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铜锣响,从草席上醒来的赵禅,深吸一口气,等脑子稍微清醒后,缓缓的起身,端坐身前案作,看着纸上的题目,洋洋洒洒的写上一首中规中矩的诗词。
    何为中规中矩。
    不出彩,同样的也不会泯然众人矣。
    中庸之道不外乎如此。
    一声铜锣响起过了二三时辰后,铜锣声落,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在一声声铜锣声中开始结束。
    星斗转移,日月变迁,昼夜交替间,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近最后一场。
    除却第一场的时文之外,赵禅并无任何的出彩之处。
    反倒是另外一些老生,在诗词歌赋策论等别出心裁,时不时的嘴角微微一扬,对于自己的文章颇为的得意。
    但是他们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了,忘记了科举究竟是以何为主,太过的忘乎所以然,亦或是他们自知时文无望,只能另辟蹊径,走上另外一条光明大道。
    这些人老生中或许少年时有着仲永之才,但过了这么久,徒然亦是伤仲永。
    大明子民万万人,但能杀入仕途中的才多少人,千人挑一不足为过,千人又有多少人少年聪慧豪情万丈,但人到中年时,却是碌碌无为,就连一个曾经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秀才都考不上。
    有太多了......
    青山埋怨骨,黄土覆恨意。
    人之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短短的数十载年华中,全部倾心与科举。
    中者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不中,只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老穷酸罢了,满口的之乎者也,到了临死前,家徒四壁的,快要闭上眼睛时,才叹一句,天不与我徒呼奈何。
    委实的可笑...
    最后一场,考的是策论,讲的是民生,赵禅依照其师张璁传授下来的经验,回答依旧是中规中矩,不敢有半点的僭越。
    崭露头角?
    现在还不是时候。
    过早的崭露头角,迟早会被人打的满头是包。
    童试中的县试在最后一声铜锣声中结束了。
    有人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走了出去,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有些人则是灰心丧气的走了出去,有的人则是垂头丧气的低着头,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的犹豫与不舍,数次的回眸,皆是为了哪一点的怜悯。
    多少次了的回眸,却换不来一丝的眷顾。
    “公子。”
    关统早已经外面等候,等候着赵禅。
    “关叔走吧。”
    上了马车上,赵禅想要去好好的休息一番,连续三天的都窝在一小处的地方,全身上下一阵的酸痛,并且还有点疼痛难耐?
    要是现在能泡个热水澡,美滋滋的睡上一觉,这日可美的很。
    回到客栈内,热水早已经烧完,赵禅便迫不及待的去泡了个热水澡,全身心的沉浸与其中。
    累....
    放下身心赵禅第一次觉得累了,然而再累也要继续坚持下去。
    不说了为了坚持,就说为了那时大雨磅礴中哭泣的身影,赵禅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一个时辰后,赵禅出来了,不仅洗了一个澡,顺便的还睡了一觉。
    这一觉,赵禅睡的舒服,等热水变成了冷水后,冰凉刺骨的冷意忽然把赵禅给冻醒了,就算是炙热的夏日,但天气也逐渐的转入秋。
    “公子,可需回去?”
    关统低着头问道。
    “走吧,回到应天。”
    “是!”
    关统面露喜色,只是有点犹豫道:“可需要等到放榜的日子。”
    “额....”赵禅沉吟片刻便点头同意了。
    不过算下时日,再过个二三日,就是放榜的日子。
    他需要立即回到应天府做好准备。
    可以说今年的童试比起往年而言,行程很是着急,要是换做往年,必须要等到小半年后才会依照惯例举行府试。
    只是谁让今朝天子刚夣毙,新天子刚刚继位。
    除旧迎新!
    有些事情就要加快行程,而且这道旨意乃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杨大人颁布的政令,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去除掉正德朝时的一切弊端,要迎来新的时代。
    经历了四朝的元老,斗倒了不知多少的政敌的杨廷和,可以说在朝野中,几乎身居高位的大臣都是这位内阁首辅的朋党,皇帝的话都比不得这位杨大人来的好用。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亦或是伫立与天下人之上。
    任何的语言都无法来描述这位内阁首辅。
    尤其是当今天子还是他力排众议立下来的,可以说他杨廷和就是作为从龙之臣。
    今后的成就无可限量...
    说不得捞个世袭的国公来坐坐也说不定。
    只是这些都是大人物的博弈,与赵禅这等小人物无任何的关系,他只需要等待着县试放榜即可。
    接下来的二三日等待,却是让有些人似乎等了一辈子了,纵然这只是科举的第一道门槛,可有些人一辈子连这道门槛都越不过去。
    县衙内
    作为主考官的县令李丰有绝对的资格阅卷,每一次阅卷,李丰都会小心翼翼万分的认真,这是一个使命,一个神圣且又伟大的使命。
    “哦,不错。”
    忽然阅到一份让人眼睛一亮的试卷,仔细的读下来,越来越有味道,而且字体乃是正儿八经的台阁体,方方正正的让人赏心悦目。
    挑出这一份,李丰继续的阅卷,等把本县中所有的士子的试卷全部阅完后,李丰才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诸君,本官以为此卷该为案首。”
    所有的试卷的姓名都是被蜡封住的,想要看到姓名务必就要有一些手段。
    一些考官眼睛一闪,低着头不敢与李丰相视。
    他们在李丰的手下吃饭,还不敢明目张胆的来反驳李丰,若是因为那点蝇头小利,从而得罪了李丰岂不是亏死了?
    “大人,不知老夫可否一看?”
    做为一名老举人的王晃有足够的资格向县令提出质疑。
    “王老先生请。”
    对于这名老举人,李丰可不敢有半点的怠慢,王家在溧**深蒂固,不知有多少人承蒙了王家的恩情,他李丰也是当年承蒙王家恩情的人之一。
    不过王晃为人公正乃是一个老学究,李丰也相信他。
    接过李丰手中的试卷,映入眼帘的字体首先就让王晃心中一喜,慢慢的看来下去,一本正经的王晃,嘴角微微的往上一扬,喜意越来越重。
    “善,该当为案首。”
    王晃此言一出,基本就把调子给定了下来。

章节目录

崛起在晚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独居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独居者并收藏崛起在晚明最新章节