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铮眼看着大孙子被抓走,气得几乎当场吐血,听说老妻之前找皇后求情之后,顿时,又是一阵气苦。他不是季氏,也不知道何瑜的处境如何,但是,后宫不得干政,这一向是铁律,何思贤做出这种事情,违反的是国法,皇后不大义灭亲也就算了,居然还贸然求情,在圣人那里肯定印象坏了。何况,不管是什么人家,讲究的都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皇后嫁到天家,就该以天家的身份处事,如今这事,虽说何铮还不知道牵扯到了前宋想要复国的事情,单看这事里头最大的受害者是宗室里面辈分也比较高的理郡王,就该知道,即便不偏帮着宗室,起码也该两不相帮。
    何铮想要大骂老妻一顿,但是看着季氏神情恍惚,以泪洗面的模样,却有些无力。季氏出身算不上高,想不了那么多事情,他又能如何呢?因此,勉强让季氏先好好休息,不要过于忧心,便急急忙忙找自家那位老爹去了。
    前宋的后裔虽说经营日久,但是他们动作太大,并非没有蛛丝马迹,何况,这么多年来,主事的人变了不知道多少个,大家心思也不一样,有的人谨慎,有的人冒进,锦衣卫通政司在这事上自然得合作,结合往年一些事情的卷宗,加上捉拿到的一些对这些事情有些了解的人犯的供词,直接快速行动起来。
    论起信息的传递速度,朝廷自然远胜过那些野路子,无论是锦衣卫还是通政司,都有自己的情报传递系统,外面的人还不知道京中发生的变故,锦衣卫和通政司的人已经调遣了当地的官兵,到处捉拿相关的人犯了。很多人直到被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这么多年来担当的是什么角色。他们不过是作为这个组织的敛财工具而已,只当自己投靠了某个达官贵人,因此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每年只需要给那些达官贵人供奉一大笔钱财便是了,结果就莫名其妙牵扯到了这样的事情。
    那些人竟是还勾搭上了一些山贼水匪,又勾结了一些军营里的军官,借着每年更换军械的空档,积累了不少军械,这下,这事自然变成兵匪勾结的大案了。
    徒景年根本没有打出老赵家有阴谋的旗号,说实话,当年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名声还是很有影响力的,那时候的文人,是过得真的很滋润,何况,前朝皇室后人这种事情,闹出来很是难办,说句老实话,中原其实一直有不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虽说这个传统被践踏的次数挺多的,但是,传统就是传统,这会儿若是真冒出一个确切的所谓宋朝皇室的后裔,本朝跟大宋覆亡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下面那些大臣说不得就要纠缠不清,逼着徒景年给人家册封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什么的。徒景年可不乐意养着一个脑子后面有反骨,成天想着复国的人家。别说人家认命了,瞧瞧天龙八部里头,人家慕容家的大燕覆灭了多少年了,还孜孜不倦地进行复国大业呢!虽说干的事情有些逗比,不养兵,不知道积蓄粮草,靠着几个家臣,在江湖上搅风搅雨,但是这种人,若是干些行刺之类的事情,也足够恶心人了。
    因此,徒景年很快宣布,这件事是有邪教作祟,反正历朝历代,邪教都不少,尤其是白莲教,摩尼教什么的,唐宋那会儿就在闹腾,不管是谁在朝,都以犯朝廷为己任,何况,这次的事情的确跟白莲教也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事扣他们身上,绝对是不冤枉的。
    很快,朝廷在邸报上明确指出,这些邪教假造神迹,吸引信徒,为了大肆敛财,无恶不作,借用赌场青楼之类的地方,对上谄媚行贿,以求官员庇护,对下威逼勒索,逼得人家破人亡,另外,他们常年从事非法人口买卖工作,而那些被拐骗来的少年男女在他们的洗脑调教之下,流落烟花之地,或者被卖给官员富户为侍妾娈童,还要为他们做细作等等,总之,在邸报上,这些邪教无恶不作,什么拆散骨肉至亲,逼良为贱,草菅人命的事情,在他们眼里简直是家常便饭。
    另外,又有传言表示,经过调查,白莲教现任的圣女,应该就是当年一个被拐子拐走的官家千金,结果如今不光不认识原本的父母家人了,甚至其传教的过程中,因为她原本的家族发现了白莲教的端倪,就被白莲教的人煽动愚民,上门闹事,还直接放了一把火,最终,竟是没几个人得以逃生,而那白莲教的圣女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直接害死的一家子,竟然是她生身的骨肉亲人。
