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道,大晋这么多年来,也没放弃武备,这边才传来消息,立刻就带兵打过来了呢?领头的还是个原本就在那边跟瀚海国打过几场的,对这边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虽说只是小规模的交锋,也将茜香国打得有点疼,按照承庆帝的意思,要讨伐这位不通过天朝的册封,图谋不轨,弑君篡位的逆贼,直接将这位国主拉下来,换一个比较听话的上去,因此,便率领大军步步紧逼,如今已经进入了茜香国境内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茜香国地形复杂,多有猛兽蛇虫,而且民风彪悍,因此,开始大军小胜了几次之后,进入茜香国内,战事便陷入了胶着,领兵的是定远侯李沧,定远侯也是个老狐狸一样的人物,这人一贯不声不响,但是打仗却是稳打稳扎,颇为厉害,只是定远侯如今年纪已经很是不小,六十多岁的人了,按理说,这样的人早该告老还乡,偏生定远侯府两个儿子都不成器,孙子年纪还小,还看不出什么来,定远侯只得厚着脸皮依旧撑着门面,这次嗅到了战机的味道,当机立断,便直接请战,指望着捞一把战功回来,好给自家的爵位多沿袭那么一代,怎么着也得熬到孙子出息了再说。
    贾代善跟贾代化堂兄弟两个被分到了一路,贾代善为主,贾代化为副,两人也没什么别扭的,贾代化虽说年纪稍微大一些,但是贾代善的确更加精明,而且也更得圣心,贾代化其实对这次出征是可有可无,他儿子贾敬是个读书的料子,贾代化已经有意改换门庭,对于战功没那么迫切,可贾代善不一样,他如今长子贾赦十多岁,被老太太溺爱着长大,说到金石古玩,那是头头是道,偏生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他倒是偏爱会读书的幼子,但是贾政还小,而且长幼有序,像功勋之家,爵位这种东西可不是他说了算的,除非长子真正失德,或者是在没留下嫡长孙的情况下死了,否则是轮不到次子的。可要是长子真的失德,惹恼了上头,没准就直接除爵了,何况,贾赦虽然有些喜欢玩乐,好逸恶劳,不过就是寻常的纨绔子弟罢了,各家差不多的不知道多少,哪怕心里不喜欢,却也找不出什么大错来。总不能说我儿子是个没用的废物点心,圣上你就不要理他,把爵位给我小儿子吧!这是找死呢!
    这么琢磨着,为了家族继续兴盛,贾代善想法自然跟李沧差不多,自己挣点功劳,大儿子继承爵位,一辈子可以享受富贵,小儿子如果能够在科举上有什么出息,两个儿子互相扶持着,贾家也不至于没落下去,因此,这次出征分外积极。
    京城那边,也一直关注着战报,这虽然不是什么国运之战,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茜香国这点弹丸小国,已经敢明目张胆地跟朝廷作对,若是不能一举将茜香国打趴下来了,只怕别的属国都要蠢蠢欲动了,以后弹压属国将会更加麻烦,朝廷再如何,也不能四面开战啊!何况,朝廷的主力,其实是在防范蒙元余孽还有与之勾结的罗刹国呢?
