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之后,扬州商贾们便乖乖的把银子交到了朱由榔面前。
    全部加在一起足足有六百七十三万两,比朱由榔预想的还要多。
    原本朱由榔以为这些商贾能捐出五百万两白银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他们狠下心来竟然捐出了六百七十三万两!
    当然,这些银子不可能是这些商贾的全部家财,但朱由榔觉得他们的诚意已经够了。
    他也不希望做杀鸡取卵的事情。毕竟如此一来,其他地方的商贾一定会有抵触情绪,拼死帮助清军攻打明军。
    这样的结果可谓是双赢。
    最近这两年来虎贲军一直在扩军。
    南直隶人口密度极高,可募集的兵员质量也会比其他地方高一些。
    朱由榔希望在南直隶募兵两万,这样整支虎贲军的数量就会达到五万人。
    这也意味着朱由榔能够直接指挥的亲军数量丝毫不少于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等人。
    这对朱由榔来说是很重要的。
    虽然他知道这些臣子将领很忠臣,但难保他们阵中有一些有非分之想的。
    若是这些人总在李定国等人耳朵旁边撺掇,万一哪一天他们真的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呢?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朱由榔还是得做到未雨绸缪,早做筹划。
    黄袍加身这种事情,赵大当时也是很突然,不最后也顺坡下驴当了皇帝吗?
    但若是朱由榔手下有一支和大将嫡系旗鼓相当的军队就不一样了。
    那些野心家们也得好好想一想撺掇主公反叛的代价,若是反叛的代价和风险过高,或许他们就不会出手了。
    抛开这些不谈,朱由榔也觉得大明以前的军制很不合理。
    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后一手创立了卫所制度。
    士兵们平时务农,战时为兵。
    看上去很合理,很像是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但是仔细一分析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隋唐的府兵们是轮番进京拱卫京师的,其他时候相对自由。
    而且隋唐的府兵身份地位很高,全然不像是明朝的卫所兵最终沦落为军官的佃农那么凄惨。
    而且老子是卫所兵,儿子也必须是,全然没有转行的可能。
    跑也不能跑,一旦跑了就是逃籍,只要被抓到那就是按照军规绞死的下场。
    这种畸形的制度下,也许第一代卫所兵的战斗力还不错,但从第二代第三代开始就会急剧下降。
    到了明中期,卫所兵跟叫花子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嘉靖时期,几万卫所兵被几百上千的倭寇追着跑。
    不是他们不想打,是真的能力不允许。
    后来戚继光包括边军走的都是募兵的路数。
    这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不是合理的模式。
    长此以往,只会让地方军阀权力极度膨胀,最终做大尾大不掉。
    朱由榔觉得最合理的兵制模式还是募兵与府兵结合。
    这样国家不至于无兵可征,朝廷又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以做到压制地方,让地方乖乖的俯首称臣。
    大明立国三百年,皇威还是在的。
    只要朱由榔能够把这个模式定下来,好好发展个几十年,相信大明的前路会一片光明。
    当然,这个得循序渐进的来。
    第一步还是稳固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朱由榔要把虎贲军的军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别说是武将,就是太监也休想染指。
    ...
    ...
    扬州失陷的消息传到苏松,一时间人心惶惶。
    作为整个江南最为富庶的地区? 苏松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贡献地。
    其中豪商巨贾无数? 他们整日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自然不希望这种模式被打破。
    可若是明军攻来了似乎一切都说不准了。
    只是有些尴尬的苏松的兵力远不如扬州多。
    即便是苏州和松江加在一起也只有三万绿营兵。这其中还有一万是老弱残兵。
    真正可堪一战的只有两万人。
    这也没办法? 原本还有一万多精锐骑兵? 被派去援助扬州结果都折损在了那里。
    现如今能够凑齐三万人,已经是苏松的极限了。
    靠三万人打明军近十万大军?
    怎么看都不靠谱。
    连清军自己都不看好能守住?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一些城中的商贾已经在商议着如何给自己铺留后路了。
    “我听说扬州城破后,城中商贾主动捐银子给明军? 足足捐了几百万两呢。”
    “这么多?”
    “多什么?这可是几十家豪商一起凑出来的? 合计到一家也就是几十万两。”
    “这些商贾身家上百万两还是有的,拿出几十万两来保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你这么一说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花钱买平安嘛。”
    “既然明军没有直接对他们抄家,看来也不是传言中的那样蛮横啊。如果将来苏松守不住,我们是不是也能效仿?”
    “我看行? 咱们没有必要再一条船上待到死啊。不过是换一个皇帝而已? 咱们的好处不可能少啊。”
    “唉,不过一定要趁早主动一些。若是表示的晚了,难保会惹得那位皇帝陛下生气呢。听说他还是杀了一人立威的。”
    “只杀一人?不错了,咱们又不做那茅坑里的石头。早些服软,啥事都不会有的。”
    一众商贾讨论过后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们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清军能够抵挡住明军的兵锋那就一切照旧。
    如若不然,他们就会把自己家财的一半主动献给明军来保个平安。
    ...
    ...
    淮安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淮安临海产盐? 但银子都被扬州的盐商赚去了。
    淮安又不像苏松杭州那样手工业发达,最多是捕鱼种田。
    这能赚到几个钱。
    即便放到整个南直隶来比? 淮安也是较为贫穷的府县。
    但越是如此,淮安清军的求战心便越强。
    若是打赢了他们在清廷面前可以大出风头? 官员将领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即便打输了也可以浮海逃走? 退回登莱去。
    如此稳赚不赔? 有啥可怕的。
    而且淮安还是有一战的实力的,全府兵力凑在一起也有个四五万人。
    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是想要放手一搏的。
    ...
    ...

章节目录

南明第一狠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袖乾坤并收藏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