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此雕版当中,只单取一字,”张军比划了一下:“是否能保证其坚硬?便如印章一样反复使用。”
    “那便雕刻印章便是。”张子寿还是没明白。
    印章在唐代有很多种叫法,一般是文官为玺(宝),武将为章,商贾为记。
    张军属于高级武将序列,故称印章。
    张军摇了摇头,想了想,指了指雕版上的一排字:“便如这一列文字,把每一个单取出来,若是欲印这句话,则如此排列。
    明日若某欲印另一句话,便可随意拆排成另外一句话。明白了吗?每个字都单独存在,可以随时任意排列。
    便如你的姓名,张子寿,我想印成张寿子,或是寿子张,便随心排列即是,无须重新雕刻。”
    张子寿看着面前的雕版如遭雷击,半天眼也未眨,面色渐渐潮红起来:“若如是,刊列经文只须重新排列,便可不必雕刻新版了。”
    “对对,正是如此。”张军拍了一下巴掌。可算是听明白了。
    “某以为,如此可省诸多人力物力,方便迅速。”
    刻雕版可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那是一刀一刀划出来的,中间有一个失误便要从头再来,而且雕刻之人还要能识文断字,通晓书法。
    整体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一个工匠从学徒到出师成为雕匠要少则五年多则十年,那是用刻刀和木头硬堆起来的。还得学写字。
    这也是为什么书籍昂贵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成本太高了,效率又低。
    而且好的雕匠,或者说印刷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各大家族手里,为家族提供服务,严格控制外流。
    寻常百姓连读书都不易,成为雕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大唐,匠户的地位有点高,和明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将作大匠位列从三品,妥妥的大员,还有喂马的,制铁的,都是受人尊敬的人,地位很高。
    像大唐的马政教父张万岁,皇帝见了他也会下马和他打招呼,相当牛逼。
    万岁这个名字在唐代以前很常见,并不是指皇帝,也没有喊皇帝万岁的习惯。
    北宋赵匡义上台以后,万岁开始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词了。比如寇准就因为这个被贬过……有个精神病人在大街上拦着他喊万岁。
    “哥哥说的正是。某建此印坊便为试制此法,某称之为活版。某试想过以木,或胶泥,或者干脆以金器来制模,请哥哥助我。”
    “家主有令,子寿自然莫有不从。不过……”
    张子寿伸手摸在雕版上思索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以木制恐易开裂,以泥制需烧制,易变形,而以金制……如何镌刻?”
    张军摸了摸脸没接腔。
    他要是知道怎么搞早就搞了,还用专门去请了张子寿来?虽然是一家人这也是欠了蒲州张家人情的,以后得还。
    不过他心里也并不别扭,蒲州张氏是他这具身体的本家,有生育抚养之恩义。
    而且后面又派过来的工匠护院管家侍婢好几十人,个个都是细选出来的优秀员工,这是真的够意思,还送了铁器犁具,十万缗钱。
    这可是真真的巨款,张军的工资一年全部算下来也就是一千缗左右,略高于他这个职位北宋官员的一个月。哭。
    其实对于这些大家族来说,十万缗钱真心不多,但这是心意,得领。
    而且真正值钱的是给过来的这些人,这才是财富,大家族真正的底蕴。
    “若以木刻,需择硬木以油浸渍,将养,或者可以,可以试试。胶土,某不懂烧制,须寻匠作一起尝试。
    金制嘛……想来只能铸造,但字形比划如此纤细,如何能铸造得来?可能只好做大字了,那就失了意义。”
    张子寿一看就是个学术型的,也没用张军应答,自己在那思考着开始一样一样分析解答,然后否定再解答再否定。
    张军听了一会儿,看小清禅也是没趣儿,就牵着女儿悄悄的从房子里退了出来,走远了些去说话。
    “耶耶,可是很难做得?”小丫头关心起爸爸的事业来了。
    “嗯,有此难作。不过没关系,耶耶不急,可让伯伯慢慢尝试。”
    “清禅也有为难的时候,想也想不明白,或是有时候睡一觉就通了,有时候睡一觉也不得。”
    “清禅也有为难的时候?和耶耶讲讲。”
    小丫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扭捏了几下:“此刻没有,清禅开心的很。等有了难心事再告诉耶耶。可好?”
    “好。清禅说如何就如何,耶耶都开心。”
    “耶耶,带清禅去看看紫奴和玉奴吧?半天没见了,也不知道吃了饭食没有。它会不会想我?”
    “耶耶不知,想来,也是会想的吧。”张军哪知道马会不会想人,又不想骗孩子,只好如实回答,牵着小清禅往马厩去。
    可怜的花奴,有了小马,小主人已经把它忘了,根本就没提。现在就是偶尔才和它玩一下。
    其实想一想,人未必不是这个样子。
    最忠诚的往往也是最被忽略的那一个,就比如女人心中的好永远不是那个把什么都给了她的人。因为太容易了。
    小马已经喂过了,被照护的很好。
    张军带着小清禅给几匹小马梳了梳毛发,玩了一会才想起来正事。
    “怀表,着人回府,去请见韩柳两位监丞,说某要匠作,挑手艺好的,木,铁,泥作都要,一定要手艺好经验足的。”
    “可需让两位监丞亲自来一趟?”