    这是承庆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场战事,或者说,承庆帝真正掌权之后,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先帝在的时候,一般就是些小规模的冲突,压根没什么大名堂,对于帝王来说,文治武功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在文治上,承庆帝一时半会儿却是没什么好办法的,前朝的史书已经修了,想要干把大的吧,本朝也没什么太出名全天下都信服的大儒,随便找些人弄,别人不认,那就没办法了,总不能便宜了衍圣公,要知道,历朝历代虽说尊孔,但是,对孔家其实还是很防范的,孔家担着个衍圣公的名头,压根一点实权都摸不到,要是再搞出什么事情来,让孔家出了风头,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暂时只好在武功上做文章,好歹要让四邻咸服,万国来朝吧,因此,对这一仗非常上心。
    作为皇帝,承庆帝不懂军事,不过,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刚开始的时候几场小胜,后来的战报中,就发现问题了,开始几乎是连下几城,后来好多天都没挪出多远,因为茜香国山林众多,骑兵根本很难行,至于补兵,开始还好,后来便是连绵大雨,又有人感染了疫症,随军的军医虽说熬了药,控制住了,但是大军还是不得不暂时驻扎了下来,一时不得前行。
    承庆帝也问过了兵部还有一些知兵的将领,虽说知道这是明智之举,心里还是颇为失望,按他的想法,天兵一至,茜香国那些逆贼就该望风而降才行,如今却是陷入了僵局,流水般的钱粮花了出去,哪怕国库还算充盈呢,承庆帝也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了。
    好在很快有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懿元皇后过世已经满了一年,有人上书要立后了。
    作者有话要说:
    ☆、风波定
    立后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像是普通人家续弦一样,起码一般的人家绝对不会将小妾扶正,而这会儿上书立后的人,多半琢磨着投机,想让后宫某位妃嫔封后。
    不过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好时机,后宫里的妃嫔,暂时来说,比较得圣心的还是甄淑贞,问题是甄家又不是什么豪族,在奉圣夫人之前,最大的不过是在内务府做个六七品的小官罢了。宫中有能力竞争后位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生下了二皇子的刘美人,问题是二皇子很不受宠,到现在,连个名字都没有,承庆帝也很不看好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能够养大,因此,至今连玉牒都没上,尤其,刘美人那等家世,朝中重臣谁会为她张目。
    因此,竞争后位的倒是几个妃子,一个是作为四正妃之一的淑妃,淑妃出身沈家,沈家跟苏家有些相似,还要煊赫一些,沈家前朝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任帝师,三任宰辅,前朝末帝昏庸,沈家那会儿的老爷子直接就告老还乡,加上那会儿沈家下一代也没真正成长起来,前朝破灭的时候,沈家愣是没有几个出仕的,就有几个旁支做着知县之类的芝麻官,新朝开辟,大赦天下,还开了几次恩科,结果沈家厚积薄发,那位沈老爷子又是有名的大儒,然后沈家顺顺利利度过了开国时候的动荡,延续到本朝,虽说不如前朝了,但是影响力依旧不小,在朝中姻亲颇多。不过也是自从先帝开始,沈家就有些青黄不接,自从上一任内阁次辅沈庭去世之后,更是后继无人,要不然,也不会打着让女儿封后,做外戚的主意。
    沈家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会儿在朝中也挺有人脉,淑妃又是当年先帝钦赐的侧妃,哪怕暂时无子,他们也觉得有一争之力,因此,这会儿算是将一家子的前程都赌上了,不知道花了多少代价,欠了多少人情,朝中竟是有近半的人众口一词,称淑妃出身书香世家,德言容功如何如何出色,应当封后云云。
    跟淑妃相比,另一位却是端妃田氏,这虽说不在四正妃之列,却也是有封号的妃位,田家却不是文臣出身,田家当年也是开国重臣,高宗的贵妃就是田家女出身,田家如今却不是没人的,田家这一任的家主田奉如今就领着镇海将军一职,镇守着东南海域,在东南沿海俨然就是东南王,出海的商人要是不给田家一份孝敬,出了海只怕就要被不知道真假的海盗给劫了。也是因为这个,因此,尽管端妃算不上非常貌美,只能称得上清秀,承庆帝还是得不时前往端妃的端仪宫临幸端妃,只是不知道是有意无意,端妃一直不曾有孕。
    淑妃跟端妃某种意义上算得上势均力敌,另外还有几个人也不过是个陪衬,要么是潜邸的老人,要么孕育过皇嗣,哪怕夭折了也算,只是大家也没把她们当回事。
