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国的时候他还能担任一方大将,可在秦国却混的不怎么样,只能去给一个什么都比不上他的年轻小将当副手。
    简直太丢人了!
    赵王甚至放言,这就是当叛徒的下场!
    可事实上呢,给王翦当副手这种事是李牧自己提出来的,苏云霜也不过是没有反对而已。
    甚至苏云霜觉得李牧不愧是名将,就这份不在乎空名的气度一般人就没有。
    是的,按照正常的看法,李牧是成名已久的名将,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在王翦之上,这种时候肯定应该以李牧为主。
    事实上呢,现在的李牧确实比王翦强,但是他并不熟悉更不了解秦国的军队,李牧对秦军的了解都是在作为敌人的角度来看的,他或许知道秦军的强大,或许知道秦军的优势,可他不知道秦军的内部情况具体如何。
    秦国的军队和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都不一样,那不是随随便便说带就能带的。
    就算是苏云霜,那也是有子楚原本给她的一万人打底,又有白起在旁边指导才能真正带秦军上战场。
    李牧初来乍到,之前带的又是赵国的军队,对秦国的军队完全可以说是抓瞎,这次他之所以自请给王翦当副将就是想站在秦军将领的角度上来看看秦国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该怎么使用。
    李牧才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呢,在进入秦国军队后不久他就彻底被秦国的军队迷住了,李牧之前也一直想不通,同样都是人,甚至秦军使用的还是不如其他各国铁质武器的青铜武器,秦军凭什么拥有那种几乎不可思议的战斗力,能够和各国军队之间拉开那么大的差距呢?
    直到真正成为秦国的将领李牧才终于知道了秦军的核心所在,而秦军无愧于这个时代最强军队的称号,秦军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次秦国要攻打韩国,可以说是一个了解秦军的最好机会,李牧不去才奇怪。
    李牧也对苏云霜说了,如果是带领他所了解的赵军,他确实有击败王翦的信心,可如果同样是使用秦军,即使如今的秦军是比赵军强大的,但是他却没有了击败王翦的把握,只因为他对秦国军队的了解完全不够,因此他这次一定要跟着去。
    李牧这样的精神无疑是让人敬佩的,毕竟是成名已久的将领,换个人恐怕早就要秦国高官厚禄的供起来了,可李牧却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去了解去学习,咸阳学宫和秦军校场是李牧到秦国以来跑的最勤的两个地方了。
    当然,也因为王翦和李牧的这对超强组合,秦国又是重兵灭韩,就像是一开始预料的那样,韩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要说是像样的抵抗了,甚至连一点小水花都没溅起来韩国就被灭了。
    之后嬴柱兑现了他对韩非说过的话,他直接杀了韩王,或者说,王翦是在攻破韩国都城新郑之后直接斩了韩王,顺便俘虏了一众韩国的宗族成员,以及各大贵族。
    等韩国被灭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愣了。
    韩国虽然弱小,可毕竟是在战国七雄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就这么说灭一眨眼就灭了。
    事实上在韩国被灭的消息传出来之前,大家都觉得秦国只是攻打韩国欺负一下而已。
    毕竟谁让之前在两国边境上韩王脑抽的居然敢挑衅秦国军队呢,被秦国揍也正常。
    或者说,韩国之前算是秦国的属国,之后五国攻秦的时候,燕国和齐国最后站到秦国那边去了,可韩国作为秦国的属国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攻打秦国,这简直是赤果果的背叛啊,之后其实各国都给秦国送了大片的土地城池,只有韩国没有送。
    后来又听说韩王想了个什么疲秦计去折腾秦国,这次又派军队在边境挑衅。
    讲真的,韩国都这么作了,各国都觉得秦国要是不打简直不科学。
    结果秦国真的打了,但却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直接灭国,这一下算是把各国都给弄傻了。
    韩国从三家分晋开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小国了,可就是这么个国家被秦国说灭就灭了,简直跟闹着玩似的。
    这种时候本该是各国图强的时候,但让苏云霜最觉得奇葩的是,不管是燕国还是楚国又或者齐国,这几国的国君在最后都只得出了一个结论。
    秦国太强啦!我们要好好讨好秦国,千万不要学韩国和秦国作对呀!
    这种奇葩的结论就算是苏云霜听说的时候也傻眼了,这几国的国君脑子是真的有坑吧?燕国也就算了,反正燕国多少代国君了,那智商一直不在线上,可其他国家怎么回事?
