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平日里不迷信,一旦迷信起来,就会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白糖工坊里面,除了三亩红薯地之外,还有十亩地种植着东西。
    本来这两块地可以挨在一起的,但柳铭淇为了不破坏红薯的风水,所以特意把它们隔开了来。
    于是从红薯地走到另一边十亩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走到了这另外的十亩地,那又是另一种概念了。
    和红薯地的整齐划一不同,这里有一种凌乱美……
    好吧
    我编不下去了。
    这十亩地实际上有点乱七八糟的。
    那边有花朵,这边有瓜果,那边还有长着的小树苗。
    颜色从红色到白色到黃色……各种颜色都有。
    它们的高矮也不同,成熟程度更不相同。
    相对于种地来说,怎么看这块地怎么不正常。
    但它们不正常也就是对了的。
    因为它们本身便不是一种种类的植物,连种植的日期都不同。
    这些都是宿雾国王子杜立峰和苏禄国王子罗烈先后找来的一些植物种子和枝干插条。
    只要到了京城,柳铭淇就派人把它们种植在这么一大片土地上。
    少年希望它们全都活下来,让自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品种。
    如果能把土豆也给找出来,那就是邀天之幸。
    如若还有玉米,那简直是要立刻拜神谢佛的节奏。
    可惜人间事不如意,十有八.九。
    这些各种种子或者枝干插条到了京城之后,居然陆陆续续死了一半。
    这可是让柳铭淇伤心不已。
    感觉自己损失了五百万。
    买一张顶配彩票都不够弥补损失的。
    剩下的这么一半,柳铭淇从四川回来之后,都还没有时间过来看。
    他生怕又听到有种子或者插条完蛋的消息。
    不过还好,迄今为止,这么几天没有坏消息传来。
    因为这些种子和插条种植得非常凌乱,所以柳铭淇也不知道它们怎么分类,便干脆走进了地里去查看。
    他是六月份出京的,如今已经九月了。
    时间超过了三个月,许多本来看不出样子的植物,已经长大了。
    柳铭淇一边看着,一边从自己记忆中寻找有没有类似的东西。
    土豆……没有。
    玉米……没有。
    吗蛋!
    少年心中吐槽了一句,不信邪的第二次转圈。
    这一次他更加仔细了一点,结果走了大半的路,还是连个毛都看不出来。
    当然不是全部都不认识,而是有些插条还没有长大,没有开花结果,所以没办法判断。
    不会是全军覆没吧?
    小爷我的运气不该这么差呀,好歹你也来一个呀……
    来一个!?
    柳铭淇蓦的停下了脚步,让跟在他身后的大柱险些撞在他身上。
    少年蹲在了地上,查看起了一簇不高的藤蔓。
    这藤蔓缠绕着两根木棍往上攀沿,浑身呈绿色,叶子是卵状长圆形,顶端短尖,两面无毛,网状脉明显。
    柳铭淇颤抖着手,仔细的摸了一遍,再扯了一片叶子下来,直接塞入了嘴里。
    大柱想要阻止他,可是没来得及。
    仔细的咀嚼了一阵子,柳铭淇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呸!”
    他吐出了绿色的汁水,却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大柱赶紧道:“殿下……殿下……要不要叫大夫?”
    “不要!”
    柳铭淇停下了笑声,得意的道:“大柱啊,跟着我,你可真是有福气!以后你可以吃更多的肉了!”
    “殿下,我再吃就胀死了!”大柱挠挠头,实话实说。
    “去去去!”柳铭淇横了他一眼,“一点捧哏的潜质都没有,我要你有何用?”
    旁边的樊山也不是个善于口舌的人。
    如果换成了池三儿,此时应该是马上腆笑着问上一句“计将安出”……哦,不,是“殿下因何发笑呀?”
    嗯?
    好像这两句都有点不对啊!?
    收回了胡思乱想的念头,柳铭淇伸手招来了后面的于征:“这种植物,就只有这边的三株吗?”
