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大伙休沐,苏辂也放假。
    苏轼他们出门应酬,苏辂也没闲着,坐在屋中跟老江聊接下来的安排。
    离赴任时间还早,老江的任地却已经下来了,本来他排名那么低,地方应该不太好,可也不知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安排回益州路那边去了,虽避开了老家,却离成都府不远,算是个好差使,虽然只是个副的,也足够老江激动半天了!
    他钻研多年的当官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苏辂说道:“我大哥明年要回成都府,你们还有李兄平日里相互照应一下。”
    老江连连点头。
    苏辂说道:“我回头整理一份科举资料,你帮我派人送回去眉山找我爹手底下的管事,让他想办法把它推广出去,好叫蜀中往后多出些进士。还有,这里有份计划你先拿着,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到时你与我大哥、李兄他们商量着办,办好了,肯定能算是你们的政绩。”
    老江看着苏辂老神在在地坐在那,不疾不徐地谈论着关于蜀地的计划,一时有些恍惚。
    不过当初在成都府他已经领教过苏辂的能耐,便也没有迟疑,麻利地接过递来的计划书。
    苏辂说道“这年头大家都讲究叶落归根,所以这个根还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以后这边会是我们的据地。即使将来有个什么意外,我们也有地方可以退。”
    老江从苏辂的话里听出一丝沉重。
    他不知道苏辂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思虑良多。
    他们好歹算是半条腿迈入官场了,可苏辂才十岁,连官场的门槛都没踏进去,怎么就开始考虑起退路来了?
    “我会把事情办好的。”老江跟着认真起来。
    苏辂其实也没思考太多,他只是不怎么相信人性,当年家中叔伯都对他挺好,堂兄弟们也玩得挺欢,到他父母出了意外,他们还不是立刻变了脸?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即便现在大家都客客气气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一个个撕破脸?
    还是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安排好适合的退路,做起事来才能无所顾忌。
    聊完正经事,苏辂便撺掇老江写话本参赛去。
    那一千贯奖金里可是有他掏的份儿,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让老江披马甲去弄回来!
    反正老江可是快枪手,写个开头不过是一两天的事!
    苏辂还给老江提供了一点思路,比如以《三国志》为基础的《三国演义》,以《大唐西域记》为基础的《西游记》,以《金瓶梅》为基础的《红楼梦》,不要客气随便挑,细纲没有大纲可以给!
    反正,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巧妙的想象与编排,肯定能成为千古名著!
    老江回去后还给宁胜男的戏班子编了两处戏,听苏辂这么一怂恿,他立刻就手痒了。
    “成,我写写看!”
    聊到了这个,老江顺势给苏辂讲了讲宁胜男的近况。
    宁胜男父亲回去之后,一家人算是团聚了。
    由于当初当了唐家赘婿那么多年,宁胜男父亲已经没什么差使可干,如今跟宁胜男一起搞戏班子。
    宁胜男不愿放弃表演,宁胜男父亲由于离家多年的愧疚也不曾阻拦,现在他们父女搭档,堪称成都府打戏一绝!
    苏辂虽觉得两个武力值这么高的人跑去演戏浪费了,不过现在他还没能力给他们安排适合的去处,便也没打算干涉。他说道:“那挺好,至少一家人算是团团圆圆了。”
    闲话聊完,老江便回去看苏辂给的计划书了。
    一看之下,老江愣住了。
    养、养虫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养虫子倒不稀奇,毕竟养蚕历史那么悠久,大部分人家都摸过这种白白胖胖的虫子。
    只是苏辂在计划书中提到的这种虫子,却是许多人没见过的。
    老江这个蜀地长大的人倒是见过,只是从来没想过这玩意还能这么大规模养殖!
    这么详尽的养殖经验,苏辂是从哪弄来的?
    难道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连这种从未有人做过的事都能写得这么详实有据?
