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便是三月。
    按照兵部呈给天子的章程,大明征讨辽东便在这个月。
    最终朱由榔拍板同意了这个方案。
    也就是水陆并进的方案。
    李定国、李来亨、赵旭等将领统率大军出山海关,郑成功父子统率水师北上觉华岛,支援于七跟何守义。
    水陆齐头并进,对辽东的压迫性是极大的。
    朱由榔期待半年之内能够收复辽东,最迟也不能拖过今年。
    大军出征之日,朱由榔亲自来到外城为将士们送行。
    此番明军主力有十五万人,可谓是集结了所有精锐。
    对此朱由榔还是很欣慰的。
    希望他们可以一战克敌,光复故土吧。
    ...
    ...
    作为陆路大军的统帅,李定国身上的压力可着实不小。
    事关十数万将士们的性命,他得慎之又慎。
    大军出了京师,一路来到山海关前。
    袁宗第、刘体纯等人看到山海关直是老泪纵横。
    十几年前,便是在这里他们惨败在清军的手下,从而丢掉了到手的江山。
    十几年后他们重新又杀了回来,只是这一次江山不姓李而又姓朱了。
    当然眼下这些都不重要了,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做大明的臣子。
    只不过重新回到山海关,忽生许多感慨罢了。
    山海关之战真的是无数人生命中的转折点,对大顺军来说如此,对朱明朝廷来说不也是一样的吗?
    至此之后大明的皇帝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
    若不是当今天子上位力挽狂澜,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京师的故土。
    当然,如今一切都好起来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一切锦上添花。
    和崇祯年间不同,如今明军在辽东几乎没有任何据点,觉华岛除外。
    但觉华岛毕竟只是一个岛。
    明军要想在辽东站稳脚跟,必须要拿下一座重镇。
    宁远首当其中。
    对此李定国、李来亨、赵旭等将领倒是意见一致。
    没必要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平推过去就是了。
    宁远城虽然号称坚城,但那也是相对而言的。
    他们连京师都能拿下来,区区一个宁远城肯定是不在话下的了。
    当然,他们也没用盲目的乐观。
    该有的布置流程还是要走的。
    不然万一阴沟里翻船就让其他人笑掉大牙了。
    山海关总兵如今正是李石头。
    作为前虎贲军副将,能够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他自然是受宠若惊。
    与赵旭重逢后二人好好的聚了一番。
    但相聚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在经过短暂的停留后征讨辽东的大军出关而去。
    赵旭又得和李石头分离了。
    没办法,李石头如今的职务是山海关总兵,镇守山海关是他的职责。
    李石头只得把上阵杀敌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赵旭身上,希望这个老哥哥能够代替他在辽东大杀四方,替虎贲军替圣上争取到足够的颜面。
    至于其他的顺其自然好了。
    个人功名淡若鸿毛,不提也罢。
    只要辽东能够光复,大明能够中兴,陛下能够喜笑颜开就足够了。
    …
    …
    出了山海关,气候明显就寒冷了不少。
    越往北走,这种感觉越明显。
    不过明军早有准备,身穿厚实的衣裳这种天气完全可以应付。
    李定国的首要目标是宁远。
    但在攻打宁远的过程中一众诸堡也是一定要拿下的。
    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真正让李定国忧心的是各部军队之间关系的维系。
    虽然他是大军统帅,但除了西军出身的那部分嫡系,其他各部基本上都是无法直接号令的,只能间接通过李来亨、赵旭等将领。
    这要是一直打胜仗,打顺风仗还好说。
    一旦打了逆风仗,情况就会很不乐观。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胜利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一旦逆风各种问题就出来了。
    “晋王殿下,前面五十里就是长甸堡了。”
    作为征伐辽东路上的第一步,长甸堡是他们必须要打的第一站。
    “嗯,先派斥候前去打探消息。待摸清楚情况之后再做计较。”
    李定国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他要做到稳扎稳打,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隐患。
    “得令,末将这就去安排。”
    …
    …
    长甸堡堡主名叫孙必连。
    作为大将军遏必隆的包衣奴才这两年他升迁的速度十分之快。
    本来想着可以安享富贵,后半生锦衣玉食,谁曾想清军却兵败如山倒,仓皇出逃关外。
    等到大军抵达辽东,孙必连才回过味来,意识到不能再继续纸醉金迷的沉寂下去了。
    明军收复关内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要出山海关继续征讨。
    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那结果多半也是惨败。
    在关内的时候他们至少还有退路。
    但在关外这条退路却是被堵死了。
    所以唯有死战。
    大将军遏必隆被太皇太后派到了宁远城驻守,孙必连作为心腹理所当然的来到长甸堡驻守。
    长甸堡作为宁远城的前哨,一有风吹草动,长甸堡一定第一个知道。
    孙必连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挥出色争取到功劳。
    如今的大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孙必连相信只要他们卧薪尝胆十数载,终有一日可以恢复到当年的状态,再次杀回关内。
    “将军,大事不好了,明贼杀过来了。”
    这日孙必连正自啃着馕饼,哨兵一路小跑着来到了他的面前,沉声禀报道。
    “嗯?明贼杀过来了?”
    虽然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但孙必连没想到明军会来的这么快。
    “他们来了多少人,到什么地方了?”
    “看那架势人山人海的,足足十余万是有的。距离戍堡应该只有十几里了。”
    “什么!”
    孙必连大吃一惊道。
    只有十几里,来了十几万人…
    妈呀,这真是要了他的亲命了。
    守?这怎么守。
    长甸堡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千人。
    对方可是十万人,便是一人吐上一口唾沫也能够把他们淹死了啊。
    孙必连一时慌了神,他可没有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心态,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跑路。
    ...
    ...

章节目录

南明第一狠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袖乾坤并收藏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