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后,其他记者情绪一下子爆了。
    “cnn记者跟王老师说交情莫逆,妈呀,这可能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大的笑话了!”
    “本以为国人的脸皮够厚了,没想到外国人的脸皮更厚啊!真不知道这厮是怎么恬着脸说出‘交情莫逆’四个字的!”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果然是通行世界的真理啊!”
    面对周围同行们的嘲讽,cnn记者也忍不住脸色一红。
    只不过虽然被人鄙视了,但是他也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他已经趁着别人愣神的功夫挤到了最前排。
    话筒往王庸身前一递,cnn记者直接就开始发问:“王老师,您到底因为什么被羁押的?是不是因为您的伟大自由言论遭到了华夏的迫害?”
    “……”听到cnn记者这话,连王庸都禁不住无语。
    这哥们还真的不要脸啊!在美国的时候cnn可是把王庸骂成文化阴谋者的,结果现在又成了伟大自由的言论者?
    感情“开局一张嘴,黑白全靠编”啊!
    一旁的张队不乐意了,指着cnn记者道:“这位西方记者同志,请注意一下你的言辞!什么叫迫害?你自己问问王老师,我们迫害他了吗?”
    cnn记者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王庸,似乎真的想求证一下。
    王庸缓缓开口:“迫害了。”
    “什么?”一语说出,举座皆惊。所有现场的记者都倒吸一口冷气。
    王老师这是要干嘛?准备撕破脸皮闹个大新闻?
    张队也吓得面色煞白,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
    cnn记者则得意的笑起来,示意王庸大胆往下说,他们cnn秉持公平人道的原则,不会放任不管的!
    王庸表情凝重,似乎真的受了莫大委屈,声音低沉的道:“我已经十多个小时没有吃饭了!我从没受到过如此严重的迫害!而始作俑者就是——”
    “你们!”
    王庸手一指,指向在场的记者们。
    记者们全都懵了。
    “我们?我们什么都没干啊!”有人辩解。
    王庸冷笑:“你们是什么都没干,就是坐在这里把人家的大门堵了。导致送盒饭的工作人员到现在都没进去!说,这算不算迫害?”
    一群记者哑然失笑。
    cnn记者则傻了眼。感情是这种迫害?而且迫害的源头还在自己身上?
    cnn记者一下子后悔没听老前辈给他的忠告了:跟王庸打交道,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不然肯定吃亏!
    “王老师,您想吃什么?我现在给您买去!不过吃完您得接受我五分钟采访。”有记者试图跟王庸讨价还价。
    “王老师,我给您买!我不要五分钟,四分钟就成!”
    “王老师,我只要三分钟!”
    “两分钟!”
    “一分钟!”
    “三十秒!”
    ……
    转眼间,一群记者又陷入了恶性竞争。到了最后,连一秒都喊了出来,直到喊完才意识到一秒钟也就说俩字,能采访个屁啊!
    于是一群记者全都闭嘴不说话了。
    张队则站在旁边感慨:这世界级名人就是不一样啊,就为一个采访权都能让记者们争成这样。
    “得了,我也不用你们买饭,也不单独给某个人采访。针对你们关心的问题我讲几句,大家都可以拿去做新闻稿,不存在独家。但是一个要求,我说完之后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别堵在人家警局门口了,不好看。”王庸适时道。
    记者们一听,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谁乐意蹲在这里啊,又不是什么五星级宾馆。还不是为了能够采访到王庸?了解一下事实真相?
    现在王庸主动发表讲话,再好不过了。
    “王老师,有个前提,你不准拿些不相关的话忽悠我们啊!”一个记者道,显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知道啥时候被王庸坑过。
    “对!一定要有干货!”
    “干的不能再干的那种!”
    其他记者纷纷赞同。
    可见王庸在记者心中形象有多差,主动接受采访,人家都觉得王庸不怀好意。
    王庸脸色一黑,真想掉头回去。
    要不是为了咕咕叫的肚子,王庸绝对不会委曲求全!
    “咳咳。”王庸干咳一声。
    记者们瞬间安静下来,做好了录制的准备。
    张队也心提到了嗓子眼,一脸的紧张。刚才王庸玩的那一手差点没把他魂儿给吓出来。
    洪城分局办公室里,分局局长也一动不动盯着窗外面,没来由的担忧。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王庸缓缓开口。
    “啊?”记者们明显都愣了一下。什么跟什么啊,怎么就最后的时刻到了?
    不过没有人出声打扰,而是等待王庸下一句说什么。
    “我没有留下遗嘱。”王庸又道。
    记者们全都瞪大了眼睛。
    连遗嘱都蹦出来了!王老师这是想干嘛?最后的时刻+遗嘱,王老师这是准备就义?
    张队瞬间额头全都是冷汗,暗暗后悔自己出了一个馊主意。
    办公室里的洪城局长也是脸色难看,忽然伸手拉下了窗帘。
    唯有王庸面色不变,看着远方继续说道:“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所有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他们搞不懂王庸这三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又是三句逻辑关系不明的话语,只不过有聪明的记者已经听出了一些什么。当然大多数记者还是处于懵逼状态。
    王庸语气变得笃定与高亢。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话音落下,半晌,现场的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王庸念的是一首诗!
    什么最后的时刻,什么遗嘱,全都是诗文!
    只是,王庸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呢?
