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毕竟香烟可是稀罕货,最近京城多了许多古灵精怪的东西,怀表挂钟这些东西寻常可见。
    就连小型的望远镜都有的贩卖一二。
    更重要的是连蜂窝煤炉都出现了好几款式,比如精美的瓷器蜂窝煤炉,上面满是花纹,看起来颇为赏心悦目。
    而市面上也多出了一种叫做食品的东西,比如果干,果肉酱,甚至还有闻所未闻的鳄鱼肉干,什么样的奇形怪兽都有。
    听说这些东西都是山西晋商运过来的,最近整个京城这样的东西十分流行,只要打上噶玛兰出品,都会引发大量的人抢购。
    山西晋商为此赚得盆满钵满。
    能够使用香烟的人,一般都是有钱人家,一包香烟可不便宜,至少需要一百文钱。
    而且这些香烟还分档次,高档一点的中华牌,需要两百文钱,其次是黄鹤牌,那也需要一百五十文。
    其他人看着他拿出了香烟,嘴巴也咽了咽。
    这种香烟的味道,可要比那些土草烟好闻多了,而且听说吸入之后,还有淡淡的香味。
    只见到拿出香烟的文人,随手又掏出了一个小盒子。
    捻起一根小木棍,在盒子旁边擦了一下,火苗就从木根里窜了出来,他慢悠悠地将香烟点燃,接着一副:世人不懂我忧愁的表情。
    周围的人见状就想揍人。
    但看着他那小盒子神奇的一幕,于是有人好奇地问道:“你这是什么东西?居然能够自燃,真是闻所未闻。”
    那文人老凡尔赛地说道:“让各位见笑了,这只不过是不值钱的小火柴而已。
    神奇在于它擦了一下旁边粗纸就能自燃,
    说实话我也不懂为何如此,但用着用着颇为方便,家中柴火也是由它引人,而不需要火石。”
    许多有钱人家已经都使用上了这些东西,毕竟方便,随时随地都能用。
    特别是那些爱抽烟的老爷子。
    不管抽的是烟斗还是香烟,都喜欢用这一小盒火柴,去到哪里都能抽。
    不像火折子,需要先将火引燃,再用盖子盖上,将燃烧的火焰给闷起来,等到重新有空气进入,才会被点燃。
    如果这些火折子做工不好,外面的那层盖子因为高温,而发生自燃,到时候说不定连人都一起烧。
    这人刚一说完。
    其他人都露出了羡慕之色。
    他也想有这么方便的引火工具,而不像用火石不断地敲击,或是向旁边人家借火。
    等众人借来观赏之后,才发现这样的火柴原来也是噶玛兰工坊制造。
    但众人想破头脑,都不知道这种火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自燃?
    众人并不了解。
    火柴这种东西,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
    陶宗仪《辍耕录》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烛也。”
    只是到了清朝之后,这些东西也不知怎么地都不见了,更没有人贩卖这样的东西。
    或许因为硫磺被严格管控。
    而在宜兰科学院,郑轩推行了新的研究制度,比如课题组。
    也就是将军部所需要的东西,性能参数,设一个研究的方向,之后再让这些学者科学家组织成公关的研究小组,专门负责这类东西的研发。
    这在后世可是被广泛运用于国家研究各种领域技术的方面。
    比如航空器材各种门类的研究,都需要各式各样的课题组进行攻关。
    但如今这个时期,郑轩设立课题组,就是为了攻关这些基础的东西,比如能够快速引燃的火柴。
    张道士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于是选择了这一个,然后结合古代各种关于火柴的记载,在使用上能够提取出来的红磷。
    经过半年的时间,他成功地搞出了火柴。
    这种火柴不再是古代的那种,需要高温将其引燃。而是简单带有细沙的粗纸摩擦,就能将其引燃。
    噶玛兰有了这项技术之后,就开始设立厂房,再经过半年的研究制造,才实现安全地量产。
    因为火柴生产容易引发火灾,那些原材料都是易燃的化学物品。
    比如红磷,硫磺,还有一些氧化剂硫化铁,许多都是炸药的原材料,弄不好容易发生爆炸。
    这种火柴在军队可是大受欢迎,毕竟行军打仗在野外,时间就是金钱,使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做饭,花费时间多。
    而有了火柴之后,每一班每一排,都能为快速地准备伙食,如此一来辎重队伍就能少了许多。
    此时酒楼的众人。
    看到这样的一个玩意,内心默默地将火柴这种东西记下来。
    等散会之后,就跑到集市上,只见许多贩卖噶玛兰工坊生产东西的店家,都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不好意思,这位客官,火柴早已卖光。”
    “大约需要多久?”
    “估计也得一个多月之后。”
    “为何需要如此久?”
    不少人不解。
    店家也是无奈,火柴这种原本属于奢侈品的东西,逐渐成为了日常消耗品。
    京城有的是富贵人家,他们大把大把的银子没得地方花,而这种火柴价格对于他们来说非常便宜,一盒火柴只需要二十文钱,标准的盒子里面有五十根。
    所以他们一下手,都是上百个火柴盒,来了两户人家之后,仓库里的火柴基本就被清空了。
    如今又要补货。
    大家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又需要靠走私进行,但现在各地之间军事紧张,走私的生意也很难做。
    如今噶玛兰生产的东西,价格不仅涨了,而且数量少了。
    店家只能无奈地说道:“这火柴产自于南方,路途遥远,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就多了些。”
    其实军事紧张只是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是,光复军占领大块的地区,大量的市场有待开发,所以噶玛兰生产的东西优先提供给本地区。
    随着工业产业溢出。
    各地的工厂不断建设,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市民阶层也不断扩大,所以各地之间的消费能力随之增加。
    他们的购买力不断上升。
    而火柴这种消耗品,优先提供给本地。
    也优先提供给军队。
    特别是前往东北的航线开辟以后,大量的火柴都先提供过去了,所以留给大清的货物变得很少,只剩下奢华品。
    ……
    远在欧洲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年迈的叶卡特琳娜二世收到了关于远东地区的来信,是阿布拉姆上尉请求支援的信件。
    无非是关于他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行动遭到了遏制,特别是在鄂霍次克海扩张行动中。
    萨哈林岛建立起来的根据地,以及矿产资源生产地,都遭到了一股新的势力全面破坏。
    不仅使得萨哈林岛失守,也使得鄂霍次克海花费几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舰队,也被人摧毁一空。
    大量的探险家士兵都葬身海底。
    他请求叶卡特琳娜二世派兵支援,并且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新式战舰,与这股新势力争夺地盘。

章节目录

攻略大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爱你的榴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你的榴莲并收藏攻略大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