想象成小石子,被自己一脚踢到天边。
    到了放寒假时,陈逸帆用前些日子挣下的钱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车,不但卖蔬菜,而且卖水果。
    有了先前的口碑,加上他的水果价格只是别家的五分之四,而品质却是超群的,他的水果销售速度也极快。
    待到年关,消费者们对水果的需求激增,每天提前排队都买不到陈逸帆的水果,纷纷向其订货,还要求提供包装箱。
    陈逸帆早就考虑到这一情况,已经提前订购了一批可以装10斤水果、上面印有“非凡果蔬”字样和鲜艳可爱的logo的纸箱,打算打造“非凡果蔬”这一品牌。
    他将客户信息、需求一一写在本子上,见不少人的订货量都在10斤以上,考虑到自己一次性运不了这么多货,便表示,凡是一次性订购两箱(10斤/箱)水果、收货地点在市区的,他都可以免费送货上门。
    他的这一做法,受到消费者们的广泛欢迎,也刺激了大家的购买。
    他收好笔和本子,笑容满面地送走顾客,正打算收拾三轮车上卖空的折叠筐,发现两个流里流气的小混混各自抓着一根约80厘米长的木棍走了过来,心中生出不妙的预感。
    果然,两个小混混抡起木棍一通乱砸,把车上的折叠筐全部砸烂了。
    染着黄毛、戴着耳环的小混混凶神恶煞地指着陈逸帆,恐吓道:“这儿是老子的地盘,以后再敢过来,老子把你的车也砸了!给我滚!以后别让老子再看见你!”
    陈逸帆知道自己这薄利多销的手段影响了别人的利益,而自己又是个小孩儿、没有靠山,迟早会遇到这一幕,并不感到意外。
    幸好,他收到了不少订单,有望将这些顾客发展成长期顾客。
    他一声不吭,在两个小混混得意洋洋的目光下骑上三轮车快速离开。
    第二天,陈逸帆没再去市集,而是开始了送货。
    他向顾客表示,因为受到恐吓威胁,他不会再去市集了,如果顾客需要购买蔬菜、水果,总价一次性达到10元的,他可以送货上门。
    能够一次性订购两箱水果的顾客,家里经济都是比较宽裕的。
    他们见陈逸帆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孩儿可怜,纷纷表示可以动员邻居们一起购买蔬菜、水果。
    陈逸帆恳请他们帮忙介绍邻居,一一上门拜访,认真记下每家每户的购买需求。
    得知可以足不出户购买蔬菜、水果,人们觉得很新奇,都愿意体验这样的消费方式,还建议陈逸帆卖鸡蛋。
    陈逸帆快速统计了一下,与他们约定每隔一天上门送一次货。
    几天下来,他记下了厚厚一本客户资料,虽然被冬天刺骨的寒风吹得直流鼻涕,一颗心却像欢乐的小鸟一样。
    一个月后,陈逸帆再度接到系统通知,得知自己获得5颗爱心。
    他心中一动,忽然间有些明白了。
    得到爱心的方式,该不会是销售系统空间里的东西吧?
    他的销售量越高,得到的爱心就越多。
    这爱心,莫非是销售提成?
    靠!
    装得跟慈善家似的,本质其实是个万恶的资本家!
    ☆、第6章 不忘
    清河市目前实行小学5年制,陈逸帆6岁上一年级,如今已是5年级学生,来年就要考初中了。
    为了能够考上重点中学――清河中学,跟他同年级的学生们都趁着寒假到任课老师家里上补习班,而前世就是学霸的他根本无需为小升初的考试费心,将不少时间花在了种植、养殖、送货和拓展客户群上面。
    陈奎生、方玉兰夫妻俩都很忙碌,并不知晓儿子每天都在为挣钱忙碌,也不知晓儿子的挣钱能力已经超过他俩的。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1996年春节。
    杨希华怀胎8个多月,肚子大得吓人,好在她与胎儿都健康。
    往年春节,陈奎生一家三口都要回乡下过年,给双方的父母亲戚送礼、拜年。
    今年,因为杨希华这个行动不便的孕妇的存在,方玉兰走不开,两口子只好提前跟双方父母打好招呼,留在市里度过除夕。
    团聚地点,自然选在了杨希华现今的住处。
    杨希华顺风顺水地活了20年,头一次在除夕这种万家团圆的日子孤身在外。
    纵然肚子里有两个宝宝陪伴,她还是觉得伤感。
    餐桌上,她举起装有果汁的杯子向陈奎生、方玉兰夫妻俩表示感谢,话说到一半,眼泪就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陈逸帆想到这个女人在前世时因为倔强地选择离家出走而丧命,心中暗叹。
    任何时候,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甘愿放弃安逸的生活、接受现实的磨难,都是值得尊重的。
    陈奎生、方玉兰夫妻俩曾经对杨希华的身世和经历猜测不定,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俩已经打消了对其作奸犯科的疑虑。
    排除了这一点,他俩就不再深究人家的了,只是凭着本心照料她、爱护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般。
    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如既往地热闹,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落。
    有了陈家一家三口的陪伴,杨希华最终战胜了伤感,以欢笑迎接新的一年。
    凌晨,陈奎生领着陈逸帆离开。
    杨希华挺着大肚子将父子二人送到门口,一再为打扰一家三口团圆而致歉,并且往陈逸帆口袋里塞了一个压岁钱红包。
    送走父子俩后,她在方玉兰的帮助下洗漱、上床。
    她躺在床上,紧紧握着方玉兰的手,动情地说道:“姐,能够遇到你们一家子,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既然叫我‘姐’,就别这么见外!”方玉兰真诚地说道,“这是老天注定的缘分!好好睡觉!”