    “不用,让他们做事重要,只需几个匠作即可……每样来两人吧。”
    武怀表诺了一声跑到一边去安排。
    等用了晌饭休息了一会儿,大娘子和清禅还在睡,张军出来在院子里走了几圈活动了一下身体,叫武怀表陪自己走了几趟槊,这才感觉身体轻快了些。
    到是把个武怀表累的冒汗。亲卫军将平时没有重武器演练,尤其是武怀表,基本上是当个秘书加助理在用,操练的就更少了。
    “日后亲卫队也要操练起来,如此体力如何随某杀敌?”
    “诺。”武怀表感觉相当委屈。他们是亲卫呀,又不是干这个的。
    “不服气?不能上阵杀敌,你难道不思进取吗?如何赚取军功?”
    其实以后别说武怀表,就是张军自己上阵撕杀的机会也注定不会太多,或者说就不会有,张军只是督促他勤加操练而已,必竟有个好身体还是很重要的。
    午时一过,派回去的亲卫带着几个工匠到了,过来见张军。
    张军和几位工作道了辛苦,带着他们去见张子寿,一起讨论制字模的方法。
    我们在书上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很简单的一句话。
    这东西到底是不是毕昇发明的不讨论,咱们就说这个难度,那真的是不容易。
    只是一个字模就不是那么好做的,用什么材料,刻多大,怎么烧制保存防止开裂,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才说他伟大。
    现代印刷的铅字活版都说是从欧洲传过来的,但欧洲从哪学的?不过是一个轮回而已。
    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先祖先辈。
    加上张子寿的徒弟,十来个人坐在工作室里开始商讨,吵架,相互挑毛病说服。
    张军做为一个完全的外行没参与,看了看就退了出来。让他们试去吧。
    纸坊这边正在按他的要求制胶。
    张军也不明白为什么造纸的人会懂制胶,但好像这会儿就是这么个模式,不管是树胶皮胶还是什么胶,基本上都是从纸坊里出来的。
    是熬纸浆的时候不小心熬出来的?这个真没人知道。
    反正张军说想用胶,自家纸坊的坊长问了要干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粘度以后,就安排人去做了。张军也不懂。
    这东西熬制的时候味道还挺大,很冲,隔着老远就能闻到,有点上头。好在这边空旷,风也大,存不住什么气味。
    营长带着一个连的军士在挖沙,这么冷的天一个一个打着赤膊,身上热汗腾腾的。
    张军叫他们小心不要破坏了堤岸,这些军士就站在没膝深的水中,也是蛮辛苦。
    张军去看了看,这边沙子的质量确实好,很细也很匀,就是和他记忆里相比颜色有些偏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域的原因。
    这个到是无所谓,做好形状以后反正都要涂色的。
    转了一圈他发现自己没事做,就去印坊叫了两个木匠作出来,指挥他们做模板。
    他要做沙盘,需要一个很大很结实的架子,还要有结实厚重的底坐。
    这个简单,木料又不缺。两个木匠作商量了一下便一起动手,半个时辰两具沙盘底架就搞好了,大厚木板子加了筋,那是相当结实。
    就是太重,好在这东西也不用移动。
    “日后可会变形?”
    “请郎君放心,木料经过烘烤,只要不以水长时日浸泡都不会变形。”
    “那就好。去叫军士,将筛好的细沙抬过来吧,便倒在这里,铺平即可。”
    上半部的大木槽子有一尺深,装平了沙子那是足够用了。
    其实看着大,装满了也不过就是五立方左右,没多少。打制底座槽体的时间营长那边带着军士就挖够了。
    沙子筛出来,又用火烤了一下让它干透,用箩筐抬进来倾倒在木槽里。
    所有人都是不明所以,不知道张军这是要干什么,反正怎么指挥怎么行动。都很好奇。
    到是熬胶费了些时间,这东西有些相当复杂,要添加几种东西在里面,反复的熬煮搅拌,不过到了后面味道就少了许多,也能看得出个大概来了。
    “可有染色?”
    “有,郎君需何颜色?”
    “绿,蓝,黑,褐,黄,”张军想了想:“五色够用了。”
    “郎君……”
    “嗯?”
    “不知郎君,要这黄色如何用?”
    张军恍然,笑着摇了摇头:“放心吧,某做此物便是给陛下看的,无妨。”
    黄色不能乱用,那是要犯忌的,搞不好充军发配或者杀头都有可能,也难怪坊主这么一问。他是张军的家臣,要替家主着想。

章节目录

大唐朝请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宁溪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宁溪南并收藏大唐朝请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