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肯立即意识到这里面的机会。
“既然高鞠仁要来了,那么从南面赶回来的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就由有他去对付就行了,我不如向他讨要那几百基马克人,然后再从萨摩人中挑选......,就在那一万五千萨摩俘虏里挑选,不要太多,三千有复仇的心思并身强力壮者就行!”
......
大约十日后,逃到后世维也纳(此时是巴伐利亚大公泰西罗三世的领地)的泰西罗三世也意识到自己当时确实操切了,对方只有几十骑,加上那能够爆炸的秘密武器而已,如果当时自己不出动骑兵,而是用步军上去对战,不见得会输!
更令他咬牙切齿的是那一万多户俘虏,那可是他为了弥补丕平三世带给他的损失费劲功夫得来的,如今却全部陷在布尔诺!
不行,就算他们真是另外一支“匈人帝国”的军队那又如何?
他们要来到欧洲,首先要越过科萨汗国,而目前并没有受到科萨汗国崩溃的消息!
必定是从马扎尔部落或者佩彻涅格部落分化出来的打着阿提拉幌子的游牧骑兵!
于是,在维也纳收集残兵败将,加上得知消息后前来与他汇合的其他大贵族,很快他手下又有了上万人马!
此时,他手下有一千骑兵,九千步军!
对于泰西罗三世来说,他能够忍受失败,但绝对不能忍受失去那一万五千户俘虏,那是他阿芝诺芬家族能够维持在巴伐利亚公国地位的基础,若是没有了他们,他的家族立即就会弱于斯图加特、纽伦堡的大家族,能不能继续担任巴伐利亚大公的爵位也存在疑问。
一想到这一点,他不禁有些不寒而栗。
如果自己衰弱了,不用法兰克人上来,斯图加特家族、纽伦堡家族都会毫不犹豫扑上来将他吃干抹净,丝毫不会犹豫!
“奴隶,我需要奴隶!”
在他眼里,所有的斯拉夫人都是天生的奴隶,萨摩人也不例外,绝对不能失去!
不过有了布尔诺之战的经验,这一次他将大军紧紧凑在一起,然后骑兵四处侦查,此时的他已经知道那所谓的“阿提拉二世”的军队只有两三千人,就算全部过来他也有一战之力。
......
在维也纳东边,大约两百余里的地方,后世斯洛伐克所在,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做尼特拉公国的小国,他们同样是斯拉夫人与凯尔特人的后裔,不过却自称尼特拉人,都城就在后世斯洛伐克的尼特拉。
这样的小国,显然不是像萨克森人、阿瓦尔人这样的大部落的对手,当萨克森大酋阿尔努尔福带着大军南下时,尼特拉大公自然望风而降。
就在泰西罗三世带着重新纠集的慕尼黑、维也纳联军再次北上时,萨克森、维斯瓦联军也回到了尼特拉!
这一次,无论是萨克森人,还是维斯瓦人都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在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俘获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大量的财富(牲口、金银珠宝等),当他们南下时每个部落有一两万人,回来时却没有这么多了,不过掳掠的人口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
而在特兰西瓦尼亚,此时,也就是一个位于后世塞尔维亚的斯拉夫部落还在继续攻打阿瓦尔人在特兰西瓦尼亚唯一完好无损的城堡纳波卡,依着阿瓦尔人的实力,击败这支自称塞尔维亚人的斯拉夫部落是迟早的事。
布尔诺、维也纳、尼特拉,三地都在多瑙河附近,之间并无大山阻隔,往来无碍,每两座城堡之间的距离都在两百里左右。
此时,高鞠仁已经带着碎叶营来到了布尔诺,得知苏肯的事情后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五百骑兵,全部来自基马克部落的骑兵,而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人准备南下迎击萨克森人和维斯瓦人。
此时苏肯却又动摇了。
“都尉,听说那萨克森人是日耳曼诸部中最大的,维斯瓦人的精锐也在那里,至少还有两万人,还有不少附庸兵,两千余人是否太过单薄了?”
高鞠仁笑道:“无妨,你就放心去对付那甚巴伐利亚人吧”
苏肯点点头,暗忖:“高都尉只要布置得当,加上火器之利,没有理由会打败仗吧”
......