    东宫这边,对此却非常沉默,有个小太监在徒景年身边嚼舌头,徒景年当时一声不吭,回头就叫高振将那个小太监退回了内务府。太监可不比宫女,本朝有祖制,宫女年过二十五,便可以放出宫,但是太监却不一样,一般一辈子都别指望真正离开宫廷的。这也决定了,皇家的人,其实一般更信任太监,而不是宫女,或者说是女官,毕竟宫女女官有家人,她们大多数还会嫁人生子,若是她们掌握了权力,往往会造成内外勾结的祸事,可是太监这等无根之人,却是无依无靠,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个的主子,因此,即便他们插手政事,也只需要皇帝一道口谕,就能立刻拿下问罪。
    那个小太监若是被送到慎刑司,运气好一点,被打个几板子,回头还能找个差事,这下被退回了内务府,那么,下场就很难说了,说不得就直接消失了。
    那个小太监消失之后,东宫的人立刻就知道了风向,虽说还会跟徒景年说一些宫中的事情,但是,却不会说些有的没的了。
    承庆帝自然知道了这件事,对徒景年的处置还算满意,嘴上什么也没说,回头又赏了徒景年大把的东西。
    承庆帝这会儿压根不想立后,这些臣子却不识相,一再上书逼迫,这让承庆帝心情有些糟糕,只是,那些人打的旗号很是冠冕堂皇,加上一句天家无私事,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他也很干脆,反正就是一个拖字,他一直将那些折子留中不发,朝上有人上奏的时候,就拿着南边的战事转移话题,背地里面,却直接示意信任的御史,弹劾几个闹得最凶的,无非是治家不严,欺男霸女之类的事情,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承庆帝的态度了,虽说心中不甘,但是也明智地不吭声了,承庆帝之前的手段,他们还记得呢!沈家、田家再有脸面,也比不过自己的性命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章
    淑妃和端妃因为这件事情,也很是受到了一些冷落,承庆帝从来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人,而后宫中,如今风头最盛的莫过于甄淑贞,虽然一直没有身孕,家世也不显,承庆帝也不好连续给她升位,但是,身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但是一个月里面,承庆帝起码有十天宿在锦华轩,要知道,承庆帝算不上非常好色的人,一个月里面顶多有半个月在后宫,平常不过就是在大明宫的寝殿罢了,甄淑贞这般盛宠,后宫里面不知道多少人淹在了醋海里面。偏偏有底气的淑妃和端妃被承庆帝冷淡了下来,这会儿正要乖乖装贤良淑德的时候,哪里好去找甄昭容的麻烦,剩下的人里面,分位又不如甄淑贞,因此也只好忍气吞声,尤其这会儿后宫无主,她们也不需要定期请安什么的,凑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倒是有一些分位比较低,也没有什么宠爱的小妃嫔开始奉承甄昭容,不过多半就是些御女、采女,位份最高的也就是个更衣。
    不过,哪怕是明里面奉承,背地里面,羡慕嫉妒恨也是难免的,一些人想到来年的大选,又是一堆美貌鲜妍的少女要进宫,心里一面觉得黯然,一面又觉得快意,看到了时候,皇帝还会不会一直宠着甄昭容。
    甄淑贞却是个极为谨慎的人,并没有因为骤然升至高位而得意忘形,不会急着挑衅几个妃位上的人物,看着很是安分守己。当然,其实也是看着罢了,她得宠这段时间,其父甄应嘉已经升成了应天府知府,同胞兄长更是直接拿到了监生的名额,这会儿已经在国子监念书了。
    甄应嘉并不是科班出身,他什么功名都没有,之前做过的最大的官不过就是在内务府做个笔帖式而已,那还是当年承庆帝在潜邸的时候,给甄应嘉安排的职缺,虽然不高,但是很有油水,不到十年的时间,愣是给甄家弄下了数十万的家私。
    虽说对甄应嘉的破格升迁,朝中不少人暗自嘀咕,对甄家颇有些瞧不起,尤其是一些清流文人,最是厌恶这等裙带关系,但是,应天府知府这个位置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犯不着为了一个五品的官位就跟承庆帝过不去,只得捏着鼻子认了。相应的,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甄家变成了一个新的可以钻营的对象,家里有个奉圣夫人,宫里有个能吹枕头风的宠妃,这是多好的靠山啊!
    曹矩因此很是不忿,说实话,他虽说出身阳平大长公主府,但是,本朝对驸马限制很多,尚主之后,一般也就只好做做边缘人物了,曹家虽说是勋贵,但是已经久不掌兵权,在朝中影响力也不够,曹家的人在朝中虽说也有实缺,但是实权却不大,官位也不高,曹家也非常谨慎低调,因此,巴结曹家的人还真不多。偏偏甄家这样一个出身低微,骤然冒出来的暴发户,一下子居然门庭若市了,曹矩这会儿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对于什么君子胸怀宽广之类的说法又是一向嗤之以鼻的,因此,对甄家甭提有多讨厌了。
    徒景年对曹矩夹带着强烈个人情绪的抨击抱怨却是气定神闲,他如今正在学围棋,这会儿正拿着一本差不多是围棋入门的指导书在打棋谱,他上辈子只学过象棋,围棋倒是真没怎么摸过,因此正是兴致上来的时候,经常抱着本围棋书,自个跟自个下着玩。
    见曹矩义愤填膺,说得口干舌燥,将一杯极品的雀舌当做普通的凉白开一样,一连灌下了两三杯,徒景年才慢悠悠地放下一枚棋子,然后说道:“表哥你也说了,不过是一家子眼皮子浅的暴发户而已,须知,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啊!”
