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砖已经开始制作,叶青开始考虑瓦的问题。
    部落所处的地带是台风频发区,每年都会刮上几次台风。
    造的房子必须能够抵御台风。
    抵御台风,最好的当然是水泥。
    水泥的成分和烧制方法,他懂。
    但是,没有机器粉碎,烧制水泥的话,耗费的人力实在是太多。
    部落只有200多人,除掉老人小孩,壮年劳力也就100出头。
    就这点人,种田,炼铜,捕鱼,制砖瓦,造房子……
    要干的活太多,劳力不够啊。
    叶青暂时放下了烧制水泥的想法。
    烧制什么样的瓦呢?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烧制以前农村那种常见的片瓦。
    综合来说,这种瓦性价比最高。
    制作方面,最简单。
    盖房子时,这种瓦对泥工的水平要求最低。而其规格,因为是统一的,并无各类划分,减少了操作的麻烦。
    烧制也不复杂,和砖一起烧就行了,并不需要专门烧制。
    果然,长久流传的、经过时间检验过的东西,都有其道理存在。
    这种瓦制作,是将长形的泥片,围在圆筒模具上刮成1公分厚的圆筒形,然后脱模,四分,便是四片瓦了。
    叶青来到木作工棚,让人找来竹子。
    制瓦模具需要频繁开合,用竹子做最好,不易变形。
    还需要能转动的制作台,以及脱模用的布套。
    湿瓦片不能暴晒,只能阴干,还需要搭棚子。
    这个简单,多人一起动手,很快便在砖场边上搭起一个大棚子。
    叶青将蛮牛和另外几个干活出色的族人召集过来,教他们制瓦。
    嗯,他自己是不干的。
    将一整套的流程,从堆泥、切泥片、上模、刮泥、切割、脱模,全部示范了一遍之后,便让众人上手,他在边上指导。
    这个比制砖复杂一点,但也没有复杂多少。
    而且,这个活,太对族人的胃口了。
    这才是制陶嘛!
    看着泥片在自己的手上变成标标准准的筒形,蛮牛老激动了。
    奈何他人憨厚,嘴比较笨拙,涨得脸红脖子粗,也说不出什么优美的赞叹话来。
    翻来覆去的,只知道不停地说着:“哦草……哦草……”
    叶青心里发笑,这是不是就是人常说的“奈何老子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
    蛮牛制过陶,而且手艺很好。
    令他如此激动不是瓦这种新的陶器。
    他激动是因为制作台。
    蛮牛一上手,就感觉到了制作台的玄妙,脑子里立刻便思维发散,想象出了这个制作台的各种场合下的功用。
    这一想,他的眼睛便发亮,双手开始发抖。
    他嘴笨,但脑子不笨,不但不笨,还很聪明,很会观察。
    嗯,他就是那种会做不会说,人老实心不老实的类型。
    只是吧,超强的观察力,很多时候被他用在了不正经的地方。
    部落一些女人常常喜欢撩拨他。
    为什么呢?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啊!
    因为,他经常瞅着别的女人的那啥啥啥啥观察研究啊。
    他对这项研究很忘我,很投入,虽然没人知道他研究出来些啥,但他成功地引起了不少女人的注意。
    被蛮牛盯得次数多了,有些女人就心里痒痒了起来,心痒痒了该怎么办呢?
    笨啊!痒痒了就止痒啊!
    怎么止痒?
    介个……方法很多,就不一一列叙了。
    毕竟,蛮牛的硬件条件摆在那儿了,高大,健壮,有力,还有持久……哦,最后一个是据说,据说而已。
    这叫不撩而撩。
    这种人,文雅的说法是内秀,通俗的说法是……闷骚!
    ……
    这个制作台便是一种陶轮了。
    陶轮的出现,对陶器的制作,是革命性的。
    有了陶轮,陶器的制作,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都提高了不止一个量级。
    将制瓦的模具换上其他形状的模具,那便能制造出碗、盘子、罐子、瓶子……等等圆形的陶器,并且是非常标准的圆形。
    有了陶轮,制作陶器,成品率将大大提高,那种歪瓜裂枣、失败的陶胚,将大大减少。
    蛮牛一眼就发现了其在制陶上的巨大作用。
    天才!
    他的洞察力非常强。
    放在现代,这个家伙绝对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叶青在心里给他树了个大拇指,立马来了个三连,收藏、推荐、月票。
    呃,失误……
    叶青看蛮牛他们学会了,剩下的就是熟练度的问题,他便重新回到木作区。
    蛮牛的反应提醒了他。
    他准备多制作几个陶轮。
    陶器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用品,即便后来出现瓷器,陶器都没有被淘汰,一直沿用到了后世。
    小时候,家里的坛坛罐罐,水缸呀,米缸呀,酒缸呀,酸菜坛子呀……等等,都是陶器。
    这次不像制瓦的制作台那么简陋,叶青加上了脚踏传动装置。
    他将陶轮安装在制瓦大棚里,这次他没有召集别人制作陶器。
    他准备自己上。
    部落的陶器用量有限,并不需要大批量制作。
    部落使用的陶器是黑陶,这种陶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先进,比彩陶要繁复,难度要大,技术要高。
    叶青不是专业人士,凭他一鳞半爪的陶器知识,工艺上,他能改进的地方,只有发明“釉”。
    再就是不涉及陶器的具体工艺,只在制作陶器的工具上做些改进。
    首先,为了选料,他发明了篾编筛子。
    将选中的土料反复碾磨,过筛,得到了一堆非常细腻的黏土土料。
    土料晒干后加碳粉,加沙,加水,和泥。
    当然,碳粉,沙也是过过筛的。
    将和好的揉搓充分的陶泥,放阴凉处静置发酵!