    于征一天到晚都抛在田地里,这十亩田地更是重中之重,每天都要过来看看。
    这里每一株植物和插条,他都熟悉得很。
    只是看了一眼,他便点头:“是的,现在只有三株,本来一开始有七株的,但因为各种原因,从种下的第一个月便有两株没有长出来,还有两株是在陆续生长的途中枯萎掉的。剩下的这三株生长得很健壮。”
    “很好!”
    柳铭淇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三株树非常重要,从今天开始,以最虔诚的态度来对待它……看看能不能移植,尽量不要让它们在一起,万一有什么意外,全部毁了可就糟糕了!”
    又来了!
    少年对待这些珍贵的东西,似乎都有了患得患失的被害妄想症。
    总以为它们会忽然莫名其妙的死掉,从而影响自己的大计。
    但于征可没有这么想过,他从来不以为自己的小主人有什么不对。
    他认真的点头:“我明白了,这两天我就和他们商量着看。”
    “嗯,如果不行,那就不要动了,好好培养,千万不能毁了!”柳铭淇再次细心的叮嘱道,“把它给伺候好了,你们个个都有大功劳!”
    “是!”
    于征的脸色更加郑重了几分。
    他开始琢磨着,自己应该今天就搬到这边来住,才能完成小主人的托付。
    ……
    柳铭淇都还呆在了原地,上上下下的打量了这三株植物老半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连带着吃烤红薯的时候,他都有点心不在焉。
    在此期间,他反复叮嘱了于征一共八次。
    于征都没有任何的犹豫,送了柳铭淇出门,自己就吩咐人把自己的行礼被褥打包过来,他要驻扎在白糖工坊这边了。
    出了门之后,和柳铭淇一起骑着马儿往回走的大柱,终于是忍不住,问道:“殿下,刚才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感觉比红薯还重要的样子?”
    柳铭淇有多么重视红薯,大柱是知道的。
    为此柳铭淇都不惜屈尊降贵,去和一个海外蛮夷小国王子相交,花了绝大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才最后得到了两百多斤红薯。
    为了把红薯给种植好,柳铭淇调用了裕王府的大量人力物力,要求积极的满足红薯种植的需求,不能有半点的拖沓敷衍。
    之前没有去四川时,柳铭淇每隔一两天就要往那边跑一趟,时时刻刻关心红薯的生长情况,每次自然是有大柱陪着。
    有些时候大柱都觉得,自家殿下是不是中了什么邪,对于区区一个可以吃的农作物,这么关心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结果现在居然又看到了柳铭淇的失态,大柱还以为这个植物是什么天下奇珍,比如说吃了能延年益寿的灵药。
    柳铭淇闻言笑了笑,“倒不是,它远没有红薯重要……只不过忽然看到它,我又是惊讶又是惊喜罢了。”
    “此话怎讲?”大柱问道。
    他是柳铭淇的贴身侍卫,救柳铭淇的命都不下一次了,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
    柳铭淇道:“本来它早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之前居然没有找到它,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现在见到了它,总算是心里踏实了!”
    大柱:“!?”
    是我太笨,还是殿下说得太深奥,我怎么听不懂呢?
    柳铭淇看着他呆呆的样子,也没有多解释。
    这个东西,等到两三年之后种出来了,大柱就知道是什么了。
    现在单纯给他说,这个植物叫做胡椒藤,可以长出香料之王——胡椒来,他也不懂。
    是的。
    刚才柳铭淇看到的就是胡椒藤。
    让柳铭淇激动的就是胡椒!!
