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不会傻到不知道自己回去之后要面对的是什么,那么其实就只有一种解释了,信陵君本就已经做好了为国而死的准备。
    这样的决心,韩非也有,他愿意为了韩国奉献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因此韩非要回去。
    “可你更应该知道,以你的才华你根本就出不了咸阳城。”
    秦王宁愿杀了韩非也不会愿意放韩非回国的。
    韩王确实糊涂,但万一韩王哪天要是真脑抽了听了韩非的建议呢?那秦国可不就麻烦了吗?
    韩非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这就是我来找您而不是去找秦王的原因了。”
    韩非知道,苏云霜是不愿意让他死的,所以就算他不能归国,那也不过是被囚禁于咸阳,老死秦国而已,可万一要是出现转机让他回去了呢?
    韩非不是信陵君有几千门客做底气,他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公子,因此他只能去争取这样一个机会。
    秦王几年内都没有攻打别国的打算,那么这时候若是稍微放松点,让他回去也不是不可能。
    苏云霜对此不抱希望。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苏云霜把这件事情告诉子楚之后,子楚果然就只有一个决定,决不能放韩非归国,若是实在逼不得已,那就只能杀了韩非了。
    可子楚想了想又给韩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韩非思念故国想要回去,但秦王子楚本人十分不舍,既然如此,韩国是不是割几块地给秦国,以解韩非的思念?
    这下韩王可不干了,他一边写信给子楚保证韩非一定会乖乖的留在秦国,一边又写信把韩非骂了一顿,说他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待在秦国呢?好不容易秦国准备消停几年不打仗,韩非就不能安分点让大家过点好日子?!
    韩王的回信让所有人都摇头叹息,这样的国君也真是难得一见了。
    韩王糊涂成这样,大概也就只有历代燕王可以与之一较高下了。
    毕竟自古魏国送人才,自古燕国国君傻嘛。
    应该说,燕国的国君都具有迷之智商==
    苏云霜觉得吧,燕国和魏国真是天生一对,一个专门送人才利人,一个专门出傻逼国君坑自己==
    而在韩非接到韩王书信之后,苏云霜却对他说道:“你觉得这样的韩国还能撑多久呢?”
    就算心中再怎么不愿意,但韩非却只能承认:“秦灭韩国,一战可定。”
    韩国如今地域狭小,国君还昏聩糊涂,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是秦国的对手?
    在秦国的这些年,韩非不得不承认,就算是老天都是偏爱秦国的。
    秦国历史上不能说全部都是明君,但至少大部分是,而且特别英明的那些寿命还都很长,比如说秦穆公,秦孝公,再比如说昭襄王,而偶尔出几个孝文王嬴柱那样的糊涂蛋,似乎就死的特别快==
    当然,更让韩非感触的深的是秦国人的实干及永不满足的自强精神,当年商鞅变法,虽然最后闹得大家都对他不满意,以至于在秦孝公死后,很快商鞅也被杀了,但最让韩非敬佩的是,秦国虽然杀了商鞅,但却把商鞅之法留了下来,并且坚决推行了下去。
    对比下当年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真要说起来,吴起变法不比商鞅变法差,并且同样是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但和秦国不同的是,楚国在杀了吴起之后连带着吴起的变法也给废掉了,这就使得楚国错过了一个完全不输给秦国的强大起来的机会。
    如今的秦王子楚,韩非完全能够看得出来,子楚是个不输给其祖父昭襄王的野心勃勃的国君。
    这样的一位国君在接手了强大的秦国之后,除了攻打其他国家,他甚至和秦国的很多先代国君一样,为秦国的更加强大做出努力。
    就如同他在这种时候放弃了对外扩张,而选择了强化秦国本身一样。
    韩非很清楚,变法和改进农业这两件事情一旦做成,其余六国将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这样一个拥有者强大国力和英明国君的秦国,韩国怎么可能会是对手呢?
    说是一战可定其实都是客气了,恐怕秦国真要灭韩,韩国连一点像样的抵抗都做不出来。
    眼看着韩非因为说到这个而情绪低落,苏云霜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应该知道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改变。”
    韩非承认这一点,所以他没说话。
    于是苏云霜继续说道:“我倒是觉得,就因为韩国以后难以支撑,所以你才更应该好好活着,而不是没事找死,你活着,到时候韩国就多一份希望,你死了,难道韩国还真的能全指望那群糊涂蛋么?”