    人家邪教为什么做这种事情呢,当然,是想要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朝廷,全民尊奉他们所信仰的什么无生老母、光明天主之类的神灵,对于官员来说,这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平常到寺庙里面烧烧香,给点香火钱,让佛祖什么的保佑自己升官发财也就算了,难不成将一家子的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神佛身上,那不是开玩笑嘛!尤其这些邪教邪乎得厉害,一个莫名其妙的圣女一句话,下面那些狂热的信徒就敢直接杀人放火,谁肯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干活,稍微有点不对劲,就要被那些信徒打着神的名义惩治一番,自己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因此,朝廷将此事定性之后,各地自然掀起了打击邪教的运动,顺便开始清查那些没有度牒的和尚道士,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假冒的,信奉的是不是朝廷认定的正神呢?那在原著里面出现过几次,每一次出现都会引起一场纠纷,这会儿正在为了乱套的所谓天命东奔西走的癞头和尚跛脚道士因为拿不出度牒,被投入了大牢,结果又使了神通跑了,更是让官府坚信,这两人定是邪教里头的中坚人物,要不然哪来这等妖法呢,因此,上报了刑部之后,直接绘下了画影图形,下了海捕文书,天涯海角到处追捕去了。
    理郡王在知道,自己的女儿居然差点被白莲教的人带走之后,气得直跳脚,白莲教哪有什么好东西,万一自个的女儿被白莲教的人蛊惑,最后跟自个这个父亲兵戎相向,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那才是天大的笑话。这么一想,甚至觉得女儿的死,也不是不能接受了。既然,罪魁祸首已经知道是什么人了,朝廷又在花大力气,追缉邪教中的成员,那些人在传教的时候,搞什么神打,符水之类的手段,结果在面临真刀实枪的时候,那叫一个不堪一击,尤其,徒景年为了速战速决,直接出动了神机营,燧发枪还有火炮的威力,可不是那些粗制滥造或者是面临淘汰的刀枪乃至农具能够挡得住的。
    当然了,那所谓的大宋复国组织的成员同样被一股脑儿打入了邪教的行列,他们敢对人说,自家跟邪教没关系,只是想要复国吗?这个问题真要说起来,比传播邪教还严重呢!起码,一个暂时只是愚民,威胁不到朝廷的统治,一个就是整日里搞风搞雨,就想着天下大乱啊!
    加上这些人搞出了大烟,徒景年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的,鸦片这种东西,在另一个时空,几乎毁掉了整个中国,结果现在居然在小范围内已经弥漫开来,有人已经为此家破人亡了,徒景年不得不为此好好打算一番了。
    对大烟的危害,其实很多医生都已经发现了,在哪些大夫看来,这玩意的确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其镇痛作用来源于其药毒,若是使用过量,便会致命。而且,这玩意的成瘾性也是个大问题。
    徒景年叫太医院公开了大烟的原料还有危害性,然后觉得光是文字上的事情,不足以表现这玩意的危害,干脆将几个被那所谓的神仙逍遥散祸害了的人给弄了出来,直接将其公开示众。
    挑选的这些人沉迷于此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此,一个个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看着就是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毒瘾发作的时候,几乎全无神智,疯疯癫癫,只要给他们一口烟吸,他们什么事都肯干,倒是让见到的人心有余悸。加上一些人对这些人的描述,比如说原本家中颇有钱财,染上这个之后,先是卖房卖地,后来老婆孩子也不要了,全都被卖了,用来换这什么神仙逍遥散,这玩意,才是真的亵渎神仙,要一个好好的人变成恶鬼,叫人家破人亡的!顿时,原本觉得这些人挺可怜的人也觉得这些人活该了,同时,对那些拿着毒品当仙丹卖的人,大家都是深恶痛绝,官府稍微一引导,很多人就直接七嘴八舌地告发,什么地方卖这些东西,甚至直接聚集了人,跑过去打砸一番,倒是让官府又揪出了不少不安定份子。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些牵扯到这件事里头的纨绔子弟还有一些官员也算是倒了大霉,毕竟,这事的性质已经变了,变得更加严重,完全是勾结邪教,进行反社会反人类的活动了啊!