至于萨摩人首领莫吉米尔汇聚的两万“大军”则一分为二,得知真正的“阿提拉二世”来了,莫吉米尔没有丝毫犹豫便带着一万五千人加入到高鞠仁的队伍,而苏肯则得到了五千人。
在罗马时代,多瑙河就是帝国的北部边境,与中国人在北境修建长城防御游牧部族不同,罗马人在多瑙河沿岸修建了一连串城堡作为抵御“蛮人部落”的基地和前哨,雷根斯堡(巴伐利亚,阿芝诺芬家族发迹地)、维也纳(奥地利)、布达佩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鲁塞(保加利亚)就是各个重要地方的重要城堡。
罗马帝国衰微后,这些地方大多落入到当地部族手里,比如雷根斯堡、维也纳就落入到巴伐利亚贵族阿芝诺芬家族手里,而布达佩斯则落到了阿瓦尔人手里,贝尔格莱德落到塞尔维亚人手里,鲁塞则落到了保加尔人手里。
这些部族得到罗马人的城堡后,自然有样学样,又在多瑙河以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城堡,这就是蛮族大举入侵后罗马北部骤然出现的一系列“公国”的雏形。
话说已经回到尼特拉的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得知威名赫赫的“阿提拉二世”的“大军”正在布尔诺城,顿时不敢径直向西北直接去布尔诺了(他们原本要沿着尼特拉-布尔诺-布拉格的路线回到德累斯顿和克拉科夫),得知巴伐利亚人正在维也纳时,他们干脆不去布尔诺了,而是径直西去,准备与泰西罗三世会师。
此时,苏肯带着五百碎叶军骑兵以及五千萨摩人已经走到布尔诺通往维也纳的半路,得知这个消息后,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已经抵达了多瑙河上另一座罗马人修建的边防重镇——布拉迪斯拉发!
而高鞠仁得知此事后又退回到了布尔诺!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苏肯要独自面对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三支大军的局面!
此时,若是苏肯退却了,他刚刚在布尔诺之战中大破巴伐利亚人得到的巨大威望就会荡然无存,而这三支大军一旦联手,就算高鞠仁的整个碎叶营出面也不见得是对手。
而对于泰西罗三世,得知原本一直是他的仇敌的萨克森人也在向他靠拢,便也停下来了。
最后,三方在多瑙河北岸、维也纳与布拉迪斯拉发之间的小堡——奥尔特堡达成了秘密协议,准备联合起来对付碎叶军!
当然了,由于之前已经将阿瓦尔人的势力彻底从萨摩、匈牙利驱逐出去,又在特兰西瓦尼亚大肆劫掠,阿瓦尔人没有个几十年是缓不过劲儿来的,故此,三方又达成了瓜分萨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协议。
匈牙利太远,又离阿瓦尔人太近,三方达成的实际上就是瓜分萨摩公国的协议,具体内容是:
巴伐利亚人拿下尼特拉公国(后世斯洛伐克),而萨摩公国(捷克)以布尔诺为界,布尔诺以西的地方归属萨克森人,以东之地归属维斯瓦人。
三方的主战兵力加起来超过三万,还有至少三千骑兵,达成这个协议后便将各自的缴获全部放在布拉迪斯拉发,让辅助兵力大约两万人镇守,主战兵力则全部北上,准备与碎叶军决一死战。
此时,他们自然已经得知来的并不是什么“阿提拉二世”,而是孤军到此的碎叶军,于是,他们更有信心了。
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都是金发碧眼之辈,苏肯手下不是汉人、鲜卑人便是突厥系的基马克人,根本无法抵近联军的势力范围。
不过,当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得知自己的老巢告急并撤退时,对所经之处进行了蝗虫式的破坏。
原本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拉夫人也是投降了他们的,不过,当萨克森人进驻后立即对城堡进行了大肆洗劫,自然有大量斯拉夫人逃了出来。
于是,苏肯便得到了三方势力已经联合起来的消息。
三千骑兵,三万步军,这就是摆在苏肯面前的力量,此时,他再也顾不得什么威望、颜面了,他立即向高鞠仁求援。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人虽然不能抵近多瑙河一线,但萨摩大公莫吉米尔的人却能,何况尼特拉大公名义上还受他的管辖,于是,高鞠仁便先一步得到了三军联合的消息。
“带你的人径直向东,目标,布拉迪斯拉发”
高鞠仁向他下达了命令,潜台词自然很明确。
“联军,就由我来对付吧”
苏肯得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改变行军路线往东而去,不过他想要抵达布拉迪斯拉发堡,还必须从多瑙河北岸穿过卡岑山(后世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北面的大山,乃喀尔巴阡山的余脉)。
卡岑山虽然山势不高,不过却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罗马人建立起布拉迪斯拉发堡后,便在靠近多瑙河的山中修建了一条山道,并在山道正中修建了小堡——拉马察堡(后世斯洛伐克拉马察村),千百年来,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萨摩人、匈人、阿瓦尔人反复从这里通过,到了此时已经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二十里,宽约两里的宽阔谷地了。
苏肯的骑兵营以及五千萨摩人走到山道中间时变故发生了!
他们遭到了萨克森人和维斯瓦人的包围!
原来他们一早就被联军盯上了,并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这里设下了埋伏!
