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人之所以吃惊,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
因为他一直还是觉得,可能陛下已经死了。
或者说,他内心里盼望着,陛下已死。
他是面过圣的。
因而当天启皇帝活生生地在他的面前,而他面前,还有天启皇帝的神位时,老人依旧还是心里翻江倒海。
他抬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天启皇帝。
其余之人,来时还有几分底气,可一进来,终究是底气不足,因而一个个看向这老人,先看他的举动。
老人随即笑了笑,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见过陛下。”
众人也连忙行礼。
天启皇帝只回头瞥了他们一眼,看着这神位,依旧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良久之后,天启皇帝旋过身来,看着老人,露出几分极失望之色。
然后,天启皇帝幽幽道:“噢,你们来了啊。”
说着……
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老人的身上,天启皇帝道:“是祖卿家,祖卿家……近来身体可好?”
老人面露迟疑之色,而后点点头道:“前些年,臣的旧疾犯了,不过幸好,身体还过得去,今年托陛下的洪福,旧疾没有再犯。”
他说话很平静。
但是令这老人吃惊的是,天启皇帝说话也很平静。
天启皇帝道:“来人,给祖卿家赐座吧。”
于是有人搬了一个椅子来。
老人欠身坐下,才道:“臣以为陛下驾崩……实在万死。”
“不知者不罪。”天启皇帝语气依旧平静,而后手指着这神位道:“朕见过列祖列宗们的神位,没有想到,朕也有设了神位的一日。这是祖卿家亲自布置的神堂吧,很好……朕有一日若是当真驾崩,那么,就照着这个样子来吧。”
“陛下……臣何德何能……”
天启皇帝上前,拍了拍这老人的背,亲昵地道:“朕记得,朕在年幼的时候,见过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是辽东副总兵官祖承训,是不是?那时候,你父亲随李成梁在辽东获得大捷,捷报送到了京城,京城欢声雷动,不知多少人,情不自禁的欢喜。朕那时候还小,却只记得,朕的祖父,看了李成梁和你的父亲的奏报,高兴的要跳起来,直夸李卿家与你的父亲乃是柱国之臣,柱国之臣啊……”
老人诚惶诚恐地道:“先父尺寸之功,可是祖家却蒙朝廷信重,才有今日。”
“你现在是前锋总兵官?”
“是,臣是前锋总兵官。”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你的父亲,当初拜为左都督,少傅,而你也已是总兵官了,你的兄弟几个,现在如何了呢?”
老人道:“臣弟祖大乐,现在忝为副总兵,镇守宁远。长子祖泽润,现为锦州副将,三子也为副将,还有一个养子,祖可法,任游击将军,现在镇守山海关一线,其余的儿子,没什么大出息,大多只任参将和游击,不足为道。”
天启皇帝道:“一门出了这么多的总兵官,而总兵官乃是武官之极,都是提督一省的武臣,你的几个儿子,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想来也要承袭你父亲和你的职位,将来,少不得也都要封侯拜相。”
“哪里……”老人忙道:“臣得父荫,并不大功于朝,这都是朝廷信任的结果。”
“你还是有功劳的,你的父亲也有功劳。”天启皇帝点头,还是认可了他们家族的功绩:“这些还只是你的兄弟和子侄,朕听说,你家的近亲,在辽东为官的,有六十之多,是吗?”
老人听天启皇帝似乎不急着进入正题,却也显得淡定,很认真地回答道:“是……有六十三人。”
“那么吴襄,还有吴三桂,一个是你的妻弟,一个是你的外甥吧。”
老人道:“是妹婿,吴襄本是臣的部属,臣当初见他是个英才,所以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难怪了,攀上了祖家,他才处壮年,便成为副将,也就不奇怪了。”天启皇帝喃喃道。
“陛下……”老人道:“臣没想到他最后,竟是……”
天启皇帝摆摆手:“你不必解释,你们祖家,在辽东世代为官,这都经历了多少代了,当初朕的祖父,夸赞你的父亲为柱国之臣,这其实也没有错,没有祖家,这辽东想要坚守,不易啊。”
老人便道:“这是陛下圣明,将士们对朝廷赤胆忠心,人人勠力的结果……”
天启皇帝笑了:“可是为何,这建奴人非但剿不尽,反而……此后在辽东越来越壮大呢?”