    她目送着方玉兰关灯离去,在房门关闭的一刹那,泪水顺着眼角悄然滑落。
    她的亲人、恋人,都在她最脆弱的时候背叛她、抛弃她,倒是这些曾经素不相识的人拯救她、照顾她、陪伴她。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竭尽所能地报答这家人。
    陈逸帆跟随陈奎生回到家,拆开红包一看,里面塞了1000元钱。
    陈奎生见杨希华一出手就是1000元钱,想到此女目前的个人存款数额,觉得这人简直就是个败家女。
    年前,他按照杨希华给的地图,长途跋涉前往8个地点取钱,共拿了40000元钱回来。
    他根据杨希华的要求,帮忙在实施“买房送户口”政策的本省省会――长陵市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带30平方米小院子的商品房,总计花掉了30000元。
    他留了100元给儿子,将其余900元收好,叹息道:“你华姨人很不错,但是,真的很不会过日子。刚买了房,马上又要生了,还这么乱花钱。退给她肯定不行,只能想办法慢慢还了。以后,你可不能娶这样的败家老婆。男人再能挣,也架不住女人这么败啊!”
    陈逸帆乖巧地点头,心中泛起阵阵苦涩。
    他前世从15岁开始,就一直遭到同性侵害。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像个正常的男人一样,娶妻生子,共建幸福家庭。
    “好了,赶紧睡,早点回老家给你爷爷、奶奶磕头、拜年。”陈奎生催促道。
    陈逸帆想到前世爷爷、奶奶的冷酷,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完全提不起劲。
    前世遭受的伤害,如今历历在目,教他如何对那群势利眼亲戚拾起亲情?
    前世,陈奎生去世后,清河盐化厂发放10000元抚恤金,将方玉兰转成正式工,承诺给陈逸帆预留一个正式工名额。
    为了这笔钱和这个正式工名额,陈家、方家两边的亲戚上蹿下跳,差点没打起来。
    两家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出了陈奎生这么个有城市户口、端铁饭碗的出息人。
    他们都想给自家人谋求这个铁饭碗,不惜一切代价对孤儿寡母实施威逼利诱。
    方玉兰架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指望着娘家人扶持,将陈逸帆的这个正式工名额让给了弟弟方怀超,被陈家上下骂得狗血淋头,还被义愤填膺的婆婆冯桂珍狠狠扇了两巴掌。
    冯桂珍要求方玉兰交出陈逸帆和10000元抚恤金,宣布将其逐出陈家。
    方家人一致支持方玉兰丢下孩子改嫁,一致表示一分钱都不能交给陈家。
    陈家见方玉兰死活不肯掏钱,不肯白养陈逸帆,干脆连他一起驱逐。
    头一年春节,方玉兰领着陈逸帆带上礼物前往陈家拜年,再度被要求交出10000元抚恤金。
    她拒绝后,被冯桂珍抄起大扫帚往外赶,还被陈家的一堆孩子叫嚷着扔石头、泥块,狼狈不堪。
    母子俩来到方家后,方家上下再度提及改嫁一事,一致撺掇方玉兰丢掉陈逸帆这个拖油瓶。
    陈逸帆遭到方家上下排挤,还被方家的一堆孩子欺负。
    自此以后,他再不肯下乡拜年,拒绝接触两家亲戚。
    今生,陈逸帆见父母不惜重金为两家亲戚置办新年礼物,心中不以为然,却也没有出面制止。
    前世那样的境况不可能重现,他的父母恐怕没有机会见识两家亲戚的冷酷无情。
    不过,他永远不会忘!
    陈逸帆本想睡个懒觉,却被陈奎生早早拖起来,塞了个50元的压岁钱红包。
    草草吃完大年初一的早饭,他被父亲用围巾和军大衣裹成了大熊猫,抱到装满礼物的三轮小货车上,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往30公里外的上桥镇。
    往年,陈奎生都会找人借来三轮小货车,带上一车子新年礼物,领着老婆、儿子下乡。
    今年,方玉兰要留下照顾杨希华,下乡的只有父子俩。
    这一路上,陈逸帆被颠簸得几乎散了架,整个人冻成了冰块。
    他暗叹这简直太遭罪了,决定今后无论如何不再下乡。
    三轮小货车刚刚驶到铺满鞭炮碎屑的陈家大院门口,一群正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就大呼小叫地围了上来。
    “二舅,新年好!”
    “二叔,新年好!”
    “二伯,新年好!”
    “奶奶,二伯回来了!”
    “妈,二舅回来了!”
    “叔叔,新年好!”
    ……
    陈奎生在一片吵嚷中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袋大白兔奶糖,

章节目录

重生之主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熙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熙辽并收藏重生之主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