    好在苏辂在计划书中也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得邀李绍入伙先来个小范围试点,确定可行之后再推而广之。
    虽然还没着手尝试,老江对这份计划书却很有信心,这种信心源自于他旁观过苏辂一次次不声不响地搞出许多大动静。
    若非张方平他们宣之于口,旁人恐怕很难相信蜀戏新编、重修草堂这些事儿会是苏辂年仅七八岁时搞出来的!
    即便张方平他们说了,旁人也不一定会信。
    老江不一样,老江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比谁都清楚苏辂在整个过程中起的作用。
    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一个半大少年能够眼也不眨地把牵动成千上万人的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江谨慎地收起苏辂给的计划书。
    光凭苏辂直接把这么重要的计划书交给他,丝毫不担心他会把政绩单独昧下,他就得认真办好苏辂交待的事。
    士为知己者死,他一把年纪没中进士,连自己都要放弃了,多亏了遇到苏辂才能时来运转。
    他这个官不仅是他自己的,更是苏辂的!
    蜀地往后肯定会是他们后方据地!
    如果苏辂知道老江此刻心中的激动想法,一定会让他冷静点。
    他之所以不担心老江吞掉他的计划书,是因为只要给他个地名他就可以搜索出对应的物产与发展法案。
    对着这些内容整合出对应的发展计划也就是动动手的事儿,老江要是搞小动作也没事,反正他有的是新想法。
    用一个普普通通的计划认清一个人,也算是避免以后的更大损失!
    苏辂舒舒服服地躺在搬回屋里的躺椅上,点播小翠给自己念书,听着听着觉得不够带劲,又让小翠换金刚来。
    苏轼找过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听金刚念书听到快睡着的苏辂。
    苏轼上前把万般惬意的苏辂摇醒了,对他进行强烈谴责,说那个比赛明明是他捣鼓出来的,他居然一个字都没提!
    苏辂坐起来说道:“这怎么好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这么小,要是让爹和老师他们知道我一天到晚看话本,还暗中捣鼓出这么个比赛,他们还逼我读更多书!”
    苏轼跟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你以为你不说,旁人就看不出来吗?”
    苏辂摸摸鼻头,迟疑地问:“有那么明显吗?”
    苏轼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我刚看到时就觉得特熟悉!”
    苏辂说道:“那肯定是你比较善于观察,一般人不可能会注意到!”
    苏轼懒得戳破他的幻想。
    为了不让苏轼继续谴责自己,苏辂当场胡侃起来:“说起来,我搞这个比赛还不是为了你们!前些时候流行起那么多话本全被禁了,你们回老家了都没来得及看。所以我这不是希望能鼓励一下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也可以弥补一下你们没赶上头一轮新书井喷期的遗憾。”
    苏轼听了十分感动。
    他拉着苏辂的手说道:“是我误会你了。不过我也没错过太多,美叔说一会他叫人把他前段时间买的话本子送过来,我正好看看这章回体话本是怎么一回事!”
    苏辂说道:“那你该回去等书了。”
    苏轼说道:“没事,不着急,我刚才已经回了趟家,让你嫂子帮忙收一下。”
    苏辂给苏轼一个“你完了”的眼神。
    苏轼疑惑地问:“怎么了?”
    苏辂说道:“晁世兄没给你讲《金瓶梅》写的什么?”
    苏轼搔搔后脑勺:“当时美叔神神秘秘的,也没细讲,只跟我说这书卖疯了,直接惊动了官府。”
    苏辂稍微把《金瓶梅》前几回的内容给苏轼讲了讲,并且补充了一句:“我跟你说啊,里面还有插图来着。”
    苏轼脸色一变,马上转身回家去。
    妻子是爱书之人,拿到之后说不准会翻看一二,要是让她翻到了《金瓶梅》,还是带插图的那种,她该怎么想他?!
    嘶——
    苏轼倒抽了好几口凉气,脚步越走越快!

章节目录

北宋小文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明日红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日红花并收藏北宋小文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