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作者:阿堵

    分卷阅读20

    ,江自修也甚感兴味的看着丹青。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真正见识一下所谓‘夜宴’是什么样子。”

    王梓园考虑了一下,道:“这件事须筹划一下,过两天再答复你。还有吗?”

    “还有就是——请师傅明示,这次是‘无中生有’呢,还是要‘起死回生’?”

    似乎早知丹青要有此一问,王梓园伸手从供桌下的抽屉里捧出一个尺来见方的扁平锦盒,小心地放在桌上,三色回环丝络在盒子上扎了整整齐齐一个“井”字。解开丝络,揭开盒盖,王梓园示意丹青过来看。江自修也郑重其事的站起身,凑了过来。

    盒子里静静的躺着一片薄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边缘有焦黑的焚烧痕迹。上边设色的半个舞姬、半扇屏风、一袭帘幕、一张矮几、两名士子、若干杯盏,宛然可见。左上角有朱印一颗,题跋三行半。看起来,应是横幅长卷的起始部分。

    丹青看了一会儿,忽道:“师傅,万一别处有见过此画全本的人——”

    “放心,为师可以保证,除了我,当世绝无第二个见过此画全本的人。”

    隆庆十年八月十五晚上,天幕低垂,明月朗照。益郡城内家家户户青烟袅袅,红烛高烧,在院子里或阁楼上满摆佳肴美酒、瓜果点心,处处欢声笑语,人人喜乐开怀。

    逸王府更是灯火通明,热闹喧哗。原来从一个月前起,就陆陆续续有人上门给逸王拜节送礼,逸王烦不胜烦,干脆放出话来:中秋晚上在府里后花园设宴,邀请各位一同饮酒赏月。因此,蜀州数得上号的地方官吏、士绅名流、文人才子,凡是得到消息的,这天晚上都汇聚到了逸王府里,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新上任的益郡太守印宿怀到任不过三个月,还是第一次参加逸王府的夜宴,颇为冷清的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因为是新面孔,一些人根本不认识他,即使认识,也不便或不敢贸然上去搭话。旁席上的校尉曾简虽说是个武将,却很善交际,发现了太守大人的窘况,端着酒杯起身和他打招呼。

    “印大人,下官益郡校尉曾简有礼。”校尉属于军方,和太守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曾简自称下官,是谦虚的表示。

    印宿怀觉得面前这位豪放而有礼,顿生好感:“不敢,曾大人客气。”

    得知印大人是第一次到逸王府来,曾简很自然的充当起了临时东道主的角色,一一给他介绍在场主客双方的人物,说说王府的建筑格局,时不时穿插两件逸王的掌故趣事。

    原来当初逸王自请入蜀,皇帝感动之下拨了一笔不小的建府经费,委托当时的蜀州刺史监督建造逸王府。刺史大人当然不会给皇帝省钱,何况逸王圣眷正浓,正该大力讨好,所以选了城南一片风水绝佳的开阔地带,把王府盖得高大宏伟,美轮美奂。又听说这位殿下满腹锦绣文章,生怕房子装修俗艳了不入其眼,请了好几位蜀中才子作顾问。据说当日逸王一行人入府之后,纵是看惯繁华,也叹息赞赏不已。

    现在印宿怀和曾简所在的后花园,景致就堪称一绝:中间开凿了一个月牙形的湖,引入城外活水,湖上平建九曲廊桥,栏杆设计得刚及膝盖,镶满水色琉璃,白天看若有若无,此刻月光下七彩流转,教人心神荡漾。湖这边高低错落一排十几个凉亭,每一个大小形制都略有不同,与旁边的山石花木相映衬,尽得天然之趣。左右回廊曲曲折折通往前院。所有建筑,一色原木清漆,汉白玉台阶和栏杆,每隔十步挂一盏琉璃风灯。整个花园在月色水光灯影之中,简直不似人间。

    宴席就设在凉亭里,每个亭子三五人七八人不等,丫头小厮们散立在背光处,随传随到,不需要时几乎感觉不到,真正宾至如归。

    湖对面一片假山,规模不大,却很有重峦叠嶂之感,假山后隐约露出一角飞檐,可知其间另有亭台轩榭。在假山和湖水之间,搭了一座台子。看印宿怀眺望前方,曾简笑道:“听说今儿晚上‘莳花馆’的姑娘们会来献艺,红素姑娘准备亲自为逸王殿下献舞,在座各位都眼福不浅哪。”

    时日再短,印宿怀也知道“莳花馆”是益郡最有名的烟花之地。据传这位红素姑娘出身名门世家,不幸落入风尘,整整十年在蜀州长盛不衰。正要开口,四周忽然静了下来,只见中间最大的亭子中站起一个人。

    乍一看,此人一身装束极为简单,再过一会儿,就觉得他举手投足间风度翩然,浑然天成,如宝剑出鞘,光华隐隐,美玉入手,温润无瑕,让人舍不得不看偏又不敢多看。他那么自在随意,你心里却明明白白的知道有多么高不可攀。印宿怀只觉得,之前在京里见到的那些王孙公子,和这个人一比,全都成了死鱼眼睛。

    曾简悄声道:“这就是逸王殿下。” 印宿怀才回过神来,又听得一把金声玉振的嗓音传来:“感谢各位大人、蜀州父老们赏脸,小王在此谢过。”众人纷纷端着酒杯起身回礼。“今夜清光无限好,举杯同是有情人。不周之处,多多海涵,还请各位尽欢。”

    刚放下杯子,管事引进一群人来,环佩叮当,暗香袭人,却是“莳花馆”的姑娘们到了。当中婷婷袅袅一名红衣女子,肌肤胜雪,眉目如画,走到逸王跟前盈盈下拜。逸王连忙伸手相扶,朗笑道:“红素,若不是借了马大人的面子,本王还请不动你呢!”

    旁边马亭云打个哈哈:“殿下可不要拿我这把老骨头开涮。不是有你风流多情的逸王殿下,我这做干爹的等闲也见不到红素一面。”

    “干爹——您也帮着外人寒碜女儿——”红素娇嗔一声,风情万种。近处坐着的几个官员都有些魂不守舍。

    一时管事过来禀报,琴师鼓手都已落座,请姑娘们登台。红素行个礼,领着一群莺莺燕燕穿过湖面的九曲廊桥往舞台走去。王府的小厮在前头引路,将沿途的琉璃灯一盏盏依次点亮。姑娘们渐行渐远,仿佛落下凡尘的仙娥正在返回天宫。尚未开演,所有观众都已经深深的陶醉了。

    第 16 章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离恨总成欢——成欢——归时说……”

    红素纤腰一拧,水袖翻飞,裙起波浪,在渐渐飘渺的歌声中定格成嫦娥奔月的造型。

    歌声渺渺,舞姿翩翩。终于歌声消失在云天之外,那美丽的倩影

    分卷阅读20

    -

章节目录

红尘有幸识丹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阿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堵并收藏红尘有幸识丹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