    要知道,如果不是赶尽杀绝的话,其实就算灭国,但公族却是可以留下一些人的,韩国的公族那都是和韩非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算是为了这些人韩非也得好好活着呀。
    秦国的变法和改革有子楚的支持其实进行的很快,当然,成效最显著的其实还是农业。
    在农业上,秦国有着相当严格详细的规定,不同的土地不同的作物,一块地要撒多少种子,密度如何,这些都有秦法规定的清清楚楚。
    当初苏云霜看得嘴角直抽,讲真的,在秦国只要你愿意就没有不会种地的人,毕竟人家啥事都给你规定的清清楚楚了,你只需要执行就好了。
    这对于推行新的方法其实是很有效的,墨家兴修水利改进工具和种植方法这种在其他国家需要很多年才能看出点成效的事情,在秦国短短两年就实现了。
    就如同一开始预期的那样,成功的改革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至少在物资方面是更有底气了。
    同时伴随着来的是秦国的变法成功,其实说是变法,不如说是调整,原本商鞅之法当中过分严苛的部分被去掉或者修改了,比如乱倒垃圾这种事,商鞅说直接砍手,但实际上罚款就好了嘛,情节严重的关几天牢房也就差不多了。当然,新的秦法也根据目前的实际做了调整。
    其中改动最大的就是秦国的军功制度了,至少不能再单纯的用人头算军功了。
    可这两样成功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多少喜悦的气氛,就在这一年,秦王子楚病了。
    应该说子楚的身体一直都不怎么好,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了也就只有嬴政和成蟜两个孩子,当然啦,这一点从子楚瘦弱的身材和时不时生病吃药上都能看出来。
    但子楚毕竟还年轻,就算体弱,可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病重。
    如今秦国的几项大的调整在子楚的支持之下才刚见到成效,结果子楚就在这个时候病重了,子楚病重之后,生活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苏云霜和嬴政了,不过嬴政对此很淡定,至少在子楚逐渐把一些政务交给他处理的时候他表现的十分从容镇定,而子楚交给他的事情,他桩桩件件也都办的非常漂亮。
    不过嬴政和子楚还是不同的,子楚这个人,外柔内刚,可就算如此,他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其实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他确实富有野心,在必要的时候也有雷霆手段,但至少大部分时候他做事的风格还是比较温和的。
    嬴政则不同,比起子楚,嬴政是彻彻底底的霸道强权,但是偏偏他天生就有一种能够让人不自觉尊崇他的魅力。
    当然啦,有人不高兴自然就有人高兴,高兴的人当然是李斯。
    对于李斯来说,他原本还担心子楚太过年轻,他侍奉嬴政,想要等到出头之日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天呢。
    结果就这么巧的,子楚年纪轻轻就病重了,而且大概是知道自己很可能熬不过这一次,子楚很痛快的放权给嬴政,而嬴政也不负所望,他仿佛天生就该是个帝王一样。
    这让李斯十分兴奋,这代表着他出头的时候终于到了。
    子楚的病重确实让秦国产生了一些不稳定,但不管怎么说还有苏云霜这个王后在,苏云霜又不是只会在后宫嘤嘤嘤的女人,在子楚病重之后,他再也不对苏云霜的兵权有什么限制了,如今苏云霜手握重兵又有嬴政把政务处理的妥妥当当,看到如此情形,原本有些骚动的人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可这一年的秦国大概是注定了多灾多难,子楚的事情才刚被摆平,另一边又传来了范雎病重的消息。
    这个消息的影响可一点都不比子楚病重要小。
    范雎是什么人?那是从昭襄王起就在秦国担任丞相,除了白起的事情上犯过糊涂,其他方面范雎的成就堪称伟大,他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成了秦国对外扩张统一天下的战略总方针。之后范雎虽然辞官回家,可他却负责教导了子楚这位现任的秦王,又教导了嬴政这个未来的秦王,就算是在百家聚集的咸阳学宫,范雎的地位也是十分不俗的。
    结果就在子楚病重的同时,范雎也病了。
    这对于秦国来说真的是双重打击,并且这两重打击都不弱。
    子楚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将苏云霜叫到身边,让苏云霜立刻去看望范雎,无论如何,秦国若是一下子塌了两座山,那就真的是危险了。
    等苏云霜离开之后,子楚却又把嬴政叫到身边,他看了看苏云霜离开的方向,然后对嬴政说道:“如果说我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谁,那一定是你的母亲和你,当年我将你们母子二人丢在赵国,自己逃回秦国来,要说没有愧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知道,若不这样做,我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没有希望。后来你母亲带着你从赵国逃了回来,说真的,我很高兴。”
    就算他对当时的赵姬再怎么感情单薄,但那毕竟是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
    子楚如今十分虚弱,这一番话说起来已经很累了,他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这些年我一直想补偿她,也想补偿你,但是有些事情我自己却不能做,我死后,你母亲无论是想带兵还是想上战场……算了,不管她想做什么,你都由着她去吧,我把她困在咸阳城这么多年也是我自己的私心,是我对不起她。”
    有些事情他不是真的就无法答应,只是不想答应而已。
    说完了苏云霜的事情,子楚又继续说道:“你年纪毕竟还小,日后有什么事情多听你母亲的,还有,白起,蔡泽这些人都是贤才,有事情你大可以与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建议,要多向他们学习,至于说吕不韦……他对我有恩,更何况他这个人也确实很有才华,你大可以用他,只是这个人懂的谋权却不懂得放权,你需要自己斟酌。”
    子楚没提范雎,他也不知道范雎那么大年纪了到底能不能撑得住。

章节目录

[综+剑三]我是你妈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综+剑三]我是你妈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