    虽然它和现代的还有一些差别,但是许多基本特征都一样,特别是味道,更有五分相似。
    只不过胡椒藤初次成长,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第一次结果成熟,所以普通人现在看着胡椒藤,也认不出它来。
    柳铭淇本来不该认识的。
    但在前世的时候,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导师们组织了化学系和农学系两个有点关联的学科同学们聚会。
    结果那次他在聚会上就看到了一个很漂亮温婉的农学系小妹妹,正好是大二的年龄,如花骨朵一样的绽放着。
    柳铭淇也是有点男性的冲动了,所以他好几次的特意去打听这个小妹妹的消息。
    从别人的口中柳铭淇了解到了她的许多知识,包括了她要研究的科目类别,恰好就是胡椒。
    于是柳铭淇花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详细的了解了胡椒的一切知识,还去查看了正在生长状态中的胡椒藤。
    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便捷性,远胜于古代的一万倍。
    柳铭淇不但看过胡椒藤,通过视频和照片,还观摩了一棵胡椒藤一生一世的过程。
    所以他能认清刚刚长出来的胡椒藤。
    然后去尝了一下胡椒叶子的味道——之前他也这么做过,工科狗就是这么的任性粗旷。
    综合了一切知识点的判断,柳铭淇便确定了自己发现了胡椒藤!
    其实如果是在柳铭淇的那个年代,胡椒早在东汉末年就来到了中华土地上。
    以现在大康这个类似于宋明朝代的封建国家集大成时代,应该早就有胡椒的。
    但事实就是,柳铭淇来到大康后,还从来没有见过胡椒。
    只有类似于胡椒的食茱萸。
    但食茱萸是永远代替不了胡椒的,否则香料之王的美誉,也不会放在胡椒头上。
    我国的历朝历代,只要是出现了胡椒的,那都是胡椒压在食茱萸头上。
    对了,现在柳铭淇生活的帝京府,未来也是酷爱用胡椒的地方。
    柳铭淇曾经问过许多人,发现他们是真的不用胡椒,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包括了人间天堂——江南。
    少年想不通为什么胡椒会消失,按理说现在的大康商人,足迹也早就踏遍了整个东南亚,甚至可能连印度洋也去了,而这两处地方,都是胡椒的主要产地。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胡椒已经在柳铭淇的面前,这就代表着从此以后,大康民众又能享受胡椒带来的巨大好处了!
    再多几年,大康出口的拳头产品中,说不定就能包括胡椒了呢!
    胡椒有多么重要,这一点根本都不用俊秀才讲,各位老爷们就能知道。
    哪怕是到了现代,胡椒仍旧是最重要的香料,连之一都可以省掉。
    不信?
    白胡椒之外,不是还有黑胡椒嘛!
    西方人做饭,哪一顿少得了黑胡椒?
    习惯了西方饮食的日本和韩国,还有十二亿人口的三哥们……单是三哥就足以抵消中华了,更别说我中华也很喜欢用胡椒。
    古代的那些海贸商人们、西域商人们,不知道靠胡椒赚了民众多少钱。
    从三国时期开始,直到明朝的中期、胡椒被大规模的种植为止,胡椒的价格基本上都可以比价黄金。
    唐朝的一位元丞相,不就是因为私藏了几十吨的胡椒,所以被大怒的皇帝直接杀了么?
    我都没有这么多胡椒,你比我还多,真是不可忍受!
    西方人就更别提。
    他们疯狂的开启前往东方的航海之路,原因就是想要寻找香料。
    他们把从西方到东方的航线,直接就命名为香料之路,你就可想而知香料对他们的吸引力。
    其实这个香料,有七成就是指的胡椒,其余的才是什么小茴香、肉桂、罗勒、香茅草等等。
    以西方人的饮食风格,就是把肉拿来烤了、煎了或者煮了吃,又不知道放血,又不知道排酸等等,所以都腥臭得很,没有香料简直是难以下咽。
    有了胡椒之后,他们的贵族才知道吃饭是一种享受。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都没能离开胡椒。
    只要柳铭淇确认了印度、东南亚等地,没有大规模的出售胡椒,那么经过大规模培植的胡椒,必然就会和瓷器、茶叶一样,风靡整个世界!
    别怀疑。
    既然到现在为止,大康都没有传入胡椒,那就证明很有可能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偏差,胡椒这种植物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眼帘,或者说没有大规模使用,更别说是去出口了。
    这真是老天让我大康发家致富呀!

章节目录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俊秀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俊秀才并收藏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