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作者:阿堵

    分卷阅读2

    纯净如玉的白瓷笔洗、一人高的笔架山上各种毛笔琳琅满目。

    “先生,请过目。”丹青把自己的习作递上去。这个书案对他来说还太高了。王梓园静静的站在书案后头,看着小人儿踮起脚,伸直了胳膊,抿着嘴一脸严肃的把画放到书案上。

    “虽然还很稚嫩,不过用笔自如,线条生动;用色大胆,华丽鲜艳……小小年纪就这样招摇……”王梓园在心里评价着,点点头,又摇摇头。突然翻到一张水墨人物画,一团晕开的阴影中的女子,正回首凝望。兼用了工笔和写意,轮廓简单,看那神情姿态,分明是那个温婉沉静的朱家夫人。仔细看去,并不十分相似,然而眉宇间欲说还休的样子,竟然叫人心头一紧。

    王梓园想起刚开始的时候,丹青每天都问“娘什么时候来看我?”后来不再问了,只是常常站在门后透过门缝,呆呆的看上很长时间(王宅的孩子们是不可以随便出大门的)。再后来,对着门缝发呆的次数也少了,人却越来越淘,除了练习绘画还算认真,没一刻消停。上树掏鸟窝,钻洞逮耗子,往师兄弟的墨汁里兑凝胶,朱砂里添辣椒粉……仿佛接受了某种事实一般,再不为此伤神。

    “这画的是你娘?”

    “嗯,是娘在我梦里的样子。”

    到底还是孩子,无论怎样决绝刚强,始终还是孩子。

    王梓园端详一阵那画,叹口气:“去吧。别再折腾阿黄了。”

    “哎!”丹青清脆的应一声,蹦蹦跳跳走了。

    王宅里说起来,都是些没娘的孩子。即使有的父母双全,那也是签了一辈子的卖身契买断了的,还不如没有。为什么独独这一个格外教人怜惜呢。王梓园重又低下头,一张一张仔细看丹青那些画。十几张画里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有,千变万化,教人目不暇接。他皱起眉头,心道:“这可麻烦了。多少年没遇见这样资质的孩子了,可是在这个行当里,定不下型的孩子又能有多大用处呢?”

    第 2 章

    又是一年春好处。

    这一天吃了晚饭,水墨、飞白、生宣和丹青坐在院子里摆龙门阵,每人用自己的名字讲一个典故。博览群书,熟知书画人物和典故,本是专业课程之一。飞白年纪最小,爱出风头,第一个讲。

    “前朝灵帝修鸿都门的时候,书法家石印刚好得罪了权相黄崇古,被罚到鸿都门外刷墙。石印抄起笤帚蘸了白浆,运帚如风,在墙上写起了字。因为笤帚不比毛笔,写出来的字竟然大有致趣,有的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恰逢灵帝经过,大为赞叹,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丹青撇撇嘴,道:“后来群臣为了讨皇帝的欢心,恨不能人手一把笤帚,飞白这种字体也泛滥成灾。要说飞白贯通了书画二境,本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最怕的就是滥用,满纸笤帚丝罢了。”

    生宣哈哈大乐,飞白兴致正浓,被丹青打断,伸手就去揪他头发。水墨听得丹青说话间已经触及了师傅不得讨论技法的禁忌,拍拍他头顶:“说典故就说典故,好端端的乱发议论干什么。”然后清清嗓子,把话题接了过去。

    “我来讲一个‘松烟泪’的故事吧。前朝易州奚氏乃是有名的制墨世家。其中把制墨发扬光大的是奚氏第三代家主奚超。在他之前,人们都是取油烟制墨。一斤油不过可得一两油烟,造价十分昂贵。奚超因避战乱携家逃至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烧取松烟制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一时名声大振。地方官进贡了几锭奚家墨到宫里,当时的文熹帝沉溺于书画之道,得此墨欣喜若狂,爱如至宝,责成歙州刺史长供。

    烧取松烟须在地上搭十几丈长的密封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先把松木烤干流净松香,再斩块堆入竹棚,点火连烧几天,冷却后入竹棚刮取松烟。仅有竹棚后段的松烟才是进贡皇室的上等墨料。然后加入蛋白、鱼胶、牛皮胶、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粉……各种配料不下千种。烟料须在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方成为墨团,再放入铜模中压成墨锭,最后还须雕花镏金绘彩。一锭墨成,费时不下数旬,耗资不下百银。

    那歙州刺史哪知其中艰辛,只想着多贡些墨锭邀宠。抓了奚家长子为质逼迫奚超。可怜奚超日夜不眠不休烧松制墨,最后心力交瘁而亡。奚家长子把父亲骨灰掺入松烟,制成最后一批奚家墨,然后带着全家人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那掺入了奚超骨灰的墨锭,黑中带紫,清香历经百年而不散。更神奇的是,每逢阴雨天气,便会渗出露珠,宛如泪水滑落。如今这种墨已是有价无市,一锭万金了。”

    几个人都被师兄讲的这个故事深深打动,静静的听着。夜色中除了草间虫儿的低吟,就只有水墨略微低沉沙哑的嗓音在空气中回荡。过了一会儿,飞白推了推丹青的肩膀:“该你了。”

    丹青想了想,慢慢开口道:“故老相传,用瓦罐一类的东西把壁虎养起来,天天喂它朱砂,大概吃到七斤的时候,把它捣烂,点在女人的胳膊上,可以检验女子是不是贞洁。”

    其他三人笑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水墨红了脸:“丹青你个坏小子,怎么说起这个了。”

    “这个事杨简《博物志》和长生子的《丹鼎要术》都有记载,就连穆连山的《五彩名录》‘丹砂’一条下也有详尽的解说。别告诉我你们这些故作正经的家伙没看过。”

    “可是穆连山在书中也说过‘询之于医圣,以为谬说’。”

    “说是这么说,但是多少年口耳相传,平常人哪里分得清楚。本朝立国之初,为了消解前朝在民间的影响,把那些遗留下来的世家大族,统统发配到边远荒蛮之地。又强令他们与当地人通婚,以混淆血统。”

    水墨听到这里,拍拍丹青:“‘学艺不谈时事’,丹青,你又忘了师傅的教诲了。”

    “师兄你真扫兴。”生宣嘟哝着。

    “就是。这里又没有别人,大不了我们小声点好了。”飞白道。

    “还是算了吧,我说个别的关于朱砂的故事。”

    水墨看看他们一脸好奇兴奋的样子,再看看丹青绷着脸故作高深,心中也觉得有点痒痒的,于是问:“师傅在哪里?”

    “在‘如是轩’里陪今儿晚饭时候来的客人说话呢。”

    “他们几个呢?”

    生宣飞快的跑去巡视了一番,回来汇报:“纯尾和紫毫还在大屋里苦练,别的人都在寝室里。熟宣和留白下棋,章草、瘦金、鹤哥看书,焦叶、玉版、罗纹趴在床上扔沙包玩儿,福伯、和叔他们都

    分卷阅读2

    -

章节目录

红尘有幸识丹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阿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堵并收藏红尘有幸识丹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