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栋正式收到朱翊镠的旨意,设立台湾行省,委任他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并兼任总兵官镇守台湾——相当于军政大权全部交到他的手里。
    其他官员的任命及各大小衙门的组建,也由马栋全权负责。
    马栋陡然感觉担子重了,但眼下台湾的稳定让他信心大增。
    尤其与王喜姐的五年之约,每每想起,总让他激情四溢。
    五年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方不愧朱翊镠对他的信任以及王喜姐对他的期望,还有这片土地上两万多人。
    此时台湾的人口,他已经查清了。
    当初他带两万多人来,可途中与海盗角逐几次,伤亡惨重。
    加上台湾领土原本有一些从沿海迁徙过来的居民,所以台湾眼下还有两万八千多人,其中一半军士。
    台湾事宜负责人张敬修奉旨,又向台湾输送将近有一千女眷,以解决台湾目前严重缺乏女子之苦。
    其他有家属的官员、士兵,现在可以将他们接过来定居了。
    另外,除了将台湾发展成为一大军事基地,马栋还收到了朱翊镠的特别指令,任何有敢侵犯、骚扰台湾的外来势力,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纵容,尤其要关注日本人的行踪。
    有任何人力、财力、物力、武力的需要,尽管向朝廷开口。
    如此一来,朱翊镠的决心,马栋自然心知肚明,接下来啥也不说,只管撸起袖子干就完事了。
    ……
    自马栋坦白地表明自己心迹后,王喜姐的心态已经平和多了。
    在这里,他还拥有王妃的尊荣,这里上上下下的人依然都敬重她。
    她不再觉得生无可恋。
    马栋偶尔会来看望她一次,彼此保持着该有的距离从不僭越。
    她也感觉马栋精神多了,而且人也变得有趣,任何时候都不沮丧。
    这种状态正是她喜欢的。
    与马栋难免会谈及朱翊镠。
    马栋曾问过她,恨朱翊镠吗?
    这也是她最近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内心到底恨不恨朱翊镠呢?
    若说从来没恨过,那是骗人的。
    当初无论朱翊镠给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与郑妙谨一道挟持朱翊钧在翊坤宫是事实,妥妥的以下犯上。
    尽管对外宣布这是皇家内事,由两宫太后决定废朱翊钧立朱翊镠,降朱翊钧为番王,就藩东番,也就是现在的台湾,但在她眼里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朱翊镠蓄意夺位的阴谋。
    且不说其它的,就问郑妙谨怎么解释?翊坤宫还暗中蓄有死士。
    这不就是“阴谋”吗?
    所以将他们“赶来”台湾这座荒岛,让她心中如何没有恨?
    但随着朱翊钧越来越不争气,她的心一天一天的变凉直至死去,对朱翊镠的恨又逐渐淡化了。
    无它,只因她想明白,朱翊镠才像明君,才像大明之主。
    还有谁比她更懂得朱翊钧?骨子里敏感、贪婪、小气……
    优秀的男人应该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说他不行就一定要用实力证明自己行,而不是一蹶不振。
    然而遗憾的是朱翊钧选择了后者。
    给过他机会,他不知道争取;给过他时间,他也没有觉醒。
    她清楚如果朱翊镠狠一点,朱翊钧早就死了,甚至包括她。
    但她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朱翊镠依然给予了她足够的尊荣。
    马栋也对她说过,朱翊镠十分珍视她,不然不会费那么大的劲,先派王安来劝,后又直接下旨让她好好活着……的确,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马栋还对她说过,她自己其实也已经意识到了,她的前半生并不快乐,了结或许是一种解脱。
    而这个推手正是朱翊镠。
    从这个层面看,她非但不恨,反而要感激朱翊镠。
    毕竟人嘛,必须得向前看,当一条路荆棘丛生完全看不到希望时,为何不绕开它摆脱它,而重新选择一条能看得到希望的光明大道呢?
    人相较于动物最大的优越之处不就是能够自主选择吗?
    所以现在要问她恨不恨朱翊镠,她可以明确地回答说不恨了。
    马栋赞赏这是因为她有大格局,因为,但凡心胸狭隘没有格局的女子,十有八九都会痛恨朱翊镠的。
    王喜姐就当是吧!
    她现在只想好好活着,而且必须活在当下,这样才有意义。
    ……
    送来的一千女人该如何安置?尽管有了,毕竟还是男多女少嘛。
    这是王喜姐比较关心的问题。
    虽然她已经不再理事,但只要能帮马栋,她还是愿意。
    马栋解释说女人不是送来供这里的男人享乐,而是希望男女组成家庭,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扎根下来。
    最迫切需要的男人可以追求,但必须征得女人的同意,任何敢胡来的,将严惩不贷——这是原则,是律法。
    毕竟也不是所有男人都需要女人。
    像马栋他就觉得不需要其她女人。
    当然这也是朱翊镠的旨意,眼下暂时只能解决最迫切需要的男人,前提是必须给予女人以足够的尊重。
    王喜姐表示欣慰。
    透过朱翊镠的政策,她似乎看到了女人该有的觉醒。
    男人赋予只是一部分,更多还需要女人自己去争取。
    所以她主动请求,将这一千女人的日常管理交给她。
    马栋大喜。毕竟王喜姐有管理后宫的经验,女人交由王喜姐管理再也合适不过。没有谁敢在她面前放肆,这片土地上的官员将士无不尊重她。
    王喜姐还关心“吕宋烟”。不说有多反感马栋爱好抽这玩意儿,但她知道抽多有害健康,希望马栋少抽。
    马栋告诉她已经戒掉了,自打对她表白之后就已经戒掉了。
    而且还告诉她,朱翊镠也特意叮嘱过,不能多抽吕宋烟,怀疑有毒,是不是鸦片,能不抽尽量不抽。
    王喜姐终于放心了,想必是因为王安回京后向朱翊镠禀明。
    ……
    为了弥补台湾领土目前男多女少的缺憾与现状,作为一项政策,朱翊镠允许军人蹴鞠活动。
    蹴鞠的发展,汉朝是一个高潮,唐宋是第二个高潮,早就有了充气球的出现(南朝以后就有),到辽金元时期成为朝廷节庆的节目之一。
    到大明朝,蹴鞠仍广泛流行。《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
    可见蹴鞠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
    可明太祖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也不能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明代已经有了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出售各式各样的鞠,时名为“健色”。
    男人血液里都有狂热的劲儿,即便没有男多女少的现实,朱翊镠也会逐步放开这项禁令。
    自此,台湾正式步入稳定阶段。对台湾的布局,暂时也可以告一段落,该做的,朱翊镠都做了,接下来就看马栋与王喜姐如何表演。
    虽然鞭长莫及,朱翊镠无法亲临台湾指导,但他相信马栋与王喜姐,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权力,同时承诺保证对台湾提供各种援助。
    包括经济上。
    此前朱翊镠便在李太后面前阐述过这个观点,此时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不同于朱翊钧当政时。
    ……
    。

章节目录

不负大明不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十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光并收藏不负大明不负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