    有人刚想开口提问,却见王庸蓦然转身,回了警局。
    紧张惶恐了半天的张队,听到最后只剩一头雾水,也跟在王庸身后走回警局。
    办公室里贴在窗帘上偷听的局长,此时终于长出一口气。
    还好,只是一首诗。差点被王老师吓出心脏病。
    只是局长要是知道这首诗的来历,恐怕当场就得犯病。
    这诗,来自北岛。是北岛为了纪念一位在那场运动中为真理献身的朋友所写,全诗重点就在于那句“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天空寓意着干净与自由,绝不跪在地上,表示作者的不屈与决心。
    整首诗字里行间,传达的全都是铮铮铁骨与抗争到底的决心。
    也就是说,王庸借用这首名为《宣告》的诗,在阐明自己的态度。
    绝不妥协!斗争到底!
    “我好像有点明白王老师的意思了。各位,不聊了,我得回去写稿子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的记者很快就领悟了王庸意思,挥手告别。
    “这诗听着耳熟,我百度一下。嚯,果然如我所料!各位,我也赶紧回去写稿子了!”又一个记者闪人。
    “我太喜欢王老师这个回答了,这是典型的文人式答案!我也得回去好好剖析一番了!”一个文学爱好者满脸兴奋的走出警局大门。
    一眨眼间,堵在门口的一群记者走了个精光,只剩下那个cnn的记者一脸茫然。
    刚才王庸说了什么?为什么每一个字他都能听懂,但是连在一起就不懂了呢?
    该死的华夏文化!看来得找个专业人士解读一下了。
    cnn记者无比愤懑的也走掉了。
    之前还乱哄哄的洪城分局,瞬间陷入安静。
    躲在办公室里的一群领导小心翼翼探出头:“真的都走了?”
    门卫侦查了方圆五百米的街道,最终确认:“走了,没有一个人滞留。”
    “呼”,洪城分局领导们长出一口气。
    “还是王老师仗义啊!啥也别说了,今天咱们就破例违规一次,请王老师吃点好的去!”一位领导提议道。
    局长目光闪了闪,没同意也没反对,显然默认了。
    只是当一群人兴致勃勃邀请王庸出去吃饭的时候,却被王庸拒绝了。
    王庸拒绝的理由很简单:现在风口浪尖上,他要是出门被人看见,会给洪城分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他随便打包带回点什么鱼翅、海参、燕窝的就行。
    这下可把洪城分局一干领导感动的涕泪横流。
    这么处处为人着想的名人,他们还是第一次见!现在哪怕一个三线小明星都架子摆得十足,王老师这种世界级的名人却如此的善解人意。
    呜呜,简直太感动了!
    一群领导们百感交集的走了。
    剩下王庸一个人呆在羁押室里,看着分局那群领导直摇头。
    抓紧吃点喝点吧,怕是过了今晚你们就没心情吃喝了!
    翌日,记者们半夜写出来的稿子终于面世。
    一份份标题醒目的报纸带着浓浓的墨香,出现在街头小巷每个人的手里。
    《王庸狱中发出宣告:绝不跪在地上!》
    《王庸打人事件的独家内幕》
    《仗势欺人还是另有苦衷?王庸用一首诗宣告心声》
    《家长控诉与王庸自白,到底该信任谁?》
    一个个典型uc式风格的新闻标题,当即就吸引了人们争相观看。
    “昨天文章书院家长们都那样控诉了,我还真不信王庸能洗出什么花儿来!”一个年轻人不信的买了一份报纸,道。
    “我倒是觉得王老师是冤枉的,文章书院的院长可不是什么善茬,以前名声差得很。”另一个年轻人则反驳。
    “网络社会不要太早对一件事情下判断,总之多看多听多想,错不了!”一个大叔一边教育着两个小青年,也伸手买了一份报纸。
    一大早,洪城各大报纸就直接卖脱销了。
    而网络上,相关的新闻也被推送到人们眼前。
    人们对于王庸这首特别的诗,褒贬不一。
    “我觉得可能真的有什么内幕是还没披露的,王老师这首诗可是满满不屈之意啊!”
    “嗨,坐了牢的哪个不觉得自己冤枉?顶多王庸比别人会作几句诗而已。反正我昨天看了书院家长的哭诉,觉得王庸挺可恨的。那么多孩子被他折腾的上不了学,这不是造孽吗?”
    “唉,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真是一点不错,名人一句话就能让几百个学生无学可上。想想真的挺不寒而栗的。”
    “你们怎么就认定一定是王老师的错呢?文章书院可是有过前科的!”
    “人家书院院长以前开过戒网瘾学校,就叫有前科?那你小时候还尿过床呢,你算不算有前科?相比起来,王庸的前科恐怕比文章书院院长的前科还要多,还要恶劣十倍!”
    “就是,就是。王庸刚出道的时候可是没少得罪圈里人,哪个名人没被他骂过?现在不过故技重施而已。你们这些被他蒙骗的人,睁大眼睛吧!”
    网友跟水军鱼龙混杂,将舆论风向带的不知道偏到了哪里。
    到头来,竟然变成了网友跟水军之间的撕比,至于事件原本的真相反倒是没多少人关注了。
    王庸一首模棱两可的诗,轻而易举将此事推往“高烧不退”的热度。
    而这恰恰是王庸的意图。因为事情闹得越凶,就越利于王庸一管到底!

章节目录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咫尺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咫尺间并收藏大小姐的贴身家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