“既然高鞠仁要来了,那么从南面赶回来的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就由有他去对付就行了,我不如向他讨要那几百基马克人,然后再从萨摩人中挑选......,就在那一万五千萨摩俘虏里挑选,不要太多,三千有复仇的心思并身强力壮者就行!”
......
大约十日后,逃到后世维也纳(此时是巴伐利亚大公泰西罗三世的领地)的泰西罗三世也意识到自己当时确实操切了,对方只有几十骑,加上那能够爆炸的秘密武器而已,如果当时自己不出动骑兵,而是用步军上去对战,不见得会输!
更令他咬牙切齿的是那一万多户俘虏,那可是他为了弥补丕平三世带给他的损失费劲功夫得来的,如今却全部陷在布尔诺!
不行,就算他们真是另外一支“匈人帝国”的军队那又如何?
他们要来到欧洲,首先要越过科萨汗国,而目前并没有受到科萨汗国崩溃的消息!
必定是从马扎尔部落或者佩彻涅格部落分化出来的打着阿提拉幌子的游牧骑兵!
于是,在维也纳收集残兵败将,加上得知消息后前来与他汇合的其他大贵族,很快他手下又有了上万人马!
此时,他手下有一千骑兵,九千步军!
对于泰西罗三世来说,他能够忍受失败,但绝对不能忍受失去那一万五千户俘虏,那是他阿芝诺芬家族能够维持在巴伐利亚公国地位的基础,若是没有了他们,他的家族立即就会弱于斯图加特、纽伦堡的大家族,能不能继续担任巴伐利亚大公的爵位也存在疑问。
一想到这一点,他不禁有些不寒而栗。
如果自己衰弱了,不用法兰克人上来,斯图加特家族、纽伦堡家族都会毫不犹豫扑上来将他吃干抹净,丝毫不会犹豫!
“奴隶,我需要奴隶!”
在他眼里,所有的斯拉夫人都是天生的奴隶,萨摩人也不例外,绝对不能失去!
不过有了布尔诺之战的经验,这一次他将大军紧紧凑在一起,然后骑兵四处侦查,此时的他已经知道那所谓的“阿提拉二世”的军队只有两三千人,就算全部过来他也有一战之力。
......
在维也纳东边,大约两百余里的地方,后世斯洛伐克所在,此时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做尼特拉公国的小国,他们同样是斯拉夫人与凯尔特人的后裔,不过却自称尼特拉人,都城就在后世斯洛伐克的尼特拉。
这样的小国,显然不是像萨克森人、阿瓦尔人这样的大部落的对手,当萨克森大酋阿尔努尔福带着大军南下时,尼特拉大公自然望风而降。
就在泰西罗三世带着重新纠集的慕尼黑、维也纳联军再次北上时,萨克森、维斯瓦联军也回到了尼特拉!
这一次,无论是萨克森人,还是维斯瓦人都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在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俘获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大量的财富(牲口、金银珠宝等),当他们南下时每个部落有一两万人,回来时却没有这么多了,不过掳掠的人口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
而在特兰西瓦尼亚,此时,也就是一个位于后世塞尔维亚的斯拉夫部落还在继续攻打阿瓦尔人在特兰西瓦尼亚唯一完好无损的城堡纳波卡,依着阿瓦尔人的实力,击败这支自称塞尔维亚人的斯拉夫部落是迟早的事。
布尔诺、维也纳、尼特拉,三地都在多瑙河附近,之间并无大山阻隔,往来无碍,每两座城堡之间的距离都在两百里左右。
此时,高鞠仁已经带着碎叶营来到了布尔诺,得知苏肯的事情后二话没说就给了他五百骑兵,全部来自基马克部落的骑兵,而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人准备南下迎击萨克森人和维斯瓦人。
此时苏肯却又动摇了。
“都尉,听说那萨克森人是日耳曼诸部中最大的,维斯瓦人的精锐也在那里,至少还有两万人,还有不少附庸兵,两千余人是否太过单薄了?”
高鞠仁笑道:“无妨,你就放心去对付那甚巴伐利亚人吧”
苏肯点点头,暗忖:“高都尉只要布置得当,加上火器之利,没有理由会打败仗吧”
......