老人:“……”
天启皇帝步步紧逼。
老人似乎已经感觉到有些压力了。
不过他依旧表现出气定神闲的样子,不露声色地道:“建奴凶残,茹毛饮血,悍不畏死,将士们已竭尽全力,是以……”
“所以……所以虽是将士们用命,可结果却是……不尽如意是吗?”天启皇帝深深地凝视着老人。
老人想了想道:“臣等正待死战,与建奴人……”
“不要正待……”天启皇帝淡淡道:“从前打不赢,现在肯定也是打不赢的,这不是说几句死战就可以了。祖家在辽东多年,亲朋故旧无数,门生故吏,更是数都数不清,辽东七八个总兵和副总兵官,祖家就占了三个,至于其他副将和参将,朕也懒得去数。”
“还有你家的家丁,想来也有不少人,如今已得了官位,便是你的远亲,如吴襄这样的人,也可谋得副将。你看,大明在辽东的乌纱帽,给了你们没有一半,可是一成却是有的,如此树大根深,盘根错节,那么……卿家难道会不知道,辽东的实情吗?”
天启皇帝笑了笑:“所以啊,真实的情况如何,你比朕清楚,那么何须在朕面前,说什么这就用命呢?朕当然希望,你们能与朕,与朝廷同心勠力,若是真如此,那么朕也就可以放心了。可是……朕怎会不明白,要用命哪里有这样容易,你的先祖,还有你的父亲,确实是在拼命,因为只有拼命,才能得到前程,才有朝廷的封赏……”
天启皇帝顿了顿:“可是……现在……你和你的兄弟子侄们还需拼命了吗?你们已是升无可升,赏无可赏了。辽人守辽土吗?所谓的辽人,不就是你家吗?朝廷需要你们镇守辽东,所以,你们要钱,朝廷就得给钱,你们要粮,朝廷便要给粮,你们报上子虚乌有的功劳,朝廷就得给赏,朝廷想不给也不成。”
老人立即道:“陛下此言,实在诛心。”
他诚惶诚恐的站起来,而后拜下去,一副恐惧的样子:“陛下何出此言,臣等……绝无此念啊……”
天启皇帝的面色,却从方才的慈和,变得越来越冷峻:“朕年轻,从前也不是很懂事,总以为,朕赐了乌纱帽,赐了钱粮,变会换来感激,后来朕明白了,有些人,当他们从朕身上再得不到任何东西,当他们开始镇守一方,这边塞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的时候,他们非但不会感激涕零,反而会滋生出妄念,这叫什么,这叫做欲壑难填。”
“陛下……”老人继续叩首,脑袋一次次的叩在了青石板上,不多时,这脑袋便磕的青紫一片。
其他人见状,不禁生出了恻隐之心,这毕竟是个五六十岁的老人,风烛残年,据闻当初东征西讨,落下了一身的病。
天启皇帝却依旧冷漠的道:“天启二年的时候,朕召见你,让你脱衣,看你身上的伤口,你将身上的伤疤,一个个数给朕听,朕在当时,感动莫名,心里在想,朝廷有这样的忠臣,辽东的问题,指日可定。现在……却已是天启十三年了,十二年过去,朕已不是当初的朕,你还是当初的你的吗?”
“陛下啊……”老人落泪:“臣对不起陛下。”
“你如何对不起朕,来,和朕说说看。”天启皇帝冷静的可怕,他脸上没有恻隐,也没有愤怒。
老人道:“臣……臣……这些年来,对建奴人作战,都是无功而返,更有建奴人,居然绕过了宁锦,袭击了京师,这是臣……的罪责啊,如今令京城震动,百官手惊,陛下受到了建奴人兵临城下的侮辱,身为人臣,实在是羞愧难当。”
听到他述说自己的罪状。
竟将这些事列举出来。
天启皇帝听罢,哈哈大笑:“这些也是罪吗?”
“这自是大罪,恳请陛下责罚。”
天启皇帝冷笑道:“那么你为何不说一说,你对客军,对朕的干的好事,事到如今,你还想要蒙混过关吗?”
“其他的事,臣一概不知,还请陛下明示。”老人慢慢的淡定了,抬头,凝视着天启皇帝:“若是陛下对臣有其他的不满,老臣……甘愿认罪便是。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
………………
别的作者说,只要努力码字,读者就会支持,多投月票,我信了,然后才发现,他们是骗人的,努力码字,叫不到月票。惨!
