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过去不到一个月,曲阜的孔府内斗越发严重,在徐永宁和卢忠相继为反对派提供支持后,他们的腰杆子挺得越来越直,说话口气也是愈发的大。
    孔彦缙被熏的晕过去好几次。
    作为被他扶持起来的曲阜县令孔谇称病不敢过来,通过同样方式上位的当代族长孔克勋企图和稀泥,却是被人无情的推倒在地,扭伤老腰后卧床不起。
    不过孔彦缙的衍圣公也不是白当的,自然要想办法报复回去。
    于是你来我往之下,有不少本应孔家私密的事情被暴露出来,显然是撕的上头,连家门都给拆了。
    历史无数次告诉后人,内斗过了头,就要害人害己,可惜常常都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最后重蹈覆辙。
    比如说当初的八王之乱,以及原时空轨迹上的满清代明而立。
    腐朽落后的王朝被人灭亡,那是顺应客观规律的,但鞑清却是实打实的捡漏子上位,以至于中华数百年沦丧。
    如此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大一统的王朝都逃不过这种噩梦,何况于一个已经沦为金子招牌的孔家?
    由此,在景泰六年的十月十九日,朱见济和好爸爸在进行日常工作时,接到了来自于曲阜的一封举报信。
    孔家人里辈分极高的孔克煦联合其他族人上疏,历数了当代衍圣公孔彦缙的种种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且不限于**民女,杀害寻常百姓。
    同时还举报了曲阜县令孔谇与孔彦缙同流合污,时常替后者隐瞒恶事,欺骗朝廷,使得曲阜成为了“法外之地”。
    看到这封举报信的时候,还在榻上躺着摸鱼的景泰帝都从榻上弹了起来,不可置信。
    衍圣公不是被人吹成圣人血脉,天下文首的吗?
    怎么会如此作恶多端?!
    只是锦衣卫的报表随后就到,皇权耳目的可信度,让景泰帝不得不相信,曲阜孔家是真的烂透了!
    然后没有给景泰帝冷静思考的机会,衍圣公自己的“辩解书”又跟着发过来,自述是孔克煦这群人想要倚仗在家族里的辈分,颠覆自己的权威,所以肆意的给自己泼脏水。
    他,
    衍圣公孔彦缙,
    虽然爱好酗酒,不善文采,并且真的**过民女杀害过平民,还对孔家人吃绝户搞专断主义……
    但他真的,
    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好人!
    朱见济看到这封由衍圣公亲手书写的辩解信之时,被逗的浑身肥肉都在颤抖,简直不敢相信,世间还有如此天真愚蠢的人物——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子,说自己是个被人诬陷的傻白甜,还在奏疏里又哭又闹,让皇帝别信别人的举报……这是把统治者当傻子耍吗?
    还是孔彦缙当真以为,自己仰仗着衍圣公的名头,就能让皇帝无条件的信任自己?
    而且孔彦缙的字写的比朱见济还差,都不知道他这把年纪,究竟活到哪里去了!
    “真是要翻天了!”
    从十九日那天起,景泰帝基本隔一天就能收到两份来自孔家的奏疏,内容跟第一天大同小异,都是在各说各话,互相攻击。
    而且随着口水仗越打越久,孔家暴露出来的丑事也越多。
    只是看这些奏疏,都把景泰帝吵的脑袋疼。
    他对着儿子抱怨,“圣人之后,就是这般模样?”
    撕逼程度竟然和村头妇女互扯头发相似,着实让景泰帝大开眼界。
    朱见济安慰好爸爸,“圣人的后代,终究不是圣人……虎父犬子的故事也是常见的嘛!”
    “可把事情闹成这样,大家都不好看!”景泰帝按了下自己的太阳穴,小黄书都被他扔一点去了。
    可见衍圣公给他带来的烦恼并不轻松。
    毕竟对方是大明朝著名的门面工程,要是倒了,那朝廷的颜面也不好放。
    景泰帝纠结着,跟儿子说道,“不如为父派人过去为他们调停一番吧,到底是一家人,哪里有互相成仇的道理?”
    可朱见济拦住了他,让好爸爸千万别学某些领导的样子,因为怕麻烦和爱面子,而放弃了真正的解决办法。
    对用着朴素目光关心这些事情的人来说,他才不在乎有没有丢脸了,只有伸张正义,再收拾好烂摊子才是正道!
    再怎么狡辩和隐瞒,甚至于禁止人讨论相关事务,就能让错误消失,当作从未发生过了?
    善恶有报,
    这是中华儿女最传统和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朝廷,才是最让他们喜欢的。
    有时候做错事不可怕,毕竟家大业大不可能管到方方面面,可错了不承认,乃至于上下都装聋作哑,那才是真的败人缘。
    古来王朝,有多少是因为死要面子而活受罪的?
    朱见济也不想让衍圣公就这样轻飘飘地度过这次的槛。
    孔家人递上来的奏疏,走的都是正经通道,是层层往上传的。
    等奏疏到了景泰帝手里,他们的丑事早就让别人知道了,甚至流入民间,让乐于听八卦并且胆子不小的京城百姓又多了几个“下酒菜”。
    而事情已然传开,要再行遮掩的话……那大家也只能说下这命令的领导是个装糊涂的天才!
    于是他向好爸爸建议,“我听说现任的山东巡抚薛希琏是个刚正不阿的好官,深受百姓爱戴,不如让他去调查此事?”
    薛希琏其人,朱见济是有所了解的。
    听说这人在正统六年奉命巡视直隶地带的时候,用了一个月不到就把周边土豪整治的服服帖帖,随后去地方任职多年,期间修水利整吏治罢贪官赈灾情,功劳显著。
    在大明朝的奖励体制下,只是升官是体现不了这人有多好的,于是薛希琏又被加封为文勋中的“正治上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爵爷。
    自古当官容易,而获爵难。
    毕竟官位大小可以按照领导的心思安排,不少佞臣本事没有,却是做了朝廷要员,但正经的爵位,却是需要官员有实打实功绩做基础的。
    因为朱太祖知道,文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文官获爵规则,能够到达这个条件的,大部分不是寻常人。
    而这些聪明的实干家,自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局限于衍圣公这个虚名。
    虽然心里很嫌弃士大夫们,但朱见济还是相信“屎里可以淘金”的。
    起码景泰朝的骨干成员中,的确存在着不少能吏。
    现在的大明才走过洪武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余晖犹在,社会的思想和部分官员操守,还没有堕落到南明那种让人想想就胃疼的地步。
    这还有得救!
    而薛希琏的名声,景泰帝也听说过。
    他对于这种名声卓著的老臣是非常信任的,于是在儿子的劝说下,他点了点头道,“那就依青哥儿所言,让薛希琏去曲阜看看。”
    “如果查出来真有其事,依大明律法惩处?”朱见济继续诱哄好爸爸,以免景泰帝最后考虑着孔家声望,又想去和稀泥。
    景泰帝犹豫一下,然后肯定道,“依律惩处!”
    “青哥儿放心,要是衍圣公当真有做天怒人怨之事,为父也不会心软放过他的!”
    最差的结果,也无非是废掉孔彦缙的衍圣公爵位,再选个品行良好的孔家人继承罢了!

章节目录

我要做明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搬砖呢别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搬砖呢别闹并收藏我要做明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