至于萨摩人首领莫吉米尔汇聚的两万“大军”则一分为二,得知真正的“阿提拉二世”来了,莫吉米尔没有丝毫犹豫便带着一万五千人加入到高鞠仁的队伍,而苏肯则得到了五千人。
在罗马时代,多瑙河就是帝国的北部边境,与中国人在北境修建长城防御游牧部族不同,罗马人在多瑙河沿岸修建了一连串城堡作为抵御“蛮人部落”的基地和前哨,雷根斯堡(巴伐利亚,阿芝诺芬家族发迹地)、维也纳(奥地利)、布达佩斯(匈牙利)、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鲁塞(保加利亚)就是各个重要地方的重要城堡。
罗马帝国衰微后,这些地方大多落入到当地部族手里,比如雷根斯堡、维也纳就落入到巴伐利亚贵族阿芝诺芬家族手里,而布达佩斯则落到了阿瓦尔人手里,贝尔格莱德落到塞尔维亚人手里,鲁塞则落到了保加尔人手里。
这些部族得到罗马人的城堡后,自然有样学样,又在多瑙河以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城堡,这就是蛮族大举入侵后罗马北部骤然出现的一系列“公国”的雏形。
话说已经回到尼特拉的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得知威名赫赫的“阿提拉二世”的“大军”正在布尔诺城,顿时不敢径直向西北直接去布尔诺了(他们原本要沿着尼特拉-布尔诺-布拉格的路线回到德累斯顿和克拉科夫),得知巴伐利亚人正在维也纳时,他们干脆不去布尔诺了,而是径直西去,准备与泰西罗三世会师。
此时,苏肯带着五百碎叶军骑兵以及五千萨摩人已经走到布尔诺通往维也纳的半路,得知这个消息后,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联军已经抵达了多瑙河上另一座罗马人修建的边防重镇——布拉迪斯拉发!
而高鞠仁得知此事后又退回到了布尔诺!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苏肯要独自面对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三支大军的局面!
此时,若是苏肯退却了,他刚刚在布尔诺之战中大破巴伐利亚人得到的巨大威望就会荡然无存,而这三支大军一旦联手,就算高鞠仁的整个碎叶营出面也不见得是对手。
而对于泰西罗三世,得知原本一直是他的仇敌的萨克森人也在向他靠拢,便也停下来了。
最后,三方在多瑙河北岸、维也纳与布拉迪斯拉发之间的小堡——奥尔特堡达成了秘密协议,准备联合起来对付碎叶军!
当然了,由于之前已经将阿瓦尔人的势力彻底从萨摩、匈牙利驱逐出去,又在特兰西瓦尼亚大肆劫掠,阿瓦尔人没有个几十年是缓不过劲儿来的,故此,三方又达成了瓜分萨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协议。
匈牙利太远,又离阿瓦尔人太近,三方达成的实际上就是瓜分萨摩公国的协议,具体内容是:
巴伐利亚人拿下尼特拉公国(后世斯洛伐克),而萨摩公国(捷克)以布尔诺为界,布尔诺以西的地方归属萨克森人,以东之地归属维斯瓦人。
三方的主战兵力加起来超过三万,还有至少三千骑兵,达成这个协议后便将各自的缴获全部放在布拉迪斯拉发,让辅助兵力大约两万人镇守,主战兵力则全部北上,准备与碎叶军决一死战。
此时,他们自然已经得知来的并不是什么“阿提拉二世”,而是孤军到此的碎叶军,于是,他们更有信心了。
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维斯瓦人都是金发碧眼之辈,苏肯手下不是汉人、鲜卑人便是突厥系的基马克人,根本无法抵近联军的势力范围。
不过,当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得知自己的老巢告急并撤退时,对所经之处进行了蝗虫式的破坏。
原本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拉夫人也是投降了他们的,不过,当萨克森人进驻后立即对城堡进行了大肆洗劫,自然有大量斯拉夫人逃了出来。
于是,苏肯便得到了三方势力已经联合起来的消息。
三千骑兵,三万步军,这就是摆在苏肯面前的力量,此时,他再也顾不得什么威望、颜面了,他立即向高鞠仁求援。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人虽然不能抵近多瑙河一线,但萨摩大公莫吉米尔的人却能,何况尼特拉大公名义上还受他的管辖,于是,高鞠仁便先一步得到了三军联合的消息。
“带你的人径直向东,目标,布拉迪斯拉发”
高鞠仁向他下达了命令,潜台词自然很明确。
“联军,就由我来对付吧”
苏肯得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就改变行军路线往东而去,不过他想要抵达布拉迪斯拉发堡,还必须从多瑙河北岸穿过卡岑山(后世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北面的大山,乃喀尔巴阡山的余脉)。
卡岑山虽然山势不高,不过却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罗马人建立起布拉迪斯拉发堡后,便在靠近多瑙河的山中修建了一条山道,并在山道正中修建了小堡——拉马察堡(后世斯洛伐克拉马察村),千百年来,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萨摩人、匈人、阿瓦尔人反复从这里通过,到了此时已经是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二十里,宽约两里的宽阔谷地了。
苏肯的骑兵营以及五千萨摩人走到山道中间时变故发生了!
他们遭到了萨克森人和维斯瓦人的包围!
原来他们一早就被联军盯上了,并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这里设下了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