因为他一直还是觉得,可能陛下已经死了。
或者说,他内心里盼望着,陛下已死。
他是面过圣的。
因而当天启皇帝活生生地在他的面前,而他面前,还有天启皇帝的神位时,老人依旧还是心里翻江倒海。
他抬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天启皇帝。
其余之人,来时还有几分底气,可一进来,终究是底气不足,因而一个个看向这老人,先看他的举动。
老人随即笑了笑,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见过陛下。”
众人也连忙行礼。
天启皇帝只回头瞥了他们一眼,看着这神位,依旧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良久之后,天启皇帝旋过身来,看着老人,露出几分极失望之色。
然后,天启皇帝幽幽道:“噢,你们来了啊。”
说着……
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老人的身上,天启皇帝道:“是祖卿家,祖卿家……近来身体可好?”
老人面露迟疑之色,而后点点头道:“前些年,臣的旧疾犯了,不过幸好,身体还过得去,今年托陛下的洪福,旧疾没有再犯。”
他说话很平静。
但是令这老人吃惊的是,天启皇帝说话也很平静。
天启皇帝道:“来人,给祖卿家赐座吧。”
于是有人搬了一个椅子来。
老人欠身坐下,才道:“臣以为陛下驾崩……实在万死。”
“不知者不罪。”天启皇帝语气依旧平静,而后手指着这神位道:“朕见过列祖列宗们的神位,没有想到,朕也有设了神位的一日。这是祖卿家亲自布置的神堂吧,很好……朕有一日若是当真驾崩,那么,就照着这个样子来吧。”
“陛下……臣何德何能……”
天启皇帝上前,拍了拍这老人的背,亲昵地道:“朕记得,朕在年幼的时候,见过你的父亲,你的父亲,是辽东副总兵官祖承训,是不是?那时候,你父亲随李成梁在辽东获得大捷,捷报送到了京城,京城欢声雷动,不知多少人,情不自禁的欢喜。朕那时候还小,却只记得,朕的祖父,看了李成梁和你的父亲的奏报,高兴的要跳起来,直夸李卿家与你的父亲乃是柱国之臣,柱国之臣啊……”
老人诚惶诚恐地道:“先父尺寸之功,可是祖家却蒙朝廷信重,才有今日。”
“你现在是前锋总兵官?”
“是,臣是前锋总兵官。”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你的父亲,当初拜为左都督,少傅,而你也已是总兵官了,你的兄弟几个,现在如何了呢?”
老人道:“臣弟祖大乐,现在忝为副总兵,镇守宁远。长子祖泽润,现为锦州副将,三子也为副将,还有一个养子,祖可法,任游击将军,现在镇守山海关一线,其余的儿子,没什么大出息,大多只任参将和游击,不足为道。”
天启皇帝道:“一门出了这么多的总兵官,而总兵官乃是武官之极,都是提督一省的武臣,你的几个儿子,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想来也要承袭你父亲和你的职位,将来,少不得也都要封侯拜相。”
“哪里……”老人忙道:“臣得父荫,并不大功于朝,这都是朝廷信任的结果。”
“你还是有功劳的,你的父亲也有功劳。”天启皇帝点头,还是认可了他们家族的功绩:“这些还只是你的兄弟和子侄,朕听说,你家的近亲,在辽东为官的,有六十之多,是吗?”
老人听天启皇帝似乎不急着进入正题,却也显得淡定,很认真地回答道:“是……有六十三人。”
“那么吴襄,还有吴三桂,一个是你的妻弟,一个是你的外甥吧。”
老人道:“是妹婿,吴襄本是臣的部属,臣当初见他是个英才,所以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难怪了,攀上了祖家,他才处壮年,便成为副将,也就不奇怪了。”天启皇帝喃喃道。
“陛下……”老人道:“臣没想到他最后,竟是……”
天启皇帝摆摆手:“你不必解释,你们祖家,在辽东世代为官,这都经历了多少代了,当初朕的祖父,夸赞你的父亲为柱国之臣,这其实也没有错,没有祖家,这辽东想要坚守,不易啊。”
老人便道:“这是陛下圣明,将士们对朝廷赤胆忠心,人人勠力的结果……”
天启皇帝笑了:“可是为何,这建奴人非但剿不尽,反而……此后在辽东越来越壮大呢?”