    他似乎记得原著里面提到过甄家,但是却记不得具体了,只是记得说甄家四次接驾,然后就知道,甄家算是不得善终了,当年曹雪芹家怎么败落的,到最后,曹黑胖一个大家公子哥儿,混到喝粥都喝不饱的地步了,据说抄了两次家,可见,甄家这样的,也得意不了太久。当然,他实实在在是忘记了时间的跨度问题,红楼梦里面的时间线,那是如今之后好几十年的事情了,贾代善那会儿死得骨头都能打鼓了,甄家还活蹦乱跳着呢,现在,贾宝玉他爹还没成婚呢!
    曹矩听着心里一下子舒坦了,一边苏煜偷偷撇了撇嘴,苏煜年纪渐长,又是在太子身边,苏家那边自然希望通过苏煜对太子施加一定的影响,或者说,苏家这会儿,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徒景年身上押宝了,因此,苏家那位老爷子经常将苏煜带在身边,很多事情也不瞒他,苏煜对甄家虽说也颇为不屑,但是却也知道,甄家如今还远远没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呢,只要奉圣夫人还在,承庆帝念着情面,哪怕甄昭容不再得宠,甄家都不会有事。而奉圣夫人如今才四十多岁,日后日子还长着呢,若是能拖到甄昭容生下皇嗣,那么,除非甄家不开眼,掺和到夺嫡之争中,否则的话,怎么着,三代富贵还是能够保证的。
    其实没人相信皇帝是一种感情生物,哪怕是甄家,也不过是希望甄昭容早点生下皇子,却也没希望承庆帝一直对甄昭容盛宠不衰,谁知道到了后来,承庆帝真的对甄昭容很是上了心,哪怕甄昭容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年老色衰,依旧还在承庆帝心里保留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呢?
    后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会儿,茜香国国内,贾代善已经快要被如今的僵持逼得快要杀人了。南疆这边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这会儿整日里下雨,丛林里面蚊虫非常多,一口叮上去就是一个大包,一些人已经染上了疟疾,这年头,也没什么金鸡纳霜,青蒿存量也不多,只够给一些地位比较高的将士用的,而且,一直连绵不断的雨水对于兵器也是一个考验,很多兵器开始生锈,一些存放得不好的弓箭都有些变形,几乎要不能用了,贾代善憋屈无比,眼睛里面几乎要喷火了,贾代化这会儿却走进了大帐,脸上带着隐秘的喜色,他拉了拉贾代善的衣袖,压低了声音道:“我这边抓住了一个探子,问出了点消息,咱们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刚刚放假回来,公司就要整顿,全体员工要反省,妹的,放假回来的好心情全没了!
    ☆、第章
    茜香国内其实不太平,虽说两国之间纷争不断,但是总归是茜香国国小力微,即便打起来,也是见好就收,这么大规模的战事,可是上百年没有过了。茜香国自从秦汉以来,虽说几度变迁,但是一直就是依附中原,不管中原当权者是谁,一直名义上是藩属国。蒙元当政的时候,茜香国也是饱受其苦,甚至,蒙元之前,茜香国还不是茜香国,那会儿叫做白象国,结果被蒙元攻破了国都,王室被屠戮一空,重新扶持了一个跟原来的王室有些七拐八拐关系的贵族,这便是如今的茜香国了。
    当年蒙元无道,天下豪杰揭竿而起,反抗暴元,茜香国那边却是一直驻扎着元军,因此,大晋立国之后,四处扫除蒙元余孽,自然打到了茜香国,为此,跟茜香国折腾了足有七八年,茜香国为此几乎损失了超过七成的人口,到最后,连女人都得披挂上阵了,后来,老国主病逝,新国主上位,干脆发动了兵变,杀掉了一直骑在他们脖子上的蒙古人,然后开城献降。茜香国这般识相,这也让太祖他老人家左右为难,原本见茜香国负隅顽抗,太祖都觉得应该等到茜香国国破之后,直接洗城,跟蒙古人一样,直接换一个贵族做国主,偏生新国主弃暗投明了!因此,太祖只得捏着鼻子认了,敲打了茜香国国主一番,就让茜香国做了大晋的属国。
    茜香国着实没在大晋手上吃太多亏,反正按照中原一贯的做法,就算平常小打小闹一番,输了挨一顿斥责,但是还是要被安抚一番,赢了的话,稍微服个软,上头还是得大加赏赐,这次闹成这样,眼见着大军入境,一副大动干戈的架势,很多人就有些心虚了,加上刚上台的国主是篡位,名不正言不顺,挂掉的皇太女还是有自己的死忠的,新国主登基,虽说来不及收拾他们,却也对他们颇不放心,正要找借口收拾了他们,扶持自己的心腹上位。因此,一些人开始心思浮动,私底下已经琢磨着如何向大晋投诚了。
    贾代化这次抓到的几个探子,就有两个其实是跑过来打探大晋是个什么心思,代表自己的主家来投诚的。
    说白了,就是那边充当内应,两边里应外合,这边得了战功,那边干掉了心腹大患,两边都便宜。
    贾代善眼见着那边连布防图,还有各处的漏洞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又交代了各地驻防的人的背景还有立场,心里差不多就有了数,干脆道:“先修书一封,给大将军送过去,咱们这边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贾代化一愣,低声问道:“不等大将军过来了?”
