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蔚州后,蔡攸并没有在此多做停留。
    休整一日后,便又带着大军直扑新州而来。
    现如今,燕云十六州还剩最后两州之地未被收复,也就是新州与武州。
    蔡攸决定加快进程,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两处州县。
    新州城位于蔚州的东北方向,相距此地也是不足百余里。
    大军只走了三日,便来到了新州城下。
    宋军密密麻麻,一字排开,吼声震天,气冲霄汉。
    城内辽军不足一万,又没有精兵强将。
    看着城下那数十万气势如虎的宋军,守卫城头的辽军心里有些慌。
    城内并没有武将,统领这几千辽军的是一个文官,乃此地的知州,名唤萧格里,也有些辽国皇室血统,只不过却是皇室远亲。
    此人年逾三十,在此地做官数年,熟读诗书,对中原文化颇有研究,汉化程度较深。
    此番宋军来犯,萧格里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他一介文人根本就不懂得领兵打仗。
    这新州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平时只有八千士兵留守在此,战斗力就更不用说了,杀个山贼响马还行。
    要是让他们面对如狼似虎的宋军,那这群辽军还真表示有些压力山大。
    蔡攸也没有攻城的打算,先是派人喊了一波话,结果并无人应答。
    城墙上的萧格里其实是在犹豫,他宅心仁厚,恐宋军入城欺压百姓,便想以此为条件投降。
    但熟读诗书多年,饱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是深入骨髓,现在要让他投降,他也有些不大情愿。
    所以,内心便起了矛盾。
    打肯定是打不过的,投降的话,不但可以保全自身,还能护住这八千辽军与城中的十几万户百姓。
    可一旦投降的话,就等于是背叛了大辽。
    萧格里的内心在天人交战着,但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蔡攸已经下令弓箭手放箭。
    三万弓箭手开弓瞄准城头便射,铺天盖地的箭矢朝着城头飞射而来。
    辽军士兵急忙举盾护住萧格里,但大部分辽军却是中箭倒地。
    一波箭雨过后,蔡攸责令攻城,仗着兵多将广,今日务必要攻克新州。
    蔡攸本来是不想耗费兵力攻城的,但为了快速收复燕云全境,只能是尽早拿下新州。
    更何况,城中守军甚少,根本对宋军构不成多大的威胁,蔡攸信心满满,相信在己方士兵的奋力攻城下,半日之内便可将这座城池收入囊中。
    城头之上,中箭身亡的辽军士兵不计其数。
    萧格里钻出盾牌阵,便看到了城头上的惨状,又见宋军已经扑到了城墙边上。
    看他们这副凶狠模样,城破后还不得斩杀辽军立威啊!
    犹豫再三,萧格里决定投降,他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最终是百姓和士兵们生命的重要性战胜了忠君爱国的思想。
    由此可见,他倒也不是个腐儒,毕竟能用心来衡量思想。
    但他投降也是有条件的,保全辽军士兵的性命,最为重要的是不得侵犯百姓。
    “唉!传本官的命令,高举白旗,打开城门!准备投诚。”
    萧格里仿佛认命了一般,有气无力的说道。
    辽军士兵应了一声,很快,便按照他的吩咐,将一面白布给挑了起来。
    蔡攸正观战呢!眼瞅着宋军将士就要爬上去了,却忽地看见城墙之上飘扬的白旗,紧接着,城门“轰隆”一声,大敞四开。
    这小子顿时就明白过来,辽军这是投降了啊!
    “传令!大军暂且攻城,随小爷依次入城。”
    宋军开始变阵,蔡攸一马当先,走向城门,宋军将士则是六人一排,有条不紊的跟在他身后。
    城门处,萧格里手捧令箭官印立在那里,身后是早已放下兵器的辽军士兵。
    当蔡攸进来后,萧格里忙躬身一礼,将手中官印高举头顶。
    “将军在上,新州城知州萧格里见过将军。”
    蔡攸满意的轻点头,示意他抬起头后,越看他越觉顺眼,不由得问道:
    “看你这彬彬有礼的模样,想必应该是读了不少书!你为何向我大宋官军投诚,而不是负隅顽抗。”
    萧格里又行一礼,随即如实回答道:
    “实际相差悬殊,一味地负隅顽抗只会徒增伤亡罢了。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很不错。”
    蔡攸面露赞许之色,现在向萧格里这样分的清楚形势的人可不多了。
    “将军勿怪,我之所以投降也是有条件的。”
    萧格里有些惶恐,他不知道蔡攸是否乃嗜杀之人。
    “哦?说来听听!”
    驻马不前,蔡攸饶有兴趣的看着他,没想到一个降将也敢跟自己提条件。
    顿了顿,萧格里目光坚定的直射向他:
    “还请将军饶过这些大辽降兵,进城后不要欺压百姓,滥杀无辜,如若将军可以做到这两点,那本官虽死无憾。”
    这话一出,蔡攸对他的欣赏之意就变的更浓了。
    “你放心,小爷答应你,我大宋军纪严明,是绝不会对百姓出手的。”
    萧格里闻言长吁一口气,看来自己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了。
    “那不知将军准备如何处置本官?”
    他一个没忍住,便问了出来。
    蔡攸没说话,招招手,便有军士牵来一匹马。
    “上马,给小爷讲讲这新州城的民生之事。”
    这番举动倒是令萧格里有些受宠若惊,心里也安定了许多。
    翻身上马,陪同在蔡攸身侧,为他讲解了起来。
    因宋军军纪严明,从不骚扰百姓,故此新州城内,一些胆大的百姓便走上了大街,看着沿街一动不动笔直而立的宋军,皆是面露好奇之色。
    城中富户为了保全家产和地位,便讨好蔡攸,将一处宅邸献给他临时居住。
    蔡攸本就没想在这过多停留,不过也不能拂了人家的好意,便勉勉强强的住了进去。
    现在宋军入主新州,势力更迭,大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城内的富户们也知道讨好新主子的道理,便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决定每人都拿出一些金银,献给蔡攸。
    这些富户们家中有的是钱,生怕宋军入城后抄了他们的家,所以便准备提前下手,用金银来讨好蔡攸,希望可以抱紧蔡攸的大腿。

章节目录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都门帐饮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都门帐饮醉并收藏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