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如何震惊于教科书的内容这里就略过不提了,他们主要来查看的还是唐国的国策,和百姓的生活情况。
    这个村子的情况实在太好了,好到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郭吉廷信中所写的东西居然都有,甚至比信上写的还要好,他们产生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破除怀疑的办法很简单,多跑几个村子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他们继续往下一个村子走,发现和之前的村子一样,而且又发现了许多之前没发现的细节。
    比如家家户户都沤肥,牲畜的数量远超他们知道的任何势力。
    他们知道了稻田养鸭,知道了蚯蚓养鸡,知道了自动转动的水车,知道了曲辕犁,知道了熬硝……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发明,却从根本上改变着唐国百姓的生活。
    至少这里的百姓每天都能吃上鸡蛋,想吃肉了可以杀鸭子和鸡,还有非常便宜的鱼……
    当年他们家族没有被发配岭南的时候,吃的都没有这么奢侈。
    继续往北,逐渐变的荒凉起来,赵昉给的解释是这里才刚刚开发,且越往北就越荒凉。
    四人都没有多说什么,才建立三年的国家,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正在修路的施工队,和干活的民夫聊过之后才知道。
    只有少部分是来服徭役的,大多数都是趁着农闲过来打工,每天工钱八个大子儿的工钱。
    来去自由,想干几天就干几天。
    征用民夫修路居然还给工钱,又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继续往北道路更加难行,遇到的村庄也非常简陋,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很多甚至连四壁都没有,只能暂时蜗居在草棚里。
    但这里的每个一人的精气神都非常的好,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说起唐国和唐王,都是感激的话语——在这里他们终于感觉到了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连牲畜都不如的东西。
    就连异族人也都是差不多,问他们对汉人的看法,回答都是华夏子孙本为一家何分彼此。
    陈秀继续保持了沉默,曹晖和方昭则变的纠结犹豫起来。
    周启是越来越兴奋,嘴里不停念叨大同世界。
    “三代之治咱们是无缘得见,只是这唐国之治,当真是我见过最接近大同的地方了。”
    陈秀不咸不淡的说了句:“小国寡民而已,不足以说明什么。”
    曹晖和方昭附和道:“再看看,再看看。”
    于是一行人又在宁北镇乘船去了纵谷平原。
    第一站是纵北码头,此时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军民两用的基地。但暂时并无多少民船往来,停靠在这里的是数十艘战舰。
    这还是四人登岛以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唐国军队,也不禁多看了几眼。别的不说,起码战船非常的大,军队很有气势。
    军队也属于禁止参观的地方,他们很快就离开了。
    到达纵北三镇,他们又看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游牧,准确的说是半游牧。
    牧民在镇子里有家有田,平时家人居住在镇子里,他们去牧场放牧,轮到自己休息就回镇子上的家里。
    牧场的马群已经形成了规模,种马七千余匹,小马驹近两千匹。
    这些马驹多是今年新产,想培育成战马至少还需要三年。
    原本他们以为所谓的纵北马场就是一块空地,有个千儿八百匹马就不错了。哪知道居然真的是一片大草原,养了七千多匹种马。
    这可是海岛啊,上面居然有如此庞大的一片平原草场,晋国要是知道了估计会哭晕在小厕所吧。
    虽然三年后才能稳定产出战马,可这代表的是未来啊。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三年又算的了什么?
    况且这三年又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组建骑兵,唐国连种马都能搞到手,战马应该也没有问题。
    买上三五千匹马组建一支骑兵部队,轻易就能把这三年熬过去。
    看到纵谷马场,他们四人才真正的正视起唐国。
    周启盛赞道:“唐王真乃天下第一等奇人是也,有如此君主在,唐国何愁不兴。”
    曹晖和方昭连连点头,很是赞同他的话,陈秀负手而立没有说话。
    看过马场他们再次乘船绕去了宁南平原,这里比宁北还荒凉。
    赵昉说道:“宁南地势起伏较大又缺少湖泊蓄水,雨季必成洪涝,旱季又陷入缺水困境,不适合开垦土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大王在这里规划了三座水库来调节水资源,一旦建成这里的土地就会变成沃野。”
    “现在正在修建第一座水库,只是唐国缺少人手,进展较慢。燕国的那些俘虏,有一部分就会被送到这里修水库。”
    “等水库修建好,就会把他们安置在这里……”
    周启再次赞道:“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王高瞻远瞩使某佩服。”
    一行人再次北上,很快就来到了盐城的地界,这里又是另外一个世界。
    一望无际的甘蔗田和大蒜田,其它粮食作物种植的反而比较少。
    赵昉介绍道:“唐国售卖的糖就是用这里的甘蔗熬制而成。”
    至于为什么要种这么多大蒜,他没有解释,四人也没有问。
    他们又去村民家里实地调查,发现这里的人过的并不比宁中平原差。甚至因为种植的是经济作物,手中的现钱还要更多一些。
    最后去了盐城,当他们那到那一万亩如镜子一般的盐田,再次被震撼。
    尤其是知道唐国是怎么生产盐的时候,瞠目结舌还以为听到玩笑话。
    可盐田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居然可以用如此简单的方法无限的获取食盐。难怪唐国永远都不缺盐,不管要多少都能拿的出来。
    这简直就是抢钱啊。
    只要这个秘密能守住不被别人知道,他们就可以不停的用盐从各国吸取财富。
    想到这里,曹晖和方昭脸色忍不住就变了。他们知道了这么多秘密,还有机会离开吗?
    或者说,人家压根就没打算让他们离开,这个答案让他们心中非常的憋屈难受。
    想找陈秀和周启诉苦,却发现前者无动于衷,就好像是没想到一样,而后者已经完全以唐国人自居了。
    他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至此历经半个月,他们终于完成了参观工作。
    赵昉问道:“四位先生,是想返回还是随我去梦启城见一见大王?”

章节目录

五胡烽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步兵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步兵长并收藏五胡烽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