    偏偏这事牵扯到的人家还比较多,谁家没个不肖子弟呢,朝中这些大臣虽说不好在朝堂上开口求情,却也眼巴巴地盯着顺天府大理寺那边怎么判案,那边也很头疼,一边是一众大臣,一边是宗室在虎视眈眈,人犯里面还有皇后的侄子,圣人又是一直不表态,他们也很烦恼啊!
    ☆、第126章
    不能当面在朝堂上求情,但是,谁家没点路子呢,因此,后宫,宗室,只要能走的路子,那些有家中子弟涉事的人家几乎都跑了个遍,还有人不开眼,找到了理郡王那边,却被理郡王亲自拿着棍子打了出来,一边追还一边破口大骂,浑然看不出来他已经快是花甲的认了,来人只得抱头鼠窜,狼狈而逃。承庆帝那边自然也没少了说情的,承庆帝却是知道内情的,何况,对这些人,他也没什么好感,干脆一个都不见。
    徒景年没多久就表态了,他直接就在朝堂上开了口,表示,这事哪怕不涉及白莲教之类的邪教教派,他们这些人,家族屡受皇恩,却在外充当那些不法分子的靠山还有帮凶,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即便不是他们亲手杀人,但是,这与亲手杀人有什么区别!
    徒景年表示,大晋立国以来,一直以民为本,便是你们这些官员,拿的俸禄不也是民脂民膏,一方面受百姓供养,一方面鱼肉百姓,这算什么父母官!一干大臣自然更说不出什么求情的话来了,回家之后,对着家人期待的眼神,一个个都没什么好声气,权当没生这个孩子就是了。
    徒景年定了性,又表露出了快点结案的意思,大理寺那边很快判决也下来了,虽说绝大多数人性命无碍,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样的判决还不如干脆一刀两断痛快呢!大理寺严格按照大晋律,涉事的这些二代三代们,不光得受十到八十不等的杖刑,还得充军流放,流放得最远的那个,直接被流放到了辽东。那边如今可不是什么塞上江南,是正儿八经的蛮荒之地,女直人还在那边深山野林子里面过日子,介于本朝对外的严厉制度,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武力,没办法跟那些鞑靼人一般,经常跑到边境打打草谷,跟边军作战一番,只得三五不时地拿出珍贵的皮毛药材什么的,到互市的地方跟商人交易,换取粮食铁锅布匹茶盐,至于价钱嘛,跟白菜价差不多。
    徒景年做了太子之后,便有意开发辽东,那边虽说冷了些,但是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何况,那边徒景年还想着开发西伯利亚呢,那边自然是一处比较完美的补给地。这些年来,徒景年派出去的人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比较成功地在那边种起了水稻玉米,虽说生长周期长了一些,但是产量和品质都很不错。徒景年登基之后,已经有意招安一部分女直人,在辽东开发大农场,女直人日子过得很苦,他却是不相信,他们不愿意放弃原本那种不安定的捕猎采集生活,走进农耕时代。
    徒景年因为打算采用经济措施,实现和平的民族融合,草原那边,如今已经开始了,徒景年已经命人在草原上跟那些牧民交易,大量收购羊毛,同时,向那些胡人中的贵族推销各种来自中原的奢侈品,等到草原那边人心思定之后,甚至可以在草原那边直接创办工厂,在草原上就对那些羊毛,牛羊皮进行精加工,然后将成品卖回中原甚至是外洋,将草原上的经济跟中原紧紧联系在一起,再辅以汉族的迁徙,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胡汉纷争了!