    这个时间,他又将朱砂、孔雀石、长石、石灰石、石英等碾磨过筛,然后调成三种糊糊,一种红色,一种绿色,一种白色,这是釉料。
    釉实际就是一种玻璃质,成分和玻璃相似。
    长石、石英、石灰石很常见。
    长石,种类很多,野外随便找一块石头,有点晶性的就是了。
    石英,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就是河沙。
    石灰石,成分碳酸钙,周围的山脉,主体就是这种石头,什么大理石,汉白玉,大青石等等,成分都是碳酸钙。
    这三种是釉的基础原料,形成玻璃质。
    孔雀石,铜矿山上找来的。
    朱砂是从族长的巫之小屋找来的。
    这两种是颜料,加孔雀石,就是绿色釉;加朱砂,就是红色釉;不加颜料,釉料就是普通的白色釉,如果材料精挑细选,烧制技术到位,就是透明的玻璃了。
    红色的防风氏图腾所用的朱砂,在他时时刻刻寻找发掘可用资源的目光下,无所遁形。
    准备就绪,第二天,叶青开始制陶。
    先制个碗吧。
    部落吃饭,用的是陶豆,他还是不很习惯。
    陶豆脚粗,容器又浅,不方便端拿,盛食物又少。
    叶青踩动脚踏板,陶轮开始转动起来。
    陶轮转速不是很快,但是足够平稳。
    很快一个薄薄的碗开始成形。
    换底板,倒过来,加上泥条捏成碗底。
    毛胚成了。
    随后,在金手指的作用下,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连续制作了大量的碗:饭碗、菜碗、汤碗……
    过了几天,陶胚静置阴干了,再次上陶轮精修打磨之后,叶青开始上釉。
    白色作底,红色、绿色作画。
    画什么图案好呢?
    想了想,他将当初青铜斧子刚刚铸造出来时,太康伐木的情景画了出来。
    嗯,还是由几副画组成的连环画。
    他手上的画笔,只是一根简单的芦苇竿,没法画得精细。
    画中人,都是火柴人。
    他看了看,斧子的重要性没有凸现出来,于是又在斧子周边画了几道光。
    画完,叶青自己都笑了……这是小孩子涂鸦啊!
    嗯,也算名副其实。
    他索性玩心大起,在边上又写上了两个竖排的简化汉字:开天!
    芦苇竿不好掌握,字写得有些松散,两个字粗看,都是两横两竖。
    看自己确实没有绘画的天赋,空有灵巧的双手也没用……
    脑子没会啊!
    金手指的先决条件是脑子要会。
    叶青放弃了继续画画的打算,将这个碗放在一边,做废碗处理。
    他找来一块木头,在上面刻了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赵爽弦图!
    他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族人的数学涵养。
    然后,他拿着这块木头,在碗上大量“盖章”。
    盖完章后,感觉只有一个图案,有些单调,他又刻了一个“海螺线”的几何图形。
    再刻一个“圆周率密码图”。
    这是红色主图,再弄些规律性重复的绿色花边。
    呼,舒服了!
    每个碗,都被印上了一圈的图案,整整齐齐,美观大方。
    接下来是烧制。
    部落的陶窑太小,温度也不高。
    温度低,釉料无法融化。
    所以,叶青用砖重新砌了一座窑,烧煤的窑。
    烧煤的窑够大,温度够高,烧出的陶器更多质量更好。
    几天后,这批灰白色,带着红绿色几何花纹的陶器出窑了。
    陶器没有超出族人的认知,他们懂得欣赏陶器的好坏。
    拿着又薄又结实、美观漂亮的碗,他们开始赞美、惊叹。
    叶青听在耳中,有些惭愧。
    论起烧陶技术的话,他是比不上族人的。
    部落烧制的黑陶,烧制过程中使用了渗碳技术。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技术。
    没有长年累月的烧制经验,是很难烧制出高质量的黑陶的。
    叶青烧的陶器比部落黑陶结实耐用,完全是他凭了燃料和原料的优势。
    这是氪金大佬拿着王者大号,欺负青铜新人,单比青铜级操作,他比不过族人。
    这是……不讲武德!
    不过,他依然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地观察着族人,他想看看族人对陶器上面的图案的反应。
    可惜,没有看到他想看到的。
    没有谁准备对图案追根问底。
    嗯,不能祈求部落各方面人才都有。
    看着族人传看着陶器,他忽然发现,画着火柴人的那个碗竟然也烧出来了。
    呃,好吧……那么丑,自己是坚决不会使用的。

章节目录

我在良渚当国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盐老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盐老鼠并收藏我在良渚当国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