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 作者:冷音

    分卷阅读17

    可便在他有所动作之前,京中却传来消息,道是萧琰欲迎崇华入宫、还将予其贵妃之位……饶是高如松清楚萧琰这么做一方面是收买人心、一方面也是将崇华当成了人质,可妹妹入宫为妃一事所隐蕴的可能性,却让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同意。

    毕竟,他就算拿命一搏,前程如何还未可知;即便真能挡住朝廷的镇压,顶多也就是继续当个土皇帝而已。但崇华入宫,只要能生出皇子来,便有了即位的可能性……到那个时候,只要他把握得宜,岂不连整个大昭都能落入手中?

    高如松并非不清楚萧琰对他的防备,但这个饵实在太香,由不得他不上勾。所以宫中终究多了个高贵妃;而原先时有躁乱的镇北军,也因此安分了不少,让萧琰得以将心思放在如何蓄养民力、整顿朝纲上,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一应秩序和经济也能逐渐恢复。

    当然,仅仅一个贵妃之位其实不能代表什么,所以为了稳住高如松、也为了让高如松能将他放下的饵咬得更紧,萧琰不仅没在行幸高崇华时做些避子的手段,反倒还让这位贵妃娘娘入宫半年不到就顺利怀了上──于他而言,三子萧宜就是那枚吊在高如松面前的香饵,好让对方的野心因为这些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逐渐膨胀,甚至因此将注意力由军队逐渐转往其势力范围之外的朝堂上。

    这世上,能同时掌得好军、弄得好朝堂权术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萧琰是一个,高如松却不是。他就算有钱能贿赂官员,能不能找对人、做对事还是两说。尤其边关走私来钱再快,花钱的地方多了,某些支出自然就得削减。他在朝堂里投注的金钱和力气越多、对镇北军的掌控力就越弱;萧琰对高如松多有容忍的原因,便也在于此。

    萧琰并非没想到爱子会因此成为高氏一系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他太过自信,认为自己一定有办法保护好宸儿不受伤害;却没想到现实会以这样的方式狠狠甩了他一记耳光。

    可后悔又能如何?就算再怎么自责、再怎么痛恨高如松和高崇华兄妹俩,他也不可能真的不管不顾地直接对高氏下手──国力未复便又再起内乱,对大昭的影响无疑是十分致命的。所以他只能忍着,然后继续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一点削弱高如松对镇北军的掌控程度,直到合适的时机到来。

    但萧琰终究还是不甘心。

    即使宸儿已经有了治愈身子的可能,可一想到那个怵目惊心的午后,和高如松肆无忌惮的猖狂,他胸口翻腾窜延的怒火,便怎么也无法平息。他怒视着地上那本奏折的目光依旧,垂于身侧的双拳亦青筋暴起、时紧时松……却到好半晌后,他才勉强控制住情绪背过身挪开视线,朝角落里侍候着的曹允吩咐道:

    「去请楼相和沈先生。」

    「奴婢遵旨。」

    曹允虽一直待在御书房里,但他熟知帝王性情、更知道那本奏折的主人是怎么样的货色,自然不会做出主动将奏折拾起放好这种没眼色的举动。也因此,从得着萧琰吩咐出外请人、到领着两名同为帝王心腹臂膀的大臣重回御书房,那本奏折始终孤零零地躺在地板上;已平复情绪的帝王也像是彻底忘了这回事般,正端坐案前努力批覆案上小山一般的奏折。

    「圣人,楼相和沈大学士到了。」

    「请。」

    听得二人到来,萧琰当即搁下了手中的朱笔起身相迎。但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和一名美髯长须的中年文士先后入内,正是当朝左相侍中楼辉楼明光,和原为萧琰潜邸幕僚、现任弘文馆大学士的沈燮沈修睦。

    二人早在来之前就已听曹允简单交代过事情的因由,故尽管地板上躺着的那本奏折怎么瞧怎么突兀,却不论楼辉又或沈燮都殊无异色,只在见着帝王后恭敬却不失风仪地躬身为礼道:

    「臣楼辉见过圣人。」

    「臣沈燮见过圣人。」

    「两位卿家请起……曹允,看座。」

    这二人俱为萧琰的心腹重臣,是故二人才刚双双躬身长拜而下,帝王叫起看座的吩咐便已紧接着响了起来。

    曹允于此早有准备,当即让外边候着的小黄门取了几案并坐垫于殿中安放。却到一切布置停当,君臣三人才分别落座,然后一如既往地屏退了一众闲杂人等,只留了曹允在内伺候。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楼辉并沈燮才大大方方地将目光投向了正巧位于二人中间的那本奏折。

    「圣人看来是被气得很了。」

    沈燮说是幕臣,实则与萧琰有半师之谊,某些话由他说来自然要少上几分忌讳:「可是思动了?」

    「先生知我。」

    萧琰微微苦笑,垂落的长睫藏住了凌锐凤眸中一闪而逝的恨意,却仍掩不住眸底浓沉的阴翳。

    瞧着如此,饶是楼辉与沈燮心中早有准备,亦不由胸口一跳……两人颇有默契地对望了眼,随即换成楼辉一声轻咳、试探着开口问:

    「可否让臣等一观大将军所奏?」

    「嗯。」

    萧琰淡淡应过,随即抬了抬手,示意曹允将地板上的奏折呈给两位心腹重臣看看。

    高如松行事为人如何,整个大昭朝廷就没有不知道的;至于皇嗣案的内情,二人得帝王信重若斯──楼辉还是元后楼氏之父、皇二子萧宸的外祖──自也是一清二楚的。可饶是如此,轮流看完那本萧琰恨不得直接烧了的奏折后,沈燮仍不由给高如松肆无忌惮的猖狂态度吃了一惊;颇有切身之感的楼辉更是额角一跳、胸口一滞,忍不住张口怒斥道:

    「竖子欺人太甚!」

    「的确,也无怪圣人气愤若此了。」

    沈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神色却是定静如前,紧接着又轻飘飘地反问了句:「却不知圣人意欲何如?」

    「……朕恨不能将其千刀万剐。」

    「恨不能,便还是不能。」

    知道帝王虽心中恨极,却因仍顾及着家国社稷而未有冲动之举,沈燮虽不如何意外,但还是稍稍松了口气,劝道:

    「二殿下之事虽教人遗憾,可高如松会有此举,也是其已将眼目重心移往承嗣之事的明证。长此以往,圣人只需按计逐步收拢镇北军,同时搜罗证据静待时机,自然能兵不血刃地断其臂膀、彻底解决高氏之祸。」

    君臣几人早在康平乱弭之初便已拟妥了收复镇北军的方略,如今虽出了皇嗣案这么个意外,整体计划的进行却仍是相当顺利的……在沈燮看来,萧宸遭祸之事既已无从扭转,萧琰身为帝王,便当忍一时之气顺势而为,做出合适的姿态引高氏一系入彀,才不至于白费了皇二子的牺牲。

    其实这一点,便无需沈燮相劝,萧琰自身也是再清楚不过。

    可不论再怎么清楚,一想到高氏的猖狂和宸儿所受的苦,胸中

    分卷阅读17

    -

章节目录

麟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冷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冷音并收藏麟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