    贾代善咬了咬牙,道:“机会稍纵即逝,再等,只怕没这么好的时机了!”定远侯论起势力来,还不如荣国府呢,不过是李沧资历比较老而已,贾代善却是不怕定远侯府的,四王八公同气连枝,却是不怕一个定远侯府的,谁让中军那边没遇上时机呢,这也是命!
    贾代化想想也是,反正到了最后,功劳还是要分到李沧身上的,也算不上什么得罪,到时候再赔几句礼也就是了,他自个也有些心热,不管怎么样,爵位能往上提一提都是好的,这样儿子将来有个高一点的爵位傍身,出仕之后也不怕被人轻视。
    贾代化他们往上哪怕数十代,都是土里刨食的,哪里懂文官里的圈子,只当儿子读书中用,就能顺利改换门庭了,要真是这样,各个勋贵为什么不死逼着儿孙念书,反而一般依旧死抓着兵权不放呢?还不是文官也是个固定的圈子,人家比谁都重视门第,簪缨之家听起来不错,但是在他们眼里,书香之家才是正经,耕读之家也是不错,当然,如果你真的有那个能耐,打入他们的圈子,那就另说了。
    这会儿贾代化其实想不到那么多,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眼睛一闭腿一蹬之后,儿子差点就直接出家做了道士,孙子跟曾孙媳妇爬灰,最后弄得家业尽散,差点就断子绝孙了。祖宗再能干,也架不住子孙不肖啊!
    这边贾代善刚找了随军的文书写了一封军报,命人日夜兼程赶往中军大帐送信,那边已经命令下去,磨刀霍霍,就等着对面发信号,好一举破营了。
    李沧那边接到信,差点没气得暴跳如雷,这会儿哪怕连夜拔营也是来不及了,又想到贾代善深得圣心,哪怕心里咬牙切齿,脸上也不好表现,还得捏着鼻子夸赞贾代善深得兵法之要,知道抓住战机。
    因此,半个月后,就有八百里急报,贾代善贾代化率领的左路大军攻破了茜香国的大营,斩首七千,俘虏五万云云。
    朝堂上,承庆帝喜形于色,这也是他知人识人啊,作为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大胜,这里面的政治意义也是很明显的,说明承庆帝那真的是天命所归,因此,才能天兵一出,四夷拜服。
    当然,这会儿还不是封赏的时候,只是命人准备劳军,然后又许诺众将士奋勇杀敌,自个不会吝啬封爵之赏的。不管哪一朝,开国之后,爵位只有越来越难得的,尤其,爵位不比官位,官位最多你在任的时候,有些特权,还能恩荫一下子孙,但是,爵位却有爵田,有亲兵,并且哪怕是减三等承袭,也是可以往下传的,即便是最微末的爵位,也象征着门第的改变,从大头兵正式迈入了士这个阶层,甚至还能弄个世袭军官的位置,一家子都不用担心了。
    自然,许诺一出,下面的人哪有不积极争功的道理,何况,如今到了痛打落水狗的阶段,危险性小了很多,就算不能博个封妻荫子,茜香国虽说看着是小国,但是出产金银翡翠还有象牙香料什么的,在藩国中是有名的富庶,趁乱捞上一笔也是好的,因此,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军已经攻破了茜香国的首府,在内应的帮助下,攻下了王宫,将敢于跟大晋作对的伪王给抓住了,直接关押起来,凯旋的时候献俘太庙,以彰显武功。

章节目录

红楼之孤家寡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微云烟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云烟波并收藏红楼之孤家寡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