    这种和平的不见血的手段,在朝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倒是武将对此挺不满,觉得以后没仗打了,徒景年却是来了句,想要通过经济手段对草原进行同化,武力也是不会少的,徒景年的想法就是,尽可能联系那些中小部落,打击乃至拆散那些大部落,这些自然需要边军出力,何况,北方除了那些胡人,不还有俄罗斯人嘛,那些人可不是什么老实的,胡人常年南下,很多就是被俄罗斯人撺掇的,跟曾经受过中原文化熏陶的那些胡人相比,这些人才是真的非我族类呢!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是后话了,一众纨绔子弟被打得哭爹喊娘,伤口还没好全,就得走上充军流放之路,一个个如同瘟鸡一般,再没了往日的嚣张。他们的父母也只得好言安慰,又找了心腹下人跟随服侍,心中却也没什么怨怼之心,毕竟,之前徒景年摆明了做出严惩的架势,但是好歹没要了他们的性命,也没有追究的意思,虽说自知在皇帝那边记了这一笔,日后只怕前程有限了,但是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有些家里比较有远见的,已经叫自个的孩子到了边镇那儿,好好表现,若是能挣上几分军功,日后就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圣上不会看不到。
    何瑜因为何思贤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得了徒景年的好脸色,在听进宫的季氏说,何思贤已经走上流放的路了,何思贤在这里头罪名并不是最重的,他被流放的地方并非北边,而是东南,说实话,徒景年对他已经挺优待了,何家当年在东南经营过一段时日,如今那边自然还有些故人可以照顾,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但是何瑜只觉得徒景年半点不给何家面子,心中郁郁不已,再说,选秀的日子已经来了,来自各地的年轻少女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进了宫门,看着那些年轻鲜艳的少女,何瑜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何瑜这些年虽说养尊处优,在物质上,徒景年半点没有亏待何瑜,何瑜享用的东西,可比懿元皇后当年强多了,徒景年搞出了人工养殖珍珠之后,每年各个品级的珍珠,何瑜那边就不知凡几,除了一些比较大,颜色比较稀奇的,其他的,磨成珍珠粉都能把何瑜给淹没了。但是,没有圣宠,两个儿子跟她也不亲近,何瑜这些年性子也有些扭了,变得阴郁沉闷起来,哪怕有更多的保养品,但是一来她毕竟不是年少的时候了,心情不好,人也老得快,这会儿已经有了些细细的鱼尾纹,哪怕用最好的脂粉遮着,也不能掩饰,她已经不再年轻的事实。
    偏偏这会儿,何瑜还得亲自给徒景年相看那些年轻漂亮的美少女,她的心只有更见不平的。
    徒景年自个对选秀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因为对何瑜更加失望,选秀的事情他不光是交给了何瑜,还找了贤太妃和淑太妃帮忙。她们两个资历深,都是懿元皇后那会儿的老人了,自个也没个儿子,本朝有郡王亲王奉养太妃的,可没公主奉养太妃的先例,因此只得枯守慈安宫,整日里也是无聊,如今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争风吃醋的心思了,徒景年对她们也比较厚道,份例什么的从来不缺,也不叫那些宫人怠慢了她们,平常又有一些同样年纪不小的太妃太嫔们凑在一起玩乐,因此,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章节目录

红楼之孤家寡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微云烟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云烟波并收藏红楼之孤家寡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