老人:“……”
天启皇帝步步紧逼。
老人似乎已经感觉到有些压力了。
不过他依旧表现出气定神闲的样子,不露声色地道:“建奴凶残,茹毛饮血,悍不畏死,将士们已竭尽全力,是以……”
“所以……所以虽是将士们用命,可结果却是……不尽如意是吗?”天启皇帝深深地凝视着老人。
老人想了想道:“臣等正待死战,与建奴人……”
“不要正待……”天启皇帝淡淡道:“从前打不赢,现在肯定也是打不赢的,这不是说几句死战就可以了。祖家在辽东多年,亲朋故旧无数,门生故吏,更是数都数不清,辽东七八个总兵和副总兵官,祖家就占了三个,至于其他副将和参将,朕也懒得去数。”
“还有你家的家丁,想来也有不少人,如今已得了官位,便是你的远亲,如吴襄这样的人,也可谋得副将。你看,大明在辽东的乌纱帽,给了你们没有一半,可是一成却是有的,如此树大根深,盘根错节,那么……卿家难道会不知道,辽东的实情吗?”
天启皇帝笑了笑:“所以啊,真实的情况如何,你比朕清楚,那么何须在朕面前,说什么这就用命呢?朕当然希望,你们能与朕,与朝廷同心勠力,若是真如此,那么朕也就可以放心了。可是……朕怎会不明白,要用命哪里有这样容易,你的先祖,还有你的父亲,确实是在拼命,因为只有拼命,才能得到前程,才有朝廷的封赏……”
天启皇帝顿了顿:“可是……现在……你和你的兄弟子侄们还需拼命了吗?你们已是升无可升,赏无可赏了。辽人守辽土吗?所谓的辽人,不就是你家吗?朝廷需要你们镇守辽东,所以,你们要钱,朝廷就得给钱,你们要粮,朝廷便要给粮,你们报上子虚乌有的功劳,朝廷就得给赏,朝廷想不给也不成。”
老人立即道:“陛下此言,实在诛心。”
他诚惶诚恐的站起来,而后拜下去,一副恐惧的样子:“陛下何出此言,臣等……绝无此念啊……”
天启皇帝的面色,却从方才的慈和,变得越来越冷峻:“朕年轻,从前也不是很懂事,总以为,朕赐了乌纱帽,赐了钱粮,变会换来感激,后来朕明白了,有些人,当他们从朕身上再得不到任何东西,当他们开始镇守一方,这边塞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的时候,他们非但不会感激涕零,反而会滋生出妄念,这叫什么,这叫做欲壑难填。”
“陛下……”老人继续叩首,脑袋一次次的叩在了青石板上,不多时,这脑袋便磕的青紫一片。
其他人见状,不禁生出了恻隐之心,这毕竟是个五六十岁的老人,风烛残年,据闻当初东征西讨,落下了一身的病。
天启皇帝却依旧冷漠的道:“天启二年的时候,朕召见你,让你脱衣,看你身上的伤口,你将身上的伤疤,一个个数给朕听,朕在当时,感动莫名,心里在想,朝廷有这样的忠臣,辽东的问题,指日可定。现在……却已是天启十三年了,十二年过去,朕已不是当初的朕,你还是当初的你的吗?”
“陛下啊……”老人落泪:“臣对不起陛下。”
“你如何对不起朕,来,和朕说说看。”天启皇帝冷静的可怕,他脸上没有恻隐,也没有愤怒。
老人道:“臣……臣……这些年来,对建奴人作战,都是无功而返,更有建奴人,居然绕过了宁锦,袭击了京师,这是臣……的罪责啊,如今令京城震动,百官手惊,陛下受到了建奴人兵临城下的侮辱,身为人臣,实在是羞愧难当。”
听到他述说自己的罪状。
竟将这些事列举出来。
天启皇帝听罢,哈哈大笑:“这些也是罪吗?”
“这自是大罪,恳请陛下责罚。”
天启皇帝冷笑道:“那么你为何不说一说,你对客军,对朕的干的好事,事到如今,你还想要蒙混过关吗?”
“其他的事,臣一概不知,还请陛下明示。”老人慢慢的淡定了,抬头,凝视着天启皇帝:“若是陛下对臣有其他的不满,老臣……甘愿认罪便是。陛下说什么,便是什么。”
………………
别的作者说,只要努力码字,读者就会支持,多投月票,我信了,然后才发现,他们是骗人的,努力码字,叫不到月票。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