    这种时候倒是赵国总算是找回来一点秦国老对头的风采,赵王居然主动停下了和燕国的战争,并且准备再次玩合纵,共同防御秦国。
    可由于秦国东郡的存在,赵国所能联合的国家其实也就燕国和齐国而已。
    当苏云霜听说了赵王的做法之后只对嬴政说了一句话:“看来下一个要打的是赵国。”
    虽然这很有可能是赵王难得的清醒一下,但不得不说的是,赵王虽然昏庸,可赵国这么多年毕竟一直都是秦国的劲敌,这种国家还是早灭了比较好。
    如今秦国灭了韩国,下一个不打赵国简直对不起自己。
    当然,不管怎么说打赵国都是之后的事情了,此时需要操心的是韩国的那群公族贵族怎么处理。
    嬴政给出的办法其实挺奇葩的,他把这些人都集中到了一起,然后分给他们土地住所,并且告诉他们,他们现在已经灭国了,不再是贵族王族,他们只是秦国最普通的百姓,想吃饭就要种地,否则就按照秦国的法律办理。
    “朕觉得这次至少能杀掉一半的人呢。”
    那群贵族哪个种过地?
    可在秦国,种地也是一项技术活,或者说,种地种的好也是有功的,是可以升爵位的,当然,相对应的,种的不好自然也是要治罪的。
    毕竟秦法在种地这方面与其说是法律,不如说是农业手册了,手把手的教你你都种不好,那肯定是不用心,不治你的罪治谁的罪?
    而在嬴政的办法之上,苏云霜又提出一条,韩国所有公族贵族中的孩子,只要是四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需要全部送到咸阳学宫去学习。
    理由也很充分,韩国是教不好孩子的。
    韩国教的是亡国的学问,只有秦国教的才是强国的本事,更不要说现在的咸阳学宫之中有多少名宿宗师在?想学什么我们这里都有最好的老师啊,这是为你们好,因此你们必须领情,必须把孩子都送来咸阳。
    嬴政对苏云霜的做法可别扭了:“这些人朕给他们一口吃的都已经是厚待,你又何必还让他们来咸阳学宫?学好了来反对朕吗?”
    “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反对你才把他们给集中到咸阳来的。”
    一方面这群孩子可以作为人质,另一方面,不和他们那群旧贵族的父母见面自然就失去了那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而四五岁的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大的可塑性,这种三观都没成型的孩子送来咸阳,就是来洗脑的。
    嬴政想了想也就同意了,当然,他不认为善待这些人会有什么用处,上辈子反他反的最凶的就是这群人。
    而在韩国灭国后一个多月,重伤初愈的韩非终于还是接受了嬴政给的官职。
    由于韩非不愿做秦国人,因此最后嬴政便封了个客卿的官职给他。
    客卿的位置说白了就是其他国家的人来秦国当高级官员所封的位置,相当于卿,不过这个卿不是本国的卿而是外国的。
    韩非为客卿之后对嬴政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善待韩国遗族,韩非的理由还很充分:“如今天下人都看见大王灭了韩国,那么之后秦国还要灭其他的国家吗?当然要,那么韩国的这些旧贵族就成了其他国家公卿贵族们最好的榜样,若是大王不能善待这些人,那么其他各国的贵族们必然对归降秦国有着极大的抵抗情绪,甚至宁死不愿屈服,而一个国家中掌握着最大权力的正是这些人。”
    韩非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说白了就是如果大王你不好好对韩国这些人,那么以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和你玩了哦。
    而各国拼死抵抗的后果是什么,看看昭襄王时期秦国打赵国打的那么惨烈就知道了。
    一个国家若是真的抱着鱼死网破的精神全民动员拼死抵抗,就算是秦国强大恐怕也讨不到好处。
    嬴政最终还是采纳了韩非的建议,那些旧贵族们虽然不能再拥有昔日的荣耀,但至少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可人就不能太闲着,闲着就会生事,当嬴政以这个问题问韩非的时候,韩非很自然的回答道:“那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就是了。”
    “你的意思是要朕给他们封官?”
    嬴政的脑子又不是坏掉了。
    当然,韩非的脑子也没坏掉,所以他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韩非既然向嬴政提出这一条了,那么他当然也就想好办法了。
    还是种地。
    韩非很清楚,除了种地这种事嬴政不会同意让韩国的旧贵族们做其他事情的。
    应该说但凡能涉及到国家权益的,能让这些人掌权的事情,嬴政全都不会同意。
    既然如此,韩非干脆建议嬴政划出一块地给这些人种,种不好自然也是要治罪的,不过至少不用担心吃的全靠自己种,种不好直接饿死了。
    对于韩非来说这已经是他能够为这些人争取到的最好的待遇了,至于说以后怎么样,这还要慢慢来,嬴政不信任这些旧贵族,因此必须让嬴政先放下警惕才行。
    可韩非的想法并不能被那些韩国的旧贵族们所理解,甚至在韩非去拜访他们,请求他们在秦国期间不要想着做一些过分的事情的时候却被这些人辱骂,说韩非甘愿做秦国的走狗,不配为昭侯之后。

章节目录

[综+剑三]我是你妈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